流体传输保持器组件和流体传输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009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流体传输系统,其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的柱形件,该封闭端装配有一路厄部以便与流体存储器或静脉针连接,插管从该路厄部延伸到该柱形件中,以便由该路厄部形成流体导管,所述柱形件具有从该封闭端延伸的具有第一直径的远端部分以及从该开口端延伸的具有第二直径的近端部分,该第二直径大于该第一直径,该第一直径的尺寸确定成便于接纳真空管,该第二直径的尺寸确定成便于接纳流体收集瓶的颈部和一部分;通过从该开口端插入从而可装配到该柱形件中的适配器,该适配器具有一带有中心开口的基部,柱形管从该基部延伸以便与该开口连通,该柱形管的直径稍微小于该第一直径以便可装配到该柱形件的该远端部分中从而提供一由该插管刺穿的通道,真空管可经该通道被引导到该柱形件中,由此建立从该路厄部到真空管内部的连通路径,该适配器具有不连续的圆形壁,其截面小于由从该基部延伸以便围绕该柱形管的一部分的相邻部分所形成的第二直径,该壁的高度大致等于该近端部分的长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流体样品的收集,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例如从患者收集的血液的体液收集以及将体液从患者传输倒不同尺寸的流体储存瓶或管。
技术介绍
来自患者的体液例如血液通常从患者身上抽取并且存储在真空管或血液培养收集瓶中。为了将血液收集到真空管中,使用了一种其中插入有真空管的采血针保持器(Vacutainer holder)。特别是,双头针以螺纹方式装配到采血针保持器中,使用从采血针保持器延伸出来的针端刺入患者,其后,真空管插入到采血针保持器中,以便其封闭橡胶塞由双头针的另一端刺穿。随后血液从患者静脉流入并收集在真空管中。在患者血液被收集在血液培养收集瓶中的情况下,静脉针在连接到一与该血液培养收集瓶配合的保持器上连接之后插入到患者的静脉中。这种保持器的示例在美国专利5344417和5374264中。这些保持器防止被污染的针不经意地插入使用者。现有技术还披露了用于将体液传输到血液样品管和血液收集瓶中的收集装置的使用。现有技术中的专利5360423教示了覆盖收集杯的开口端的盖的使用,其中一较小的中心开口设置在盖的中心,血液收集管可经该开口插入。现有技术中的专利’425的问题在于,引导该收集管插入到收集杯中的部件只是真空管穿过的盖的中心开口的周边唇部。因此,血液收集管插入到收集杯的情况可能不是轴向的,这导致覆盖血液收集管橡胶塞在偏离中心的位置处被刺穿。而且,在橡胶塞被收集管内的插管刺穿之前,对于血液收集管的穿过盖的中心开口的部分而言没有支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传输安全保持器具有杯状的柱形件,其具有从封闭端延伸的远端部分和从开口端延伸的近端部分。远端部分与近端部分由肩部连接,该肩部从较小直径的远端部分延伸到较大直径的近端部分。远端部分的直径的尺寸确定成便于与常规的真空管装配。近端部分的尺寸确定成便于血液培养收集瓶的主体的一部分插入其中。在柱形件的封闭端处装配有一路厄部,以便柱形件与注射器的相应路厄部连接,该注射器中含有从患者抽取的流体。或者,路厄部可与插入到患者静脉中的静脉针连接。路厄端部在其远端部分具有一从路厄部延伸到柱形件内部的插管,当真空管或血液培养收集瓶插入到杯状柱形件的远端部分中时,该插管刺穿真空管的橡胶塞,或者刺穿在血液培养收集瓶颈部处的盖。该流体传输安全保持器还包括适配器,该适配器具有一带有中心开口的基部以及一从该基部延伸以便与该开口连通的柱形管。该柱形管的直径稍微小于该远端部分的直径,以便柱形管装配到该柱形件的该远端部分中。不连续的圆周壁从适配器的基部延伸,以便周向地围绕柱形管的一部分。该壁的高度或长度确定成大致与近端部分的距离匹配,以便当适配器插入到柱形件中时,仅该柱形管插入到远端部分中。不连续的圆周壁由相邻部分所形成。圆周壁的直径稍微小于保持器的近端部分的直径。在壁的每一部分处形成有在其外侧的突出部。当适配器插入到柱形件中时,这些突出部或指状件与形成在柱形件的近端部分的内表面上的凹槽配合。一旦适配器插入到柱形件中,借助与凹槽配合的突出部,防止适配器和柱形件彼此不经意地脱开。在适配器的基部处的开口沿管从基部延伸的长度而延伸,该开口的尺寸确定成便于接纳常规的真空管,以便一旦适配器与柱形件配合,适配器可提供一通道,将真空管引导到安全保持器中。借助适配器管的引导支承,可确保真空管轴向地插入到安全保持器中,以便其橡胶塞在其大致中心处被保持器部件中的插管刺穿。为了将流体传输到血液培养收集瓶中,取出适配器并且将血液培养收集瓶插入到杯状的柱形件中,该瓶的颈部插入到远端部分中,同时该瓶的一部分置靠在该柱形件的近端部分中。