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暨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循环自净繁殖和养殖蛙的装置和应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91779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循环自净繁殖和养殖蛙的装置和应用。该装置包括蛙养殖缸、蛙-蝌蚪两用养殖缸和过滤缸;蛙养殖缸和蛙-蝌蚪两用养殖缸分别与过滤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可在同一水体上,在不同的缸,同时和分别繁殖和养殖蝌蚪、幼蛙和成蛙。同等的养殖数量,与常规养殖相比,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单换水及水体清洁一项,一个月就节省人力成本90%,节省用水量及成本90%,大大减少养殖废水对环境可能影响和污染。该装置养殖蝌蚪存活率高于目前常规分缸养殖方法的30%以上,且蝌蚪平均变态率(变成幼蛙)比目前方法平均缩短7天左右,大大提高养殖蛙的扩繁率,及节省了养殖成本。因此,该装置能用于规模化养殖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养殖的装置,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爪蛙是一种重要的两栖类模式动物,从1935年至2012年,已有3位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的原创发现均使用了爪蛙这一重要的两栖类动物模型,足见爪蛙在生命科学及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热带爪娃(Xenopus tropical is),作为非洲爪娃的近亲,是近年发现唯一具有二倍体遗传背景的品系,2010年其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已经发现热带爪蛙中存在1700多个与人类重大疾病(如癌症、心血管疾病、哮喘等)相关基因保守性非常高的功能基因。与斑马鱼模型相比较,第一,热带爪蛙的进化位置更高等,比鱼类更接近哺乳类;第二,热带爪蛙是真正的二倍体,而斑马鱼受基因组加倍的困扰;第三,每只性成熟雌性个体一次产卵量(约3000枚)是斑马鱼(约300枚)的十倍;第四,热带爪蛙的性成熟时间接近于斑马鱼的,仅需4个月。因此,热带爪蛙是除小鼠外,非常优秀的脊椎动物遗传学模式动物。传统实验室或养殖业繁殖和养殖蛙类是使用缸(或池)模式,需要三个分离的缸,分别用来养蝌蚪、幼蛙和成蛙。主要靠空调和暖气来实现降温和加热来维持繁殖和养殖所需的温度。该目前常用的繁殖和养殖模式的缺点主要体现如下:①由于水体无法循环过滤,导致排泄物、食物的残渣需要靠人工清理;水体会因为排泄物、食物的残渣无法完全清除,而致养殖水体的毒害物(氨、氮含量)急剧升高,导致蛙或蝌蚪染发疾病,并造成死亡;②采取换水和清理方法去维持水体的洁净,需极大人力成本和耗费巨大的水资源成本;③不能恒定保持水体的洁净和透明,无法对蛙和蝌蚪的活动进行清晰科学研究观察;④对水温度的控制靠的是空调以及暖气来实现,温度传导需经过空气-水两个媒介,温控效果不佳,且耗电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水循环自净繁殖和养殖蛙的装置。该装置可同时用于繁殖和养殖蝌蚪、幼蛙和成蛙,实现直接对水体进行温控,使用物理过滤、生物消化和生物捕吃相结合,通过水体循环实现水体自净。