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9351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2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方法,包括型腔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模由后侧板、左、右侧板和左、右前板活动链接组成,型腔模俯视呈矩形并前部左、右前板之间设有中缝,在应用所述型腔模时,型腔模前部对准预埋在一期混凝土断面处的止水片,所述止水片通过所述的中缝伸入型腔模内,浇筑二期混凝土,在二期混凝土初凝后,将所述型腔模吊出,在二期混凝土断面形成可供注入熔融沥青的型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下/水下建筑防水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混凝土结构中,例如挡水坝、蓄水池、地铁、涵洞、水闸、隧道等地下、水下工程中,由于不能连续浇筑或由于地基沉降(地震)的变形,或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的混凝土构件的热胀冷缩等原因,在浇筑时常故意留有变形缝、施工缝,这些缝隙要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外部水或地下水渗漏到结构空间中,现在的通常做法是,在一期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间设置混凝土槽,槽内设软沥青及紫铜片或橡胶止水片,然而,此法需要预先预制混凝土槽,为了使混凝土槽与二期混凝土能紧密结合,需要对混凝土槽外围3面进行凿毛处理,这样就会延长工期和增加人工,同时由于混凝土槽一般每段长度(高度)只有50-100cm,变形缝隙要由多个混凝土槽连接构成,因此会产生多条横向缝隙,以及多个混凝土槽的不规则变形,会造成后序灌注软沥青的跑冒现象,且很难清理;而采用专利申请号2014100489253的以槽钢代替混凝土槽的技术,虽然比原施工方法可以节省费用和缩短工期,但是由于槽钢要留存在坝体内,不可以重复利用,因此还是造成浪费,因此急需一种可以在二期混凝土断面预制出置容沥青的型腔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型腔模可以在二期混凝土断面预置出一个矩形型腔,灌入沥青即可,并且型腔模使用后取出可以多次重复使用,采用本型腔模的垂直止水结构可以满足多种地况/地层不均匀沉降或错动、伸缩位移等,可以节省材料费用和缩短工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包括型腔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模由后侧板、左、右侧板和左、右前板活动链接组成,型腔模俯视呈矩形并前部左、右前板之间设有中缝,在应用所述型腔模时,型腔模前部对准预埋在一期混凝土断面处的止水片,所述止水片通过所述的中缝伸入型腔模内,浇筑二期混凝土,在二期混凝土初凝后,将所述型腔模吊出,在二期混凝土断面形成可供注入熔融沥青的型腔。较为优选的,所述的止水片为矩形紫铜片,其预埋于一期混凝土断面内的一侧纵向设有90°折角,另一侧自一期混凝土断面的中部向外伸出设定长度。较为优选的,所述后侧板的左、右两边分别于所述左、右侧板活动铰接,所述的左、右侧板前边分别与所述左、右前板活动铰接。较为优选的,所述左、右前板分别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之间设有中缝,中缝的宽度等于止水片的厚度。较为优选的,所述弹性件为U形橡胶材质,其卡设在所述的左、右前板上。较为优选的,所述的左侧板、右侧板上部分别设有吊孔,吊孔设置在型腔模重量的中心位置。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后侧板的制作:后侧板为矩形金属板,其左、右两边分别间隔设置铰接件;后侧板厚度3-5mm、宽度20-50cm,高度一般250-300cm。2)左侧板、右侧板的制作:左侧板、右侧板均为矩形金属板,其前、后两边分别间隔设置铰接件;左侧板、右侧板尺寸同后侧板。3)左前板、右前板的制作:左前板、右前板均为矩形金属板,左前板的左边间隔设置铰接件;右前板的右边间隔设置铰接件;左前板、右前板厚度、高度同后侧板,宽度10-20cm。4)弹性件的制作:弹性件为截面呈U形的橡胶材质挤出长条,长度同左、右前板高度。5)型腔模的组装:后侧板的左、右两边分别于所述左、右侧板活动铰接,所述的左、右侧板前边分别与所述左、右前板活动铰接,U形弹性件分别以胶粘或螺丝固定在左前板右边和右前板左边即形成型腔模,型腔模俯视呈矩形并前部两弹性件之间设有中缝。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止水片设置:将止水片有90°折角的一边预设在混凝土变形缝的断面处,止水片沿纵向设置于混凝土断面宽度的中间位置,固定模板和止水片后浇筑一期混凝土;2)型腔模的设置:一期混凝土凝固后,将型腔模前面对接预埋在一期混凝土断面处的止水片上,止水片通过中缝伸入型腔模内预定长度,在型腔模的左、右前板两侧混凝土断面上设置沥青油毛毡;3)二期混凝土浇筑:设置好型腔模和模板后,二期混凝土根据高度分层浇筑,每次每层50cm-100cm,等下层初凝具有一定硬度后再浇筑上一层,直至达到需要的高度;4)型腔形成:在二期混凝土初凝后,左、右前板分别向内折一定角度,再将左、右侧板分别向内轻敲脱模移动一定角度,后侧板向前轻敲脱模后,用挂钩钩住左、右侧板上端的吊孔,吊出型腔模,在二期混凝土断面处形成矩形型腔;5)灌注沥青:在矩形形型腔内灌满熔融30号建筑沥青,冷却2-12小时即可;6)在设置多个变形缝时,重复上述步骤1-5,沥青做一次灌注或数次灌注;吊出的型腔模及时清理、保养,储存,以利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型腔模预置方式,使得一、二期混凝土浇筑方便,断面整齐;2.型腔模使用后吊出二期混凝土即可以重复使用,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浪费;3.