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渤海专利>正文

一种井式加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9396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井式加料斗。该斗在结构上主要由导料口和斗体组成。导料口为圆锥形,斗体为圆柱形,导料口的高度是斗体高度的1/2-1/8。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配于各种冲天炉的人工加料工序,特别适配于电磁秤、自动翻斗为主的机械化加料,解决了长期以来铸造设计中冲天炉井式加料机构不能搞机械化的技术障碍。与爬式加料机相比,不仅简单可靠,造价也节省数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吨位的冲天炉加料。(*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改进了的井式加料斗。现有的井式加料斗,只能由人工加料,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另者,在加料过程中,料块常落入料坑中,几乎每批料都要清理料坑,费工、费力,又不安全,由于料块的散落,对配料质量也有影响。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井式加料斗,这种加料斗适配于所有冲天炉人工加料工序,特别适配于电磁称、自动翻斗为主的机械化加料。加料时,料块不会散落在料坑内,安全,能保证配料质量。本技术在结构上主要由导料口、斗体二部分构成。导料口为圆锥形,其作用一是便于料块全部滑于斗内,二是作为料斗的支撑板,便于加料、卸料时作支撑用。导料口下面是圆柱形的斗体。斗体底部是两块半圆形金属板构成的料门。料门能自动开、关卸料。本技术解决了长期以来铸造设计中冲天炉井式加料机构不能搞机械化的技术障碍,装卸料方便、安全,保证质量。这不仅对于老车间加料工序改造提供了一条新路,而且大大地降低了冲天炉机械化加料工序的造价成本。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外形图;图2是本技术加料工作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卸料工作示意图。图1中,1是导料口,2是斗体,3是料门,4是吊芯。图2中,5是斗座底板,6是自动翻斗。图3中,7是炉内支板,8是支板挡块,9是料块,10是冲天炉体。本技术主要结构是井式加料斗的上部是圆锥形导料口1,下部是圆柱形斗体2,导料口1的高度是斗体高度的1/2-1/8,导料口1的斜边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5°,小于85°。斗体的底部是两块能自动开、关的半圆形金属料门3。本技术装、卸料过程如下一.装料过程将配好的金属、燃料、溶剂通过人工或自动翻斗6倒入斗座底板5中以后,料块7就沿着导料口1滑到斗体2中,完成加料过程。二.卸料过程装好料的井式加料斗被提升小车吊入冲天炉体10内下落,使导料口1落在炉内支板7上。由于加料斗的重量落在支板7上,吊芯4继续下落,料门3被打开,斗内的炉料落入炉内,完成了卸料过程。本技术与爬式加料机相比,不仅简单可靠,造价也节省数倍。本技术适合于各种吨位的冲天炉加料。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斗体、导料口的井式加料斗,其特征在于加料斗的上部是圆锥形导料口1,下部是圆柱形斗体2,导料口1的高度是斗体2高度的1/2-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式加料斗,其特征在于导料口1的斜边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5°,小于85°。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井式加料斗。该斗在结构上主要由导料口和斗体组成。导料口为圆锥形,斗体为圆柱形,导料口的高度是斗体高度的1/2-1/8。本技术适配于各种冲天炉的人工加料工序,特别适配于电磁秤、自动翻斗为主的机械化加料,解决了长期以来铸造设计中冲天炉井式加料机构不能搞机械化的技术障碍。与爬式加料机相比,不仅简单可靠,造价也节省数倍。本技术适用于各种吨位的冲天炉加料。文档编号B67C11/00GK2120797SQ9221133公开日1992年11月4日 申请日期1992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1992年3月10日专利技术者周渤海 申请人:周渤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斗体、导料口的井式加料斗,其特征在于加料斗的上部是圆锥形导料口1,下部是圆柱形斗体2,导料口1的高度是斗体2高度的1/2-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渤海
申请(专利权)人:周渤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