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漏斗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9463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油漏斗组件,该漏斗组件包括一个漏斗和套在该漏斗出液管上的一条输油软管,该漏斗的敞口部分是替代小型机油桶加油嘴上的油桶盖的、和该加油嘴相联接的结构部分与该油桶盖相同的盖式敞口;在该漏斗的敞口部分可以联接一个成为该敞口部分延伸体的过渡头,该过渡头另一端是替代小型机油桶加油嘴上的油桶盖的这漏斗的盖式敞口。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发动机箱体进行机油加注时,不会造成机油的浪费,更不会弄脏地面和环境。特别是在小型机油桶内的机油量相当多的情况下,所述的优点更加突出。(*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随车的保养用具,具体讲是一种给车辆的发动机箱体内添加机油的漏斗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由于发动机的结构限制,使得某些发动机加机油显得十分不方便。在工厂里,通常使用机油泵将机油变为高压油后用专用的加油枪来加油;而一般的普通用户往往是将(可随车携带的小型机油桶的)加油嘴直接对着发动机箱体上的注油孔加油,这样,机油很容易漏在地上,从而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有的用户也在发动机箱体上的注油孔处放置一个现有的漏斗,再通过该漏斗进行加油。然而,同样因结构限制的原因,许多发动机箱体的注油孔是倾斜的,而且在注油孔的旁边还有一些其他的部件。于是,这现有的漏斗往往只能歪着放置,加油时稍不留意,也一样会把机油漏在地上;甚至有的发动机箱体的注油孔还完全不能凭借现有的漏斗来加油。因此,加一次油就会浪费一些机油,加一次油就会弄脏一次地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给发动机箱体加注机油时所需的可随车携带的漏斗组件。借助该漏斗组件加油时,既不会造成机油的浪费,也不会弄脏地面。实现所述目的的是这样一种机油漏斗组件。该漏斗组件包括一个漏斗和套在该漏斗出液管上的一条输油软管,该漏斗的敞口部分设有与小型机油桶加油嘴相联接的、能替代一种小型机油桶的加油嘴盖的联接结构。进一步的特征是,其中漏斗的盖式敞口部分与加油嘴相联接的结构是与小型机油桶加油嘴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或者,其中漏斗的敞口部分与小型机油桶加油嘴上联接的结构,是一个通过螺纹联接的过渡头,该过渡头也设有与所述小型机油桶加油嘴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也就是说,除中间多出了加油时所需的孔道外,小型机油桶的油桶盖与加油嘴相联接的结构部分是什么结构或样式,本漏斗的敞口部分(或者与过渡头进行过渡联接后,转移到过渡头上去了的该漏斗敞口部分)就是什么结构或样式;显然,如果原在油桶盖内有密封垫,在本漏斗的敞口部分内也有中间有通孔的、而其余部分均相同的密封垫。当要对发动机箱体加油时,先取下小型机油桶上的油桶盖,把本机油漏斗组件像盖油桶盖那样安装在该油桶的加油嘴上;然后,在该油桶尚未倾斜和提升的情况下,把输油软管折弯、并让该输油软管的出口对准发动机箱体的注油孔(最好是让该输油软管的出口端插一小段进箱体注油孔内);接着,逐渐倾斜并提升该小型机油桶、让输油软管自由展开,机油就可以顺利的加到发动机箱体里。机油加到合适的量后,逐渐摆正并下降该小型机油桶、以再次折弯输油软管;当该输油软管内的机油向两端流至在其内壁上残留得不多以后,再让该输油软管的出口端离开箱体注油孔。再接着,将该机油桶放正、并尽可能让输油软管的出口端处于最高位置,静放一会儿,以让输油软管内的残余机油流回机油桶内。最后,取下本机油漏斗组件,盖好油桶盖。从方案所披露的内容和对加油过程的介绍中不难看出与现有的直接用油桶加油的方式相比较,利用本技术加注机油时,不会造成机油的浪费,更不会弄脏地面。特别是在小型机油桶内的机油量相当多的情况下,若直接用油桶加油,会因机油表面张力的原因控制不住加油量;并有更多的机油会漏在外面而更加严重地污染地面和环境。由于有本技术漏斗和输油软管的引导,无论油桶内的机油量是多还是少,均不会发生不能控制住加油量和造成更大浪费和更大污染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一种机油漏斗组件的组装图图2——另一种机油漏斗组件的组装图图3——图2的机油漏斗组件安装在一种小型机油桶上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机油漏斗组件。