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上述装置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循环自净繁殖和养殖蛙的装置,包括娃养殖缸、娃-蝌抖两用养殖缸和过滤缸;娃养殖缸和娃-蝌抖两用养殖缸分别与过滤缸连接;在蛙养殖缸中设置有用于控制水位高低的水位板1、竖隔板层I和横隔板层;水位板I和竖隔板层I依次排列,将蛙养殖缸分隔为排水区、水位缓冲区和养殖区;在排水区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I,在养殖区处设置有进水口 I;横隔板层将养殖区分隔为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在横隔板层上设置有若干块竖直排列的隔板,从而将上层空间分隔为若干个用于养殖蛙的小室,小室与小室之间的隔板设置有缝隙或孔洞,从而小室与小室之间水体相通;每个用于养殖蛙的小室的顶部设置有盖子,从而防止蛙的逃脱;竖隔板层I的后半部设置有孔洞或缝隙,横隔板层上设置有孔洞或缝隙,从而养殖区的水体是相通的,养殖区和水位缓冲区的水位由水位板进行调节;在蛙-蝌蚪两用养殖缸中设置有用于控制水位高低的水位板II和若干(η)个竖隔板层II;水位板II和η个竖隔板层II依次排列,将蛙-蝌蚪两用养殖缸分隔为排水区、水位缓冲区、η-1个用于养殖蝌蚪或蛙的小室和I个水体处理室,在排水区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 II,在水体处理室处设置进水口 II;竖隔板层II的后半部设置有孔洞或缝隙;在过滤缸中设置若干个竖直排列的隔板层Α,隔板层A将所述的过滤缸分隔为若干个过滤室,在一端的过滤室上设置进水口 III和过滤层,在中间的过滤室内设置过滤层,在另一端的过滤室中设置水栗;每个隔板层A由两块有一定间隔的隔板组成;每个隔板层A的两块隔板上下错落排列,靠近进水口 III的隔板与过滤缸的底部留有缝隙,另一块隔板则与过滤缸的底部紧密连接但其顶部与过滤缸顶部的距离大于靠近进水口 III的隔板顶部与过滤缸顶部的距离,从而水流能由进水口 III进入过滤室,从过滤室的底部流出,经过隔板层A的间隔,从顶部进入下一个过滤室; 排水口 1、排水口 II和进水口 III通过管道连接;水栗通过管道与进水口 1、进水口II连接。所述水循环自净繁殖和养殖蛙的装置还包括灯源和氧气栗,氧气栗与过滤缸连接,灯源设置在蛙养殖缸和蛙-蝌蚪两用养殖缸的上方。所述水循环自净繁殖和养殖蛙的装置还包括加热器件,加热器件设置在所述的蛙养殖缸的养殖区的两端以及设置在所述的蛙-蝌蚪两用养殖缸中用于养殖蝌蚪或蛙的小室的两端。所述的加热器件优选为带有温控的加热器件,从而自动化程度更高。为了在喂红虫时,靠水流将冰冻的红虫解冻冲散,便于蛙捕吃,所述的用于养殖蛙的小室中还设置有喂食槽,喂食槽的底部设置有缝隙,从而饲料可以通过缝隙进入小室中。在所述的喂食槽的开口处上方设置进水口,从而饲料在水流的作用下可以完全进入用于养殖蛙的小室以及用于养殖蝌蚪或蛙的小室中。在所述的蛙养殖缸中还设置底泥层I,底泥层I设置在下层空间的底部。底泥层I的作用是用来种植水草,收纳残留饲料及其残渣、蛙的排泄物。在所述的蛙-蝌蚪两用养殖缸中还设置底泥层II,底泥层II位于所述用于养殖蝌蚪或蛙的小室的底部。所述的蛙-蝌蚪两用养殖缸中还设置喂食板,在养殖蝌蚪时,喂食板位于底泥层II的上面,喂食板小于用于养殖蝌蚪或蛙的小室的底部面积,从而饲料不会藏匿于底泥的缝隙中造成浪费。在所述的用于养殖蝌蚪或蛙的小室处还设置有盖子,从而防止蛙的跳逃。所述的蛙-蝌蚪两用养殖缸中还设置活动放置的隔板,在养殖蛙时,隔板将用于养殖蝌蚪或蛙的小室分隔为上下两部分空间,蛙位于上层空间,避免蛙误食底泥。在所述的蛙-蝌蚪两用养殖缸中还设置气泡石层,气泡石层位于所述的水体处理室的底部,气泡石层通过输气管与氧气栗连接。