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灌装机的灌装单元及具有这种灌装单元的灌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867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出一种用于将灌装物例如饮料在背压下灌装到瓶、罐或类似的容器(7)中的灌装机用的灌装单元,它具有:一个具有可控制的液体阀(14)并且在灌装物输出口(10)中终止的液体通道(13);至少一个受控制的第一气体路径(20),放置在灌装单元(1,1a,1b)上的相应容器(7)的内腔为了抽真空可通过该气体路径与灌装机的一个真空通道(5)相连接,该容器在背压下灌装后也向该气体路径中进行受控制的压力卸载,在此提出,为了泄压,一个将容器内腔与真空通道(21)连接的受控制的第二气体路径(23)设置有至少一个减小和/或调节该气体路径(23)中的气流的元件(24,2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灌装单元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2前序部分的灌装机。已经公知了不同结构形式的用于尤其在背压下将液体灌装物灌装到瓶、罐或类似容器中的灌装单元,例如用于灌装含碳酸饮料的灌装单元。在对瓶或类似容器灌装含碳酸的灌装物、如啤酒或软饮料时,在真正的灌装阶段结束后,即在相应灌装单元的液体阀最终关闭后,在容器可被从灌装单元取出前,需要使在相应灌装单元上仍处于密封位置中的容器泄压到环境压力或大气压力。在这方面也专门公知了,在相关灌装机上设有一个对所有灌装单元共用的泄压通道,为了泄压,相关容器通过灌装单元的气体路径可控地与该共压通道连接。但这种泄压通道意味着附加的结构成本。对于灌装机还公知了,在真正的灌装阶段以前和在例如用惰性气体(例如CO2气体)冲洗相应容器前和/或在用处于压力下的惰性气体对容器内腔预加压前,使相应容器抽真空,即通过相应灌装单元的一个可控的气体路径与灌装机的所有灌装单元共用的真空通道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背压下灌装的灌装单元,它在运行安全性高的情况下可实现灌装机结构的简化。为了解决该任务了构成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灌装单元。灌装机为权利要求12的主题。对于本专利技术所有可能的实施形式共同的是,每个在背压下灌装的容器在灌装阶段结束后通过一个受控制的气体路径、即通过一个带有一个控制阀的气体路径向一个真空通道中泄压,具体说,向一个在泄压时减小和/或调节气流的元件中泄压,例如通过一个喷嘴和/或通过一个重力阀和/或一个弹簧加载的阀和/或一个可控制的或可调节的气流调节阀。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构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下面借助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表示附图说明图1以简化图表示的用于在背压下灌装饮料、尤其是含碳酸饮料的环行结构形式的灌装机的一个无灌装管的灌装单元;图2以压力-时间曲线图表示的在真正的灌装过程(灌装阶段)结束后、即在液体阀最终关闭后的泄压的变化曲线;图3和4两种另外的可能的实施形式的类似图1的描述;图5图4中实施形式的以局部放大图表示的设置在一个泄压通道中的阀。在图1中总体用1标记的灌装单元是一个环行结构形式的单室灌装机的组成部分并与多个相同类型的灌装单元1一起分别以均匀的角间隔围绕一垂直的机器轴线分布地设置在一个转台2的圆周上。在图示的实施形式中,转台2主要具有一个对于所有灌装单元共用的环形釜3,它的内腔4部分地、即直至一个液位N液位可调地被装填液体灌装物(饮料),这样,在液体腔4.1的液体平面的液位N的上面构成一个气体腔4.2。液体腔4.1与一个未示出的、用于输入处于压力下的灌装物的供给管道连接,气体腔4.2与一个用于输入处于预压力下的占据该气体腔的惰性气体例如CO2气体的管道相连接。在转台2中还设有一个对于所有灌装单元1共用的环形通道5,该环形通道也如环形釜3那样同心地环绕垂直的机器轴线,它被构成为真空通道并且为此目的与一个未示出的负压或真空源连接。为每个灌装单元1对应配置一个瓶座6,借助该瓶座,各个待灌装的瓶7可被直立地带到一个这样的位置中其瓶口7.1通过一个环形的、同心地围绕灌装单元轴线FA的密封件8.1处于相对于一个设置在灌装单元壳体9的下侧面上的、同样为环形的输出口10密封的位置上。