该漏斗组件包括一个漏斗4和套在该漏斗4出液管上的一条输油软管5,该漏斗4的敞口部分设有与小型机油桶加油嘴相联接的、能替代一种小型机油桶的加油嘴盖的联接结构。显然,本案所说的“小型机油桶”是指可以随车携带的、加油人员提起来比较轻松的那一类机油桶。要能替代小型机油桶加油嘴上的油桶盖,当然是把该漏斗的敞口部分设计成所替代的油桶盖的结构形状。鉴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了本具体实施方式所披露的内容后,已完全能够正确地实现本技术;且所述油桶盖也有一些具体的差别。故本部分为以下各例的总述,在以下各例中,与本部分相同的内容不赘述。实施例1(参考图1)目前,许多小型机油桶的油桶盖是螺旋式的。本例是在总述部分的基础上,针对螺旋式油桶盖提出的实例。即本例漏斗4的盖式敞口与该加油嘴相联接的结构部分是能替代这种小型机油桶的加油嘴上的螺旋式油桶盖的结构。即该漏斗4的敞口部分与加油嘴相联接的结构是与这些小型机油桶加油嘴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故本例适合于与机油桶同时提供给用户的情况。进一步讲,在漏斗4的盖式敞口内安装有漏斗密封垫3。实施例2(参考图2、3)与实施例1相似,本例仍是在总述部分的基础上,针对螺旋式油桶盖提出的实例。本例漏斗4的敞口部分与小型机油桶加油嘴上联接的结构,是一个通过螺纹联接的过渡头2,该过渡头2也设有与所述小型机油桶加油嘴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或者说,转移到该过渡头2上去了的该漏斗的盖式敞口与该加油嘴相联接的结构部分是能替代这种小型机油桶的加油嘴上的螺旋式油桶盖的结构。进一步讲,在过渡头2与油桶的加油嘴之间安装有过渡头密封垫1,在漏斗4与过渡头2之间安装有漏斗密封垫3。显然,本例漏斗4与过渡头2之间的螺纹联接应为统一的公称尺寸;而过渡头2与油桶的加油嘴相联接的内螺纹,应根据各种不同加油嘴的外螺纹设计出各种相应规格。故本例适合于与机油桶分开提供给用户的情况。用户在使用时,仅需更换成相应的过渡头2即可。实施例3(参考图1、2、3)本例是在具体实施方式总述或上述各例之一的基础上,为机油和输油软管5内壁的干净而作的进一步改进的实例。在本例中,输油软管5出口端塞有一个带堵头61的注油嘴6。该堵头61通过一条软线62连接在该注油嘴6的腰部,该堵头61是能堵在该注油嘴6的出口内的塞子、或是能套在该注油嘴6的出口端外的套子(附图绘出的是后者)。显然,加装了本例中的带堵头61的注油嘴6后,在完成对发动机箱体的机油加注后,可以不取下本机油漏斗组件,直接把堵头61堵在注油嘴6的出口即可——这种情况适合于车辆经常回到车库,且小型机油桶是存放在车库内的情况(参考图3)。方案中所说的“……最后,取下本机油漏斗组件,盖好油桶盖”,当然更适合于车辆长期在外,小型机油桶随车携带的情况。权利要求1.一种机油漏斗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漏斗组件包括一个漏斗(4)和套在该漏斗(4)出液管上的一条输油软管(5),该漏斗(4)的敞口部分设有与小型机油桶加油嘴相联接的、能替代一种小型机油桶的加油嘴盖的联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漏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4)的敞口部分与所述加油嘴相联接的结构是与小型机油桶加油嘴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油漏斗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4)的敞口部分与小型机油桶加油嘴上联接的结构,是一个通过螺纹联接的过渡头(2),该过渡头(2)也设有与所述小型机油桶加油嘴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机油漏斗组件,其特征在于,除所述漏斗(4)出液管和套在该出液管上的输油软管(5)外,在所述的各种相互联接的构件之间均安装有密封垫。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机油漏斗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油软管(5)出口端塞有一个带堵头(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油漏斗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漏斗组件包括一个漏斗(4)和套在该漏斗(4)出液管上的一条输油软管(5),该漏斗(4)的敞口部分设有与小型机油桶加油嘴相联接的、能替代一种小型机油桶的加油嘴盖的联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佺骆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