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包括柔性基材层、铜箔层、硬质层、防焊油墨层及线路层,铜箔层层叠于柔性基材层上,硬质层设于铜箔层背离柔性基材层一侧,防焊油墨层设于硬质层上,防焊油墨层上设空窗并露出部分硬质层,空窗将防焊油墨层分成相对设置的两部分,两部分上分别设卡槽,两卡槽均与空窗连通设置,线路层位于空窗内,叠设于硬质层上,线路层的两端分别卡合于两卡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利用防焊油墨层的两个卡槽对线路层两端的卡合作用,使防焊油墨层对线路层有压紧的作用力,当线路层与电子元器件连接时,能防止发生拉扯情况而导致线路层与硬质层分离,增强线路层与硬质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线路层与电子元器件的导通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板
,尤其涉及一种软硬结合板及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软硬结合板中的硬板部分通常是在防焊油墨层上开设窗口露出部分的硬质层,然后将线路层设置在该窗口内。当将硬板与电子元器件连接时,电子元器件通过该窗口与线路层连接。然而,由于线路层直接叠设在硬质层上,当线路层在与电子元器件的连接过程中出现拉扯时,容易导致线路层与硬质层分离,从而造成连接不当或者无法连接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增强线路层与硬质层连接强度的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软硬结合板,其中,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柔性基材层、铜箔层、硬质层、防焊油墨层以及线路层,所述铜箔层层叠于所述柔性基材层上,所述硬质层设于所述铜箔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材层一侧,所述防焊油墨层设于所述硬质层上,所述防焊油墨层上开设有空窗并露出部分所述硬质层,所述空窗将所述防焊油墨层分成相对设置的两部分,所述防焊油墨层的两部分上分别开设有卡槽,且两所述卡槽均与所述空窗连通设置,所述线路层位于所述空窗内,叠设于所述硬质层上,并且所述线路层的两端分别卡合于两所述卡槽。其中,所述线路层上设有至少一个贯通至所述铜箔层上的过孔,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过孔的孔壁设置有金属涂层。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过孔内设有连接所述线路层以及所述铜箔层的第一导电件。其中,所述铜箔层包括并排设置的接线区以及连接区,所述硬质层覆盖所述接线区,所述连接区上覆盖有覆盖膜。其中,所述柔性基材层包括并排设置的非折弯区和折弯区,所述接线区对应所述非折弯区设置,所述连接区覆盖于所述折弯区上。其中,所述软硬结合板还包括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设于所述覆盖膜上背离所述铜箔层的一侧。其中,所述补强板为钢补强板,所述补强板蚀刻于所述覆盖膜上。其中,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两层所述铜箔层,分别为第一铜箔层和第二铜箔层,所述第一铜箔层和所述第二铜箔层分别叠设于所述柔性基材层的两侧,所述第一铜箔层上开设有贯穿至所述第二铜箔层的通孔,并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第二导电件。其中,所述第一铜箔层设置接地走线,所述第二铜箔层设置信号走线,所述第二导电件连接于所述信号走线和所述接地走线之间。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本体、设于所述本体内部的主板以及如上述任意一项所述软硬结合板,所述软硬结合板设于所述本体内部,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本专利技术的软硬结合板及移动终端,利用空窗将防焊油墨层分成相对设置的两部分,然后在该两部分上分别开设有卡槽,将线路层叠设于硬质层露出空窗的部分上,并使得线路层的两端分别卡合于两卡槽内。利用防焊油墨层的两个卡槽对线路层两端的卡合作用,从而使得防焊油墨层对于线路层有压紧的作用力,使得当线路层与电子元器件连接时,能够防止发生拉扯情况而导致线路层与硬质层分离,增强了线路层与硬质层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线路层与电子元器件的导通连接。【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的截面示意图;图2为图1的II向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的另一种方式的截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IV向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硬结合板100,所述软硬结合板100包括柔性基材层10、铜箔层20、硬质层30、防焊油墨层40以及线路层50。