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小菊专利>正文

污水沉降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8616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污水沉降池,包括圆形池体,其池底呈中心向上凸起的圆锥形,且池底的周边形成环形平面;环形平面上开设一个池底漏孔;环形平面上覆盖一个环形圈,环形圈可绕环形圈与环形平面共同的中心旋转;环形圈上周向均布有竖直挡板,各相邻的竖直挡板之间的环形圈上均制有环形圈漏孔;在环形圈旋转一周过程中,各环形圈漏孔分别与池底漏孔经历一次相互正对;环形圈内周制有环形齿口,环形齿口耦合于贯穿池底的齿轮轴,齿轮轴由设于圆形池体下方的电机驱动;池底漏孔下接一根漏管,其内串接有电磁阀;漏管下方设有淤泥槽。该污水沉降池无需匹配刮泥机,即可实现池底淤泥的清理,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地,是一种污水沉降池
技术介绍
目前,在污水过滤领域,对于污水中的污泥颗粒,普遍采用自然沉降的方式进行沉淀处理;为此,在污水处理系统中,一般都设置有沉降池,而目前的沉降池又需要配设刮泥机,以定期对沉降于池底的污泥进行清除;刮泥机体积庞大,硬件成本大,运行能耗高,使沉降池的建设成本巨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水沉降池,该污水沉降池无需匹配刮泥机,即可实现池底淤泥的清理,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实现技术目的所采用技术方案是:该污水沉降池包括圆形池体,所述圆形池体的池底呈中心向上凸起的圆锥形,且池底的周边形成环形平面;所述环形平面上开设一个池底漏孔;所述环形平面上覆盖一个环形圈,所述环形圈与环形平面之间通过环形滑槽匹配,使环形圈可绕环形圈与环形平面共同的中心旋转;所述环形圈上周向均布有竖直挡板,相邻的竖直挡板之间间距为所述池底漏孔的直径的1~1.5倍,且各相邻的竖直挡板之间的环形圈上均制有环形圈漏孔;在所述环形圈旋转一周过程中,各环形圈漏孔分别与所述池底漏孔经历一次相互正对;所述环形圈内周制有环形齿口,所述环形齿口耦合于一个贯穿池底的齿轮轴,所述齿轮轴由设于所述圆形池体下方的电机驱动;所述池底漏孔下接一根漏管,所述漏管中串接有电磁阀;所述漏管下方设有淤泥槽。作为优选,所述漏管中、电磁阀上方设有光电传感器,所述光电传感器的采光方向朝向侧面,且所述漏管的侧壁上与光电传感器的采光方向正对处透光;所述光电传感器在感测到光信号时,向所述电磁阀输出闭信号,所述电磁阀关闭;否则,向所述电磁阀输出开信号,所述电磁阀开启。作为上述优选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漏管外侧正对于所述光电传感器的采光方向处设有一个电光源,所述电光源在所述电机运行时点亮。作为优选,所述圆形池体的池底还覆盖有一个与池底贴近的、可绕池底中心旋转的锥形板,且所述锥形板的旋转由圆形池体上方的电机驱动;所述锥形板的圆周接近所述环形圈;锥形板的上表面周向均布有光滑的径向条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污水沉降池在使用时,由于池底呈凸起的圆锥形,因而池底的泥浆在重力作用下均向池底的周边,即向所述环形圈移动,并堆积在环形圈的各竖直挡板之间;随着环形圈的旋转,泥浆由于受到两侧的竖直挡板的约束,只能跟随环形圈一起转动,直至泥浆下方出现所述池底漏孔,此时,泥浆穿过环形圈漏孔、池底漏孔,落入所述漏管内,漏管内堆积泥浆时,打开所述电磁阀,使泥浆落入所述淤泥槽中,待漏管中排完泥浆后,再关闭电磁阀,使池内的水不被排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污水沉降池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本污水沉降池实施例一的侧剖示意图。图3是本污水沉降池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一中,该污水沉降池包括圆形池体1,所述圆形池体1的池底11呈中心向上凸起的圆锥形,且池底11的周边形成环形平面;所述环形平面上开设一个池底漏孔110;所述环形平面上覆盖一个环形圈2,所述环形圈2与环形平面之间通过环形滑槽111匹配,为了降低摩擦阻力,可在环形滑槽111内设置滚珠,使环形圈2可绕环形圈与环形平面共同的中心旋转,即绕圆形池体1的竖直中心线旋转;所述环形圈2上周向均布有竖直挡板21,相邻的竖直挡板21之间间距为所述池底漏孔110的直径的1~1.5倍,且各相邻的竖直挡板21之间的环形圈2上均制有环形圈漏孔20;在所述环形圈2旋转一周过程中,各环形圈漏孔20分别与所述池底漏孔110经历一次相互正对;所述环形圈2内周制有环形齿口,所述环形齿口耦合于一个贯穿池底的齿轮轴31,所述齿轮轴31由设于所述圆形池体1下方的电机3驱动,且所述齿轮轴31与圆形池体1的池底11之间通过防水轴承配合,以保障池内的水不会沿齿轮轴31下漏;所述池底漏孔110下接一根漏管4,所述漏管4中串接有电磁阀41;所述漏管4下方设有淤泥槽5。