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配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99670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09:43
提供一种不需要进行特别复杂的电镀处理,就能够在必要的部位上形成厚的镀膜的端子配件(10)。端子配件(10)具备能够供对方侧的阳端子(60)插入的筒状的连接部(11)。连接部(11)具有经由从顶端延伸的切槽(13)而在周向上分割的多个弹性片(14)。在多个弹性片(14)的内表面上,设置镀膜比其他部分厚的厚膜部(22),在该厚膜部(22)上设置能够与阳端子(60)接触的接触区域(17)。在连接部(11)的靠顶端的内表面上,除了切槽(13)的位置以外,在周向上连续地配置厚膜部(22)和接触区域(1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端子配件
技术介绍
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端子配件具备能够供对方侧的阳端子插入的角筒状的连接部(电接触部)ο通过将该连接部浸渍在镀槽内的镀液中,在使其顶端开口部与镀槽内的喷射喷嘴相对的状态下,从喷射喷嘴喷射流通镀液,从而在其内表面上形成镀膜。在这种情况下,连接部在相对的一对壁侧上,具有取得与阳端子的电连接的接点部,根据上述结构,可以在包含接点部的必要部位上形成比其他部分更厚的镀膜。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平2-386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在上述现有的端子配件的情况下,接点部仅设置在连接部的内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相对的一对壁侧)上。另一方面,根据上述结构,在连接部的内表面上,在整周形成镀膜,除了接点部等必要部位以外的部分上也形成有厚的镀膜,存在浪费的情况。相对于此,虽然通过在连接部的内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形成掩膜,可以仅在必要的部位上形成厚的镀膜,但是由于仅在连接部内表面且在周向上部分地形成掩膜部分,所以存在难以进行电镀处理,缺乏可实现性的问题。基于如上所述的情况,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进行特别复杂的电镀处理,就能够在必要的部位上形成厚的镀膜的端子配件。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具备能够供对方侧的阳端子插入的筒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经由从顶端延伸的切槽而在周向上分割的多个弹性片,在所述多个弹性片的内表面上设置镀膜比其他部分厚的厚膜部,在所述厚膜部上设置能够与所述阳端子接触的接触区域,在所述连接部的靠顶端的内表面上,除了所述切槽的位置以外,在周向上连续地配置所述厚膜部和所述接触区域。专利技术效果由于在连接部的靠顶端的内表面上,除了切槽的位置以外,在周向上连续地配置厚膜部和接触区域,所以即使不特别地在连接部的内表面的周向的一部分上进行掩膜,也能够容易地形成厚膜部的镀膜,并且能够在该厚膜部上没有浪费地形成接触区域。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不需要进行特别复杂的电镀处理,就能够在必要的部位上形成厚的镀膜的端子配件。【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端子配件的立体图。图2是端子配件的侧面图。图3是与电线连接的端子配件的侧面图。图4是端子配件的截面图。图5是图4的A-A线的截面图。图6是表示连接到电线上的端子配件与阳端子接触了的状态的侧面图。图7是表示连接到电线上的端子配件与阳端子接触了的状态的侧面图。图8是实施例2的端子配件的主要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式。具备在与所述连接部开口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开口的筒状的压接部,在压接部的内表面上可以通过压接来连接电线,并且设置镀膜比所述厚膜部薄的薄膜部。当压接部的镀膜厚时在压接过程中存在在压接部的镀膜表面上产生裂纹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在压接部上形成薄镀膜的薄膜部,因而在压接部的镀膜的表面上难以产生裂纹。此外,由于在压接部上不形成厚的镀膜即可,所以将成本抑制得较低。所述接触区域具有向顶端扩开而可以将所述阳端子向所述连接部内导入的导入部、和配置在所述导入部的导入方向的内侧而在正确插入时可以取得与所述阳端子连接的接点部,所述厚膜部配置为跨过所述接点部和所述导入部。由于除了接点部以外,厚膜部还设置在导入部上,所以成为从向连接部内导入阳端子的初期阶段起由厚膜部保护连接部的状态。