所述的灯源优选为LED灯。所述的盖子优选为推入式盖子。所述的底泥层I和所述的底泥层II中的底泥优选为尼特利牌水族底砂系列;特别优选为黑棕土。所述的水位板I和所述的水位板11优选为能调节高度的水位板。所述的过滤层包括用于过滤残渣以及吸附异味和色素的物理过滤层,以及用于培养有益细菌的生化过滤层。沿着水流方向,所述的用于过滤残渣以及吸附异味和色素的物理过滤层优选为设置在所述的用于培养有益细菌的生化过滤层前方。所述的隔板层A的个数优选为4个;从而,所述的过滤室为5个,依次分别命名为I号过滤室、2号过滤室、3号过滤室、4号过滤室和5号过滤室;在I号过滤室上设置进水口 III,在I号过滤室设置用于过滤残渣以及吸附异味和色素的物理过滤层,在2号过滤室、3号过滤室和4号过滤室中分别设置用于培养有益细菌的生化过滤层,在5号过滤室中设置水栗。所述的用于过滤残渣以及吸附异味和色素的物理过滤层的结构优选如下:从上到下依次为羊绒棉层、生化棉层、藤棉层和活性炭层。所述的用于培养有益细菌的生化过滤层优选为细菌屋层。在所述的过滤缸中还设置气泡石层,气泡石层位于所述的隔板层A中的间隔底部,气泡石层通过输气管与氧气栗连接。所述水循环自净繁殖和养殖蛙的装置的应用,包括如下步骤:(I)在蛙养殖缸中的底泥层I和过滤室中放入有益菌,放入水,通过水位板I调节水位,在底泥层I中种植水草,放入鱼、虾和螺,待水草、鱼、虾和螺形成稳定的生态环境后,将蛙放入用于养殖蛙的小室;鱼、虾和螺捕吃蛙的排泄物、饲料残留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循环自净繁殖和养殖蛙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蛙养殖缸、蛙‑蝌蚪两用养殖缸和过滤缸;蛙养殖缸和蛙‑蝌蚪两用养殖缸分别与过滤缸连接;在蛙养殖缸中设置有用于控制水位高低的水位板I、竖隔板层I和横隔板层;水位板I和竖隔板层I依次排列,将蛙养殖缸分隔为排水区、水位缓冲区和养殖区;在排水区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I,在养殖区处设置有进水口I;横隔板层将养殖区分隔为上层空间和下层空间,在横隔板层上设置有若干块竖直排列的隔板,从而将上层空间分隔为若干个用于养殖蛙的小室,小室与小室之间的隔板设置有缝隙或孔洞;每个用于养殖蛙的小室的顶部设置有盖子;竖隔板层I的上半部设置有孔洞或缝隙,横隔板层上设置有孔洞或缝隙;在蛙‑蝌蚪两用养殖缸中设置有用于控制水位高低的水位板II和n个竖隔板层II;水位板II和n个竖隔板层II依次排列,将蛙‑蝌蚪两用养殖缸分隔为排水区、水位缓冲区、n‑1个用于养殖蝌蚪或蛙的小室和1个水体处理室,在排水区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II,在水体处理室处设置进水口II;竖隔板层II的中上部分设置有孔洞或缝隙;在过滤缸中设置若干个竖直排列的隔板层A,隔板层A将所述的过滤缸分隔为若干个过滤室,在一端的过滤室上设置进水口III和过滤层,在中间的过滤室内设置过滤层,在另一端的过滤室中设置水泵;每个隔板层A由两块有一定间隔的隔板组成;每个隔板层A的两块隔板上下错落排列,靠近进水口III的隔板与过滤缸的底部留有缝隙,另一块隔板则与过滤缸的底部紧密连接但其顶部与过滤缸顶部的距离大于靠近进水口III的隔板顶部与过滤缸顶部的距离;排水口I、排水口II和进水口III通过管道连接;水泵通过管道与进水口I、进水口II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冬青杨吉锋齐绪峰李瑞怀陈夷林李慧敏沈晓涛郑馨李艳梅肖銮娟
申请(专利权)人:暨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