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的密封构造,用于确保对于屏蔽管的密封性,其中,在屏蔽管(3)和编织部(4)的内侧插通有线束,在编织部(4)的外侧还插通有波纹管(6)。在屏蔽管(3)和编织部(4)的连接部分架设有密封用的护线套(7)。在屏蔽管(3)内的端部按压嵌入有橡胶制的密封部件(14)。使线束的导电线(L)插通的电线插通孔(16)贯通于密封部件(14),并且从所述密封部件(14)的外周面向电线插通孔(16)形成有电线插通路径(17),能够将导电线(L)从径向向电线插通孔(16)插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线束的密封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线束的密封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在混合动力车辆或者电动汽车中,在电池和逆变器之间存在将由多根电线构成的线束插通地布设于金属制的屏蔽管内的结构。作为此线束的一例,能够举出下述专利文献1。在上述的线束中,屏蔽管沿车辆的地板下方配置。另一方面,在电线中的从屏蔽管导出的部分即朝向电池和逆变器的布设区域中,电线插通于具有挠性的金属编织部内并能够自由地布设。并且,在以往,以防水等的目的金属编织部插通于波纹管内,进一步在屏蔽管和波纹管之间通过具有防水性的护线套而连接。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3116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的构造中,存在下述的可能,万一波纹管损伤而产生破裂等,则导致从此处进入的水进入到屏蔽管的内部,使在管内生锈。作为该对策,考虑设置以密封状态使线束插通于屏蔽管内的橡胶栓。在这样的橡胶栓上沿轴向形成有电线插通孔。但是,即使将这样的橡胶栓设置于屏蔽管内,使构成线束的导电线沿轴向插通于电线插通孔也是繁琐的作业,从作业效率的观点来看并不是优选的方法。本专利技术是基于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保持对于屏蔽管的密封性并且能够易于进行导电线相对于密封部件的插通作业的线束的密封构造。本专利技术的线束的密封构造的特征在于,具备:屏蔽管,在内部插通有构成线束的导电线;筒形状的挠性屏蔽部件,与屏蔽管的端部连接且插通有从屏蔽管向外部引出的导电线;保护部件,沿长度方向包围挠性屏蔽部件;密封用的护线套,包围挠性屏蔽部件且架设在屏蔽管和保护部件之间;以及密封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密封部件以水密状态嵌合于所述屏蔽管的内部,并且沿所述屏蔽管的轴向贯通地形成有能够以水密状态供所述导电线插通的电线插通孔,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面在整个长度上形成有电线插通路径,所述电线插通路径朝向所述电线插通孔地形成,且能够沿径向向所述电线插通孔导入所述导电线,并且所述电线插通路径在导入所述导电线时在扩开方向上弹性变形,在将所述导电线向所述电线插通孔导入且所述密封部件嵌合于所述屏蔽管内的状态下,所述密封部件中的至少保护部件侧的端部封闭并保持为水密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保护部件损伤导致水进入到挠性屏蔽部件内,通过密封部件也可以阻止水向屏蔽管内的进入。并且,导电线能够沿电线插通路径,即能够相对于电线插通孔将导电线从径向向电线插通孔导入。因此,与使导电线从轴向插通于电线插通孔的作业相比较,能够易于且顺畅地进行作业。此外,即使形成这样的电线插通路径,电线插通路径在将密封部件嵌合于屏蔽管内的状态下,由于至少保护部件侧的端面封闭并以水密状态保持,因而不会损伤密封性。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在混合动力车辆中经由线束连接电池和逆变器的状況的概要的侧视图。图2为示出屏蔽管和编织部之间的连接部分的侧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A-A线剖视图。图4为密封部件的侧视图。图5为放大地示出涉及实施例2的密封部件的电线插通路径部分的侧视图。图6为放大地示出涉及实施例3的密封部件的电线插通路径部分的侧视图。图7为示出涉及实施例4的屏蔽管和编织部的连接部分的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中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1)在本专利技术的线束的密封构造中,在所述密封部件上也可以伸出地形成有覆盖所述屏蔽管的端缘的法兰缘。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密封部件装配于屏蔽管的状态下成为法兰缘覆盖屏蔽管的端缘的状态。因此,即使屏蔽管的端面成为边缘,导电线也不会被屏蔽管的端缘所损伤。即,密封部件能够兼用用于保护导电线不受损伤的电线保护部件。(2)并且,所述电线插通路径也可以在所述密封部件的轴向上以大致波形形状蜿蜒地形成。根据这样的结构,比以直线形成电线插通路径的情况能够使整个长度变长。即,由于能够使电线插通路径发挥曲路密封功能,因而能够使密封部件的防水功能提高。接着,参照附图对将本专利技术的线束具体化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1的线束的密封构造应用于混合动力车。