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湘泗专利>正文

排气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888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漏斗,它是对现有漏斗进行改进,使漏斗的锥形部至少有一部分截面为非圆形,非圆形截面的锥形部和容器的圆形口接触必会有间隙存在,从而使容器中的空气随液体的注入能自由地从间隙中流逸出来,避免了气阻现象发生。(*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漏斗。向小口径的容器中灌注液体,最常用的办法是用漏斗导流。但现在的漏斗由于结构上的不合理,在灌注液体时,往往发生气阻现象,即由于漏斗的圆锥形壁和容器口紧紧贴住,使得注入液体时,容器中原有的空气排不出来,液体又难以流入的现象。特别是在灌注温度较高的液体时,由于空气热膨胀,常会出现液体喷出漏斗的现象。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漏斗,用它灌注液体时,不会发生气阻现象。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把漏斗的锥形部(即灌注液体时和容器口接触的部分)的至少一部分做成截面为非圆形的结构,由于绝大多数常用容器都是圆口的,这样,当漏斗插入容器中时,无论和容器口接触的锥形部截面为多边形、椭圆形,还是其它不规则形状,漏斗壁和容器口之间就必然会有间隙存在,正是此间隙的排气作用,使得气阻现象得以克服。其原理是当通过漏斗向容器中灌注液体时,随着液体的流入,容器中原来存在的空气被排挤并通过漏斗壁与容器口之间的空隙流逸到容器外,这样就形成了液体和气体各行其道,从而避免了气体出不来液体流不进的气阻现象发生。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漏斗的俯视图。图2为漏斗的正视图。图3为漏斗的锥形部的剖视图。图4为漏斗的结构原理图。如图2所示,漏斗由漏斗缘1、锥形部2和下导管3组成。漏斗的锥形部2有一部分21截面为三角形,如图3所示。根据需要也可以把整个锥形部全做成截面为三角形。当截面为三角形的锥形部插到圆口的容器时,就会形成图4所示的间隙S1,这样,当灌注液体时,随液体从S2截面流入,容器中原有的空气就会被排挤并通过S1截面逸出,不会发生气阻现象。在上述实施例中,锥形部包含有截面为三角形的部分,实际上,把截面为三角形的部分改为其它形状的截面,如多于三边的多边形、椭圆形,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材料为塑料、陶瓷、玻璃、橡胶或金属。权利要求1.一种灌注液体用的漏斗,由漏斗缘、锥形部和下导管构成,其特征在于锥形部至少有一部分截面是非圆形的。2.根据权利要求1的漏斗,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锥形部至少有一部分截面为三角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漏斗,它是对现有漏斗进行改进,使漏斗的锥形部至少有一部分截面为非圆形,非圆形截面的锥形部和容器的圆形口接触必会有间隙存在,从而使容器中的空气随液体的注入能自由地从间隙中流逸出来,避免了气阻现象发生。文档编号B67C11/00GK2034968SQ8820645公开日1989年3月29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6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6日专利技术者郭湘泗, 罗华, 杨鹏志 申请人:郭湘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灌注液体用的漏斗,由漏斗缘、锥形部和下导管构成,其特征在于锥形部至少有一部分截面是非圆形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湘泗罗华杨鹏志
申请(专利权)人:郭湘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