该密封件8.1是相应的灌装单元1的花形定心装置8的组成部分,该花形定心装置在灌装机环行时借助一个垂直的导向杆11和凸轮滚子12可在凸轮控制下在灌装单元轴线FA的方向上运动。在灌装单元壳体9中还构成一个液体通道13,该液体通道用其下端部构成输出口10并用其上端部与液体腔4.1连接。在液体通道13中设有液体阀14,用于在灌装阶段受控制地开始和结束灌装物流入对应的瓶7中。该液体阀14主要包括一个阀体15,该阀体在其下端部设有一个与灌装单元轴线FA同轴地布置的回气管16并且与液体通道13中的一个阀座协同作用。回气管16的上端部、即在该管中构成的气体通道16.1的上端部与气体腔4.2连接。在回气管16的下端部上连接着一个传感器管17,该传感器管同样与灌装单元轴线FA同轴地布置并且以一个预定的长度突出于灌装单元壳体9的下侧面之外以及伸入到被灌装单元1带到密封位置中的瓶7中。传感器管17主要由环形的输出口10围绕并用其通道构成气体通道16.1的接续部。在灌装单元壳体9上设有相对于垂直的机器轴线位于径向外部的两个可单独控制并且可气动操作的控制缸或控制阀18及19,这两个控制缸或控制阀配置给真空通道或环形通道5,其中的控制阀18例如为了将相应瓶7预抽真空、为了借助来自气体腔4.2的惰性气体(CO2气体)冲洗瓶7和/或为了在用来自气体腔4.2的惰性气体对该瓶预加压前将该瓶7最后抽真空而打开,其中的控制阀19主要为了在灌装阶段后相应瓶7的泄压而打开。在灌装单元壳体9中还构成不同的气体路径,它们包括控制阀18及19,即包括控制阀18的气体路径20和包括控制阀19的气体路径23。两个气体路径分别在一侧与一个和环形通道5连接的通道21相连接,在另一侧与一个通道22相连接,该通道22本身又通入液体通道13中,确切地说在灌装物流动方向上在液体阀14的后面并在输出口10的前面通入。在气体路径23中,在控制阀19与通道21之间设有一个节流部24,以致最后控制阀18与由控制阀19和节流部24组成的串联连接相互并联地设置在这两个通道21和22之间。对相应的瓶7灌装液体灌装物例如以这样的方式进行当瓶7被带到相对于灌装单元1密封的位置中时,首先通过控制阀18的打开进行对瓶内腔的预抽真空,具体说通过两个通道21和22以及打开的气体路径20进行。接着例如进行用来自气体腔4.2的惰性气体(CO2气体)冲洗瓶7的内腔。为此例如使控制阀18关闭并使控制阀19打开并且同样通过一个操作装置26使设置在回气管16或那里的通道16.1中的阀25打开,使得惰性气体通过在其下端部敞开的传感器管17流入瓶7的内腔中并且通过通道21和22以及由控制阀9打开的气体路径23可流出到真空通道或环形通道5中。但也可考虑与此不同地控制这些控制阀18及19以便冲洗瓶内腔,例如打开控制阀18。在冲洗后,例如在阀25关闭且控制阀18打开的情况下进行对瓶内腔的再次抽真空,这时瓶7的内腔通过在此时打开的气体路径20及通道21和22再与环形通道5连通。然后,在真正的灌装过程前,在控制阀18及19关闭的情况下用来自气体腔4.2的惰性气体进行对瓶内腔的预加压。为此,通过操作装置26使阀25打开,使得惰性气体通过回气管16及传感器管17在预压力下流入瓶7中。一旦瓶7中的压力达到气体腔4.2的预压力,在所示的实施形式中液体阀14自动打开,这样,灌装物通过打开的液体阀14和输出口10就可在重力下流入瓶中并且在此时从瓶7的内腔中挤出的惰性气体通过继续打开的阀25流回到气体腔4.2中。一旦瓶7中的灌装物的液体平面达到传感器管17的下端部,即该端部浸入到灌装物平面中,则灌装过程结束。然后,为了使瓶7泄压到环境压力或近似环境压力,控制阀19例如通过一个电子控制装置打开并在一个预给定的泄压时间TE上保持打开状态,使得瓶7中的压力例如可相应于图2所示的曲线走向下降到一个与环境压力相当的压力,确切地说通过经由设有节流部24的气体路径23向真空通道或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将灌装物例如饮料在背压下灌装到瓶、罐或类似的容器(7)中的灌装机用的灌装单元,它具有:一个具有可控制的液体阀(14)并且在灌装物输出口(10)中终止的液体通道(13);至少一个受控制的第一气体路径(20),放置在灌装单元(1,1a,1b)上的相应容器(7)的内腔为了抽真空可通过该气体路径与灌装机的一个真空通道(5)相连接,该容器在背压下灌装后也向该气体路径中进行受控制的压力卸载,其特征在于:为了泄压,一个将容器内腔与真空通道(21)连接的受控制的第二气体路径(23)设置有至少一个减小和/或调节该气体路径(23)中的气流的元件(24,2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德维希克吕塞拉特
申请(专利权)人:KHS机械及设备制造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