所述弹性片具有从其内表面到面对所述切槽的侧面曲面状地连续的圆角部,所述厚膜部具有沿着所述圆角部的曲面状的表面部分。由此,在阳端子与接触区域接触的情况下,防止在与弹性片的圆角部对应的位置边缘状地抵接,能够确保阳端子相对于接触区域的接触可靠性。〈实施例1>利用图1?图7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实施例1的端子配件10通过对导电性金属板进行弯曲加工等,而整体成形为在前后方向上细长的形状,如图6所示,具备可供对方侧的阳端子60从前方插入的筒状连接部11和配置在连接部11的后方的压接部12。如图6所示,阳端子60具有在前后方向上为细长的棒状、具体地是呈圆柱状的连接销61。如图7所示,向连接销61的顶端侧装入用于防止触电的树脂部件62。树脂部件62的外周成为向顶端侧缩径的锥状形态。如图4所示,压接部12是闭合桶状,成为向后方开口的圆筒状的形态。如图6所示,在压接部12上紧固连接芯线部92,所述芯线部92是通过在电线90的前端部去除包覆91而露出。压接部12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分通过所述紧固而变形为在整周缩径的状态。如图4所示,连接部11构成为呈向前方开口的圆筒状,并且尺寸比压接部12长。如图1所示,在连接部11上,在周向上等间隔地切开多个切槽13。各切槽13如图5所示,在径向方向上放射状地贯通连接部11,并且如图1所示,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在连接部11的前端开口的状态。如图1、图4和图5所示,在连接部11的各切槽13之间的部分上分割设置多个弹性片14。如图4所示,处于自然状态的弹性片14的内表面构成的形态具有:从后端向前方在径向上稍变窄的窄部15;和从前端部的窄部15的窄端19向前端锥状扩开的导入部16。此外,如图1和图5所示,在弹性片14的内表面上,设置可以与阳端子60电接触的接触区域17。在连接部11的靠前端的内表面上,除了各切槽13的位置以外,在周向的几乎整周上带状地连续配置接触区域17。具体而言,接触区域17配置在各弹性片14的内表面中的跨窄端19的前后方向的规定区域。如图4所示,在接触区域17中设置接点部18,所述接点部18在窄端19的后方,在向连接部11以正确的深度插入阳端子60的连接销61的情况下弹性地接触连接销61的外周面而取得电连接。此外,如图1和图4所示,端子配件10在连接部11和压接部12之间包括实心的截面为圆形的连结部20。在连结部20的外周面上,在周向上突出设置圆形的凸缘部21。然后,端子配件10的整个表面通过镀银等电镀处理而由镀膜覆盖。具体而言,如图1和图4所示,镀膜由在连接部11内表面上在与上述的接触区域17对应的部分上设置的比较厚膜的厚膜部22和在除接触区域17以外的部分上设置的比较薄膜的薄膜部23(具体的形态在图中未示出)构成。换句话说,如图5所示,厚膜部22的表面(内表面)成为接触区域17,如图1和图4所示,厚膜部22与接触区域17—样,在连接部11的靠前端的内表面上,除了各切槽13的位置以外,在周向的几乎整周上带状地连续,并且配置在各弹性片14的内表面中的跨窄端19的前后方向的规定区域。此外,如图6所示,薄膜部23设置在包含压接在电线90的芯线部92上的压接部12的内表面在内的除了接触区域17的部分的整体上。接下来,说明在实施例1的端子配件10上形成镀膜的方法和与对方侧的阳端子60的连接。在形成镀膜时,首先,通过将端子配件10整体浸渍在未图示的镀槽的镀液中等来进行规定的电镀处理。由此,在端子配件10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与薄的镀膜的薄膜部23相当的部分。接着,在将连接部1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的规定区域形成掩膜的状态下,将连接部11的顶端部浸渍在同样的未图示的镀槽的镀液中。由此,在连接部11的内侧上,以在薄膜部23上层叠的方式形成厚镀膜的厚膜部22。另一方面,当与对方侧的阳端子60连接时,如图6所示,当向连接部11内插入阳端子60时,阳端子60的连接销61的顶端部与各连接部11当前第1页1 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端子配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配件,其特征在于,具备能够供对方侧的阳端子插入的筒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经由从顶端延伸的切槽而在周向上分割的多个弹性片,在所述多个弹性片的内表面上设置镀膜比其他部分厚的厚膜部,在所述厚膜部上设置能够与所述阳端子接触的接触区域,在所述连接部的靠顶端的内表面上,除了所述切槽的位置以外,在周向上连续地配置所述厚膜部和所述接触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口大致西田诗朗秋庭伸行宇都宫拓也前川文隆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