可以解决挡水坝、蓄水池、地铁、涵洞、水闸、隧道等地下、水下工程中的永久缝的渗漏问题;4.与传统施工方法比较,因其不需预制混凝土槽,可以减少预制混凝土槽所需的人工、机械、模板等费用;5.又因不需预留槽钢在内部,节省金属材料消耗;6.采用本方法施工把以前在关键线路上的施工工序,变为非关键线路工序,节省了工期,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7.本专利技术技术可以解决多种地况/地层不均匀沉降或由于温度的变化引起的混凝土构件的热胀冷缩等原因引起的变形缝渗漏问题;也可以预防因地震等自然灾害引起的断面接口错动、变形导致的渗漏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型腔模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可见后侧板,左、右侧板和左、右前板组成一个矩形型腔模,并前部弹性件中间设有预留中缝;图2是图1的型腔模左视或右视结构示意图,可见左、右侧板上端设有吊孔;图3是图1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可见后侧板与左、右侧板的铰接结构;图4是图1的前视结构示意图,可见左、右前板与左、右侧板铰接,中部两弹性件之间设有中缝;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型腔模设置在一期混凝土断面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可见止水片通过两弹性件之间的中缝设置在型腔模内;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型腔模设在一期混凝土断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的前面上部立体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可见型腔模上部高出一期混凝土上部一定距离,一般高出20cm即可,以方便脱模;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型腔模在一期混凝土和二期混凝土中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可见型腔模的前侧左、右侧板的两侧一、二期混凝土断面间设有沥青油毛毡;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型腔模在二期混凝土凝固后,脱模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可见左、右前板分别离开止水片向内部折弯一定角度;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型腔模在二期混凝土凝固后,脱模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可见左、右侧板分别离开左、右混凝土壁向内部折弯一定角度;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型腔模吊出型腔后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可见止水片一半设置在一期混凝土中,一半设立在二期混凝土内的矩形型腔中;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在型腔内注满沥青后俯视结构示意图,可见止水片一半设置在一期混凝土中,一半设置在沥青中;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型腔模折叠后俯视结构示意图,可见矩形型腔模折叠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后侧板的制作:后侧板为矩形金属板,其左、右两边分别间隔设置铰接件;后侧板厚度3‑5mm、宽度20‑50cm,高度220‑250cm;2)左侧板、右侧板的制作:左侧板、右侧板均为矩形金属板,其前、后两边分别间隔设置铰接件;左侧板、右侧板尺寸同后侧板;3)左前板、右前板的制作:左前板、右前板均为矩形金属板,左前板的左边间隔设置铰接件;右前板的右边间隔设置铰接件;左前板、右前板厚度、高度同后侧板,宽度10‑20cm;4)弹性件的制作:弹性件为截面呈U形的橡胶材质挤出长条,长度同左、右前板高度;5)型腔模的组装:后侧板的左、右两边分别于所述左、右侧板活动铰接,所述的左、右侧板前边分别与所述左、右前板活动铰接,U形弹性件分别卡在左前板右边和右前板左边,以胶粘或螺丝固定即形成型腔模,型腔模俯视呈矩形并前部两弹性件之间设有中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混凝土变形缝止水型腔模的制造方法,所述型腔模由后侧板、左、右侧板和左、右前板活动链接组成,型腔模俯视呈矩形并前部左、右前板之间设有中缝,在应用所述型腔模时,型腔模前部对准预埋在一期混凝土断面处的止水片,所述止水片通过所述的中缝伸入型腔模内,浇筑二期混凝土,在二期混凝土初凝后,将所述型腔模吊出,在二期混凝土断面形成可供注入熔融沥青的型腔;该型腔模的具体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后侧板的制作:后侧板为矩形金属板,其左、右两边分别间隔设置铰接件;后侧板厚度3-5mm、宽度20-50cm,高度220-250cm;2)左侧板、右侧板的制作:左侧板、右侧板均为矩形金属板,其前、后两边分别间隔设置铰接件;左侧板、右侧板尺寸同后侧板;3)左前板、右前板的制作:左前板、右前板均为矩形金属板,左前板的左边间隔设置铰接件;右前板的右边间隔设置铰接件;左前板、右前板厚度、高度同后侧板,宽度10-20cm;4)弹性件的制作:弹性件为截面呈U形的橡胶材质挤出长条,长度同左、右前板高度;5)型腔模的组装:后侧板的左、右两边分别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利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多固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