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9463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20: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其包括机架及进料机构、上料机构、转动机构、切割机构及吸纱机构;机架具有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上料工位、切割工位及脱管工位,进料机构、上料机构、转动机构、切割机构及吸纱机构设在工作台上。该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可自动切割余纱管,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切割工艺的效率,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无需人工切割,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
技术介绍
目前,纺织行业处理余纱管(带有纱线的纱管)的传统方法主要是依靠砂轮切割,由操作工人操作砂轮机对余纱管依次进行切割处理。然而这种传统的切割工艺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安全系数低,且很难满足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效率的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种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包括机架及进料机构、上料机构、转动机构、切割机构及吸纱机构;所述机架具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上料工位、切割工位及脱管工位,所述进料机构、上料机构、转动机构、切割机构及吸纱机构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进料机构,具有用于放入待处理的余纱管的进料通道;所述上料机构位于所述进料通道的下方,用于接收源自所述进料通道的所述余纱管,并运送至所述上料工位;所述转动机构具有多个用于放置余纱管或孔筒管的安放位,且各所述安放位能够在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切割工位及所述脱管工位之间切换,所述上料机构能够将所述余纱管运送至位于所述上料工位上的所述安放位;所述切割机构用于切割放置在转动机构的安放位上且位于所述切割工位的所述余纱管上的纱线;所述吸纱机构用于吸取切断后的所述纱线,以使所述余纱管上的纱线与孔筒管分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底板以及两个侧板,两个所述侧板设在所述底板的一侧且相对设置,两个所述侧板的远离所述底板的边沿均向内设有挡止边,两个所述侧板的宽度从上到下先逐渐减小、后维持不变,所述底板、两个所述侧板及所述挡止边形成进料通道;所述底板与所述上料机构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尺寸不小于一个所述余纱管的尺寸且小于两个所述余纱管的尺寸。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传送带、传送带驱动装置及上料机械手,所述传送带设在所述进料机构的下方,所述传送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送带转动,源自所述进料机构的所述余纱管能够经由所述传送带传送,并由所述上料机械手抓取后运送至所述位于所述上料工位的安放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多个隔板,多个所述隔板将所述传送带分成多个运送单元,每个运送单元的尺寸与一个所述余纱管的尺寸相适配。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转盘及旋转驱动装置,所述转盘上设有所述安放位,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转盘与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连接且能够由所述旋转驱动装置驱动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盘上设有四个所述安放位,所述旋转驱动装置能够驱动所述转盘每次转动90°以在不同的工位之间切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切割机构包括切割运动导轨、切割运动驱动装置、切割头及切割头驱动装置,所述切割运动导轨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切割头驱动装置设在所述切割运动导轨上,所述切割运动驱动装置与所述切割头驱动装置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切割头驱动装置沿所述切割运动导轨运动,所述切割头与所述切割头驱动装置连接且能够由所述切割头驱动装置驱动对所述余纱管上的纱线进行切割。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纱机构包括吸风装置、吸风管及夹纱夹具;所述吸风装置与所述吸风管连接以通过所述吸风管吸取切断后的所述纱线;所述夹纱夹具设在所述工作台上,用于夹住纱线防止纱线缠绕在孔筒管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还包括脱管机构,所述脱管机构设在所述工作台上,用于从位于所述脱管工位的所述安装位上取出所述孔筒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脱管机构包括脱管导轨、脱管驱动装置、脱管机械手及收料装置,所述脱管导轨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脱管机械手设在所述脱管导轨上,所述脱管机械手与所述脱管驱动装置连接且能够由所述脱管驱动装置驱动沿所述脱管导轨运动,所述脱管机械手能够从位于所述脱管工位的所述安装位上取出所述孔筒管并放入所述收料装置。上述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可自动切割余纱管,从而能够大大提高切割工艺的效率,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且无需人工切割,安全系数大大提高。【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结合图1和图2,一实施例的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10包括机架100、进料机构200、上料机构300、转动机构400、切割机构500、吸纱机构600及脱管机构700。机架100具有工作台110。工作台110上设有上料工位、切割工位及脱管工位。进料机构200、上料机构300、转动机构400、切割机构500、吸纱机构600及托管机构700设在工作台110上。进料机构200具有用于放入待处理的余纱管的进料通道202。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进料机构200包括底板210以及两个侧板220。两个侧板220设在底板210的一侧且相对设置。两个侧板220的远离底板210的边沿均向内设有挡止边230。两个侧板220的宽度从上到下先逐渐减小、后维持不变。底板210、两个侧板220及挡止边230形成倒锥形的进料通道202。底板210与上料机构300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的尺寸不小于一个余纱管的尺寸且小于两个余纱管的尺寸,也即该间隙一次只可供一个余纱管通过,从而进料通道202中的余纱管可按照一定的顺序及速度落入上料机构300,并从底部210与上料机构300之间通过。上料机构300位于进料通道202的下方,用于接收源自进料通道202的余纱管,并运送至上料工位。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料机构300包括传送带310、传送带驱动装置320及上料机械手330。传送带310设在进料机构200的下方。传送带驱动装置320用于驱动传送带310转动。源自进料机构200的余纱管能够经由传送带310传送,并由上料机械手330抓取后运送至位于上料工位。在本实施例中,该传送带驱动装置320可以为步进电机等驱动件。该上料机械手330可以由多个驱动单元与夹持单元构成,如通过气缸等驱动单元驱动夹持单元夹住或松开余纱管,并通过相应的移动驱动单元驱动夹持单元和/或气缸等驱动单元运动,将夹持的余纱管运送至上料工位,并放下。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传送带310上设有多个隔板312。多个隔板312将传送带310分成多个运送单元。每个运送单元的尺寸与一个余纱管的尺寸相适配,也即每个运送单元只能容置一个余纱管,从而从进料通道202落下的余纱管能够整齐、有序的排列在传送带310上,以便于上料机械手330抓取。底板210与传送带310之间具有上述一次只可供一个余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孔筒管与纱线自动分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进料机构、上料机构、转动机构、切割机构及吸纱机构;所述机架具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上料工位、切割工位及脱管工位,所述进料机构、上料机构、转动机构、切割机构及吸纱机构设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进料机构,具有用于放入待处理的余纱管的进料通道;所述上料机构位于所述进料通道的下方,用于接收源自所述进料通道的所述余纱管,并运送至所述上料工位;所述转动机构具有多个用于放置余纱管或孔筒管的安放位,且各所述安放位能够在所述上料工位、所述切割工位及所述脱管工位之间切换,所述上料机构能够将所述余纱管运送至位于所述上料工位上的所述安放位;所述切割机构用于切割放置在转动机构的安放位上且位于所述切割工位的所述余纱管上的纱线;所述吸纱机构用于吸取切断后的所述纱线,以使所述余纱管上的纱线与孔筒管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小来朱祥明吴海彬张三强张伟一王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