本实施例中,所述漏管4中、电磁阀41上方设有光电传感器5,所述光电传感器5的采光方向朝向侧面,且所述漏管4的侧壁上与光电传感器5的采光方向正对处透光;所述光电传感器5在感测到光信号时,向所述电磁阀41输出闭信号,所述电磁阀41关闭;否则,向所述电磁阀41输出开信号,所述电磁阀41开启。按照该机制,当漏管4中堆积泥浆时,光电传感器5的采光被泥浆所遮蔽,则电磁阀41开启,泥浆向下掉落;待至漏管4中的泥浆排除,开始向下漏水时,光电传感器5又重获关照,从而使电磁阀关闭41,使水体封存于池内。为了使其在昏暗环境下亦可共组,还可以进一步在所述漏管4外侧正对于所述光电传感器5的采光方向处设有一个电光源,所述电光源在所述电机3运行时点亮。上述污水沉降池在使用时,由于池底11呈凸起的圆锥形,因而池底的泥浆在重力作用下均向池底的周边,即向所述环形圈2移动,并堆积在环形圈的各竖直挡板21之间;随着环形圈2的旋转,泥浆由于受到两侧的竖直挡板21的约束,只能跟随环形圈2一起转动,直至泥浆下方出现所述池底漏孔110,此时,泥浆穿过环形圈漏孔20、池底漏孔110,落入所述漏管4内,漏管内堆积泥浆时,打开所述电磁阀41,使泥浆落入所述淤泥槽中,待漏管4中排完泥浆后,再关闭电磁阀41,使池内的水不被排出。图3所示为本污水沉降池的实施例二,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圆形池体1的池底还覆盖有一个与池底贴近的、可绕池底中心旋转的锥形板6,且所述锥形板6的旋转由圆形池体上方的锥形板电机(未图示)驱动;所述锥形板6的圆周接近所述环形圈2;锥形板6的上表面周向均布有光滑的径向条纹。当锥形板旋转时,可使锥形板上的淤泥在离心力作用下顺着所述径向条纹排向环形圈2;由于锥形板6较轻,且锥形板6上的泥浆十分有限,因此只需较小的功率即可驱动,无需大型机械介入的情况下,使池内水质得到进一步提高。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污水沉降池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水沉降池,包括圆形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池体(1)的池底(11)呈中心向上凸起的圆锥形,且池底(11)的周边形成环形平面;所述环形平面上开设一个池底漏孔(110);所述环形平面上覆盖一个环形圈(2),所述环形圈(2)与环形平面之间通过环形滑槽(111)匹配,使环形圈(2)可绕环形圈与环形平面共同的中心旋转;所述环形圈(2)上周向均布有竖直挡板(21),相邻的竖直挡板(21)之间间距为所述池底漏孔(110)的直径的1~1.5倍,且各相邻的竖直挡板(21)之间的环形圈上均制有环形圈漏孔(20);在所述环形圈(2)旋转一周过程中,各环形圈漏孔(20)分别与所述池底漏孔(110)经历一次相互正对;所述环形圈(2)内周制有环形齿口,所述环形齿口耦合于一个贯穿池底的齿轮轴(31),所述齿轮轴(31)由设于所述圆形池体(1)下方的电机(3)驱动;所述池底漏孔(110)下接一根漏管(4),所述漏管(4)中串接有电磁阀(41);所述漏管(4)下方设有淤泥槽(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沉降池,包括圆形池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池体(1)的池底(11)呈中心向上凸起的圆锥形,且池底(11)的周边形成环形平面;所述环形平面上开设一个池底漏孔(110);所述环形平面上覆盖一个环形圈(2),所述环形圈(2)与环形平面之间通过环形滑槽(111)匹配,使环形圈(2)可绕环形圈与环形平面共同的中心旋转;所述环形圈(2)上周向均布有竖直挡板(21),相邻的竖直挡板(21)之间间距为所述池底漏孔(110)的直径的1~1.5倍,且各相邻的竖直挡板(21)之间的环形圈上均制有环形圈漏孔(20);在所述环形圈(2)旋转一周过程中,各环形圈漏孔(20)分别与所述池底漏孔(110)经历一次相互正对;所述环形圈(2)内周制有环形齿口,所述环形齿口耦合于一个贯穿池底的齿轮轴(31),所述齿轮轴(31)由设于所述圆形池体(1)下方的电机(3)驱动;所述池底漏孔(110)下接一根漏管(4),所述漏管(4)中串接有电磁阀(41);所述漏管(4)下方设有淤泥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小菊
申请(专利权)人:朱小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