所述铜箔层20层叠于所述柔性基材层10上,所述硬质层30设于所述铜箔层20背离所述柔性基材层10的一侧。所述防焊油墨层40设于所述硬质层30上,所述防焊油墨层40上开设有空窗41并露出部分所述硬质层30,所述空窗41将所述防焊油墨层40分成相对设置的两部分,所述两部分上分别开设有卡槽42,且两所述卡槽42均与所述空窗41连通设置。所述线路层50位于所述空窗41内,叠设于所述硬质层30上,并且所述线路层50的两端分别卡合于两所述卡槽42。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软硬结合板100可应用于移动终端中,该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所述软硬结合板100负责终端中的电子元器件之间的电路连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硬结合板100,通过在所述防焊油墨层40的相对设置的两部分上分别设置所述卡槽42,然后将所述线路层50设于所述硬质层30上,并使得所述线路层50的两端分别卡合于所述卡槽42,从而当所述线路层50与电子元器件连接出现拉扯情况时,利用所述卡槽42能够防止所述线路层50从所述硬质层30脱离,保证所述线路层50与电子元器件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基材层10可采用聚酰亚胺或者聚乙烯双笨二甲酸盐(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等材料,以便于在所述柔性基材层10上设置所述铜箔层20,并且所述柔性基材层10能够为所述铜箔层20提供绝缘环境,以便于在所述铜箔层20上刻蚀信号走线和接地走线。优选地,所述柔性基材层10的厚度可为20μπι。所述柔性基材层10包括并排设置的非折弯区1a和折弯区10a,并且所述非折弯区1a与所述折弯区1b之间为紧密连接。所述非折弯区1a可以用以固定硬质板件,从而提高所述软性结合板100的刚性,从而方便所述软性结合板100装配于移动终端中。所述折弯区1b用于呈现柔性,方便所述软性结合板100产生形变,进而方便所述软硬结合板100连接外置器件。本实施例中,所述铜箔层20为胶片上设置铜箔的板件,所述铜箔层20上的接地走线和信号走线均为铜箔按照预定布线结构经刻蚀工艺而成。所述铜箔层20上的接地走线和信号走线可以是一体设置,所述铜箔层20上的信号走线实现电器元件之间的导电,所述铜箔层20上的接地走线进行接地。进一步地,所述铜箔层20包括并排设置的接线区21以及连接区22,所述硬质层30覆盖所述接线区21设置,所述连接区22上覆盖设置有覆盖膜60。具体地,所述接线区21对应所述柔性基材层10的非折弯区1a设置,从而实现所述接线区21上设置所述硬质层30以增强所述软硬结合板100的结构强度。所述连接区22覆盖于所述柔性基材层10的折弯区1b上,所述连接区22上可设置所述信号走线或者接地走线以便于与其他电子元器件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硬质层30采用聚丙烯材质,所述硬质层30具有绝缘性特性,从而能够使得所述线路层50和所述铜箔层20相互隔绝,从而方便所述软硬结合板100的线路排布多样化。所述硬质层30对应所述柔性基材层10的非折弯区1a设置,从而利用所述硬质层30的刚性,使得所述软硬结合板100在所述非折弯区1a上的强度增加,使得所述软硬结合板100在所述非折弯区1a不易折弯。同时,利用所述硬质层30对所述铜箔层20的接线区21处的线路进行保护,从而能够防止所述接线区21上的线路出现损坏,增加所述软硬结合板100的使用可靠性。所述防焊油墨层40覆盖于所述硬质层30上。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空窗41的分隔作用,所述防焊油墨层40分成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43和第二部分44,两所述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硬结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硬结合板包括柔性基材层、铜箔层、硬质层、防焊油墨层以及线路层,所述铜箔层层叠于所述柔性基材层上,所述硬质层设于所述铜箔层背离所述柔性基材层一侧,所述防焊油墨层设于所述硬质层上,所述防焊油墨层上开设有空窗并露出部分所述硬质层,所述空窗将所述防焊油墨层分成相对设置的两部分,所述防焊油墨层的两部分上分别开设有卡槽,且两所述卡槽均与所述空窗连通设置,所述线路层位于所述空窗内,叠设于所述硬质层上,并且所述线路层的两端分别卡合于两所述卡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鑫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