线束对在车辆的后侧搭载的电池1和在发动机室内设置的逆变器2之间进行连接。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线束WH由具有挠性的三根导电线L构成。线束WH的中途一并地插通于在车辆的地板下方配置的屏蔽管3内。屏蔽管3由铝或者铝合金制并剖视圆形状的长条形管构成。屏蔽管3弯曲加工并沿预定的配管路径配置。屏蔽管3大体沿车辆的大致前后方向且以水平延伸。屏蔽管3的前端侧向上方弯曲并导入于发动机室内,后端侧导入于车室的后侧。线束WH从屏蔽管3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分别向外部导出。线束WH中的从屏蔽管3向外部导出的部分插通于编织部4(挠性屏蔽部件)内。编织部4将多根具有导电性的金属裸线以筒形状编成,作为整体具有良好的挠性。两编织部4的屏蔽管3侧的端部覆盖屏蔽管3的端部外周面,且用金属制的铆合环5铆固,从而形成为屏蔽管3和编织部4的连接。如图3所示,铆合环5由圆环状的主体部5A和从主体部5A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铆合操作部5B构成。铆合操作部5B在铆合前以大致相同宽度从主体部5A向径向外侧立起且使其装配根部分接近的方式变形,从而能够使主体部5A缩径而将编织部4铆固于屏蔽管3。并且,在编织部4的外周侧通过有作为保护部件的波纹管6。如图2所示,波纹管6的端部位于在长度方向上从屏蔽管3的端部离开预定间隔的位置。波纹管6为合成树脂制,并形成为在全周上没有切缝的管形状。波纹管6形成为在长度方向上相互重复峰部和谷部的波纹状,并具有良好的挠性。如图2所示,在波纹管6和屏蔽管3之间桥接有密封用的护线套7。护线套7由橡胶材料形成,并且两端部一起形成圆筒形状的筒部8,在两筒部8之间为了避免所述的铆合环5的铆合操作部5B的干扰,内部空间扩张并形成有容纳部9。护线套7中的一个筒部8(图2中的左侧的筒部)嵌入于屏蔽管3的端部的外周面,另一个筒部8(同图中的右侧的筒部)嵌入于波纹管6的端部的外周面。在一个筒部8的内周面上且在全周上突出形成有多个密封唇10,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唇10在一个筒部8的前端的位置和在其内侧三个部位形成有合计四个。在另一个筒部8的内周面上且在全周上突出形成有多个密封缘11,在本实施例中在另一个筒部8的前端的位置和在其内侧三个部位形成有合计四个。各密封缘11与波纹管6的谷部的间距配合地形成,并能够进入到对应的谷部中。在护线套7中的两筒部8的外周面上都配置有捆扎带12。由于捆扎带12为公知的树脂制,因而省略详细的说明。进行对捆扎带12的铆固,从而护线套7能够与屏蔽管3或者波纹管6连接。并且,由于在此时捆扎带12的铆固力作用于密封唇10或者密封缘11而使密封唇10或者密封缘11与屏蔽管3或者波纹管6弹性接触,因而强化密封状态。如图2所示,在线束WH的中途装配有橡胶制的密封部件14,并嵌入于屏蔽管3的两端部。在密封部件14的轴向上的一端的周缘上以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形成有法兰缘15。在密封部件14嵌入到屏蔽管3的端部时,法兰缘15与屏蔽管3的端缘抵接并且形成为遮盖它。由此,即使屏蔽管3的两端缘为锐利的边缘,也能够将损伤导电线L的包覆的情况防患于未然。如图2、图4所示,密封部件14形成为朝向与形成有法兰缘15相反一侧并前端变细的锥状,并且密封部件14顺畅地进行向屏蔽管3的按压嵌入作业。另外,在密封部件14处于自然状态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线束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屏蔽管,在内部插通有构成线束的导电线;筒形状的挠性屏蔽部件,与所述屏蔽管的端部连接,并且插通有从所述屏蔽管向外部引出的所述导电线;保护部件,沿长度方向包围所述挠性屏蔽部件;密封用的护线套,包围所述挠性屏蔽部件,并架设在所述屏蔽管和所述保护部件之间;以及密封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密封部件以水密状态嵌合于所述屏蔽管的内部,并且沿所述屏蔽管的轴向贯通地形成有能够以水密状态供所述导电线插通的电线插通孔,在所述密封部件的外周面在整个长度上形成有电线插通路径,所述电线插通路径朝向所述电线插通孔地形成,且能够沿径向向所述电线插通孔导入所述导电线,并且所述电线插通路径在导入所述导电线时在扩开方向上弹性变形,在将所述导电线向所述电线插通孔导入且所述密封部件嵌合于所述屏蔽管内的状态下,所述密封部件中的至少保护部件侧的端部封闭并保持为水密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05 JP 2014-2253291.一种线束的密封构造,其特征在于,具备:屏蔽管,在内部插通有构成线束的导电线;筒形状的挠性屏蔽部件,与所述屏蔽管的端部连接,并且插通有从所述屏蔽管向外部引出的所述导电线;保护部件,沿长度方向包围所述挠性屏蔽部件;密封用的护线套,包围所述挠性屏蔽部件,并架设在所述屏蔽管和所述保护部件之间;以及密封部件,由弹性材料构成,所述密封部件以水密状态嵌合于所述屏蔽管的内部,并且沿所述屏蔽管的轴向贯通地形成有能够以水密状态供所述导电线插通的电线插通孔,在所述密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前田贵政,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