附图说明参照对优选实施例的下列描述并结合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传输安全保持器的柱形件的立体图;图2a、2b、2c分别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传输安全保持器的适配器的截面图、后视图、和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传输安全保持器的剖视图,其示出了装配到保持器部件上的适配器;和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和图2a-2c,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传输系统包括保持器部件2和适配器部件4。保持器部件2是具有封闭端6和开口端8的柱形件。封闭端6装配有一路厄部(Luer)10,其与注射器或静脉针的路厄部配合,如现有技术公知的。开口端8具有开口12,适配器部件4经该开口插入到保持器部件2的内部。图中所示的插管或针14由橡胶套或罩覆盖,该插管或针延伸到保持器部件2的内部以便建立从路厄部10到保持器部件2的内部的流体通路。保持器部件2包括远端部分16和近端部分18。远端部分16的直径或截面小于近端部分18的直径或截面。如图3清晰所示,远端部分16经由肩部20与近端部分18连接,该罩具有从远端部分16朝向近端部分18的斜度,因此远端部分16和近端部分18的相应直径不同。端部凸缘22在近端部分18的开口端8处从开口12沿周边延伸。如图4清晰所示,周边凹槽24形成在近端部分18的内表面中,其位置靠近近端部分18借助肩部20与远端部分16连接的接合位置。流体传输系统的适配器具有一带有开口27的基部26。柱形管28从中心开口延伸一长度,以便当适配器4插入到保持器部件2中时使得柱形管装配到远端部分16中。在围绕柱形管28的周向上,设置有由多个相邻部分30a-30d形成的非连续壁30。不连续的壁30由缝隙32形成,缝隙形成在壁30的相邻部分之间以便提供这样的特征,即,当适配器4插入到保持器2中时它们被推入或程度非常微小地被向一起推压。在壁30的每一部分30a-30d处,在靠近其顶部的位置处,形成有一突出部或指状件34a-34d。应当注意,由于在图2c中壁部分30d位于图面之后被遮挡,因此壁部分30d以及其突出部34d没有示出。如图3和4清晰所示,当适配器4完全地插入到保持器部件2中时,突出部34与凹槽24配合,由此锁定地保持适配器4和保持器2,以便防止保持器和适配器不经意地彼此脱开接合。突出部34和凹槽24的相应的几何形状如此确定,即,在施加一预定力的情况下使得适配器4容易地从保持器2中取出。壁3的高度如此确定,即,当适配器4插入到保持器2中时,在图4中由附图标记30t表示的壁30的顶部大致处于近端部分18的高度处。凸缘22提供了抵靠适配器4的基部26的止挡,以便防止适配器4进一步推入到保持器2的内部中,并且确保了突出部34卡合在凹槽24中并且不再进一步推入。柱形管28的直径稍微小于远端部分16的直径,以便柱形管28容易抵装配到远端部分16中,如图3所示。相似地,壁30的直径如此确定,即,该直径稍微小于近端部分18的直径,即在保持器2的开口端8处的开口12的直径。如图2a所示,柱形管28的直径或截面,或者适配器4的开口,由附图标记36来表示。适配器4的开口36小于保持器2的开口24,并且构造成其截面稍微大于具有第一尺寸的流体收集储存器的截面,该流体收集储存器例如为常规的真空管。另一方面,保持器2的开口12的尺寸确定成便于接纳具有不同尺寸的流体收集储存器的主体,该流体收集储存器例如为由Biomerieux公司制造的血液培养收集瓶。该血液培养收集瓶的颈部的尺寸确定成便于其装配到由远端部分16形成的开口中。当本专利技术的流体传输系统如图3所示地组装时,常规的真空管可经适配器4的开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体传输系统,其包括:具有封闭端和开口端的柱形件,该封闭端装配有一路厄部以便与流体存储器或静脉针连接,插管从该路厄部延伸到该柱形件中,以便由该路厄部形成流体导管,所述柱形件具有从该封闭端延伸的具有第一直径的远端部分以及从该开口端 延伸的具有第二直径的近端部分,该第二直径大于该第一直径,该第一直径的尺寸确定成便于接纳真空管,该第二直径的尺寸确定成便于接纳流体收集瓶的颈部和一部分;通过从该开口端插入从而可装配到该柱形件中的适配器,该适配器具有一带有中心开口的基部 ,柱形管从该基部延伸以便与该开口连通,该柱形管的直径稍微小于该第一直径以便可装配到该柱形件的该远端部分中从而提供一通道,真空管可经该通道被引导到刺入有插管的该柱形件中,由此建立从该路厄部到真空管内部的连通路径,该适配器具有不连续的圆形壁,其截面小于由从该基部延伸以便围绕该柱形管的一部分的相邻部分所形成的第二直径,该壁的高度大致等于该近端部分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小西马斯D麦克莱恩
申请(专利权)人:史密斯医疗ASD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