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可以低成本制造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的方法。在制造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1)时,将形成于轮毂(2)的轴向一端部的圆筒部(11)贯穿插入于内圈(3)中,将模具(23)按压到圆筒部(11)的比内圈(3)向轴向端部侧突出的前端部分而进行摆动铆接加工,利用将圆筒部(11)的前端部分向径向外侧铆接扩展而形成的铆接部(12)按压内圈(3)的轴向端面(3a)。由此,将内圈(3)和轮毂(2)固定为一体。此时,摆动铆接加工的摆动角度为15°以上且30°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设及将机动车等的车轮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悬架装置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 承单元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将机动车等的车轮旋转自如地支承于悬架装置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具备: 内侧部件,其外周面具有多列滚道面;外侧部件,其内周面具有多列滚道面;和多个滚动体, 其滚动自如地配置在内侧部件的滚道面与外侧部件的滚道面之间。并且,内侧部件借助滚 动体的滚动而旋转自如地被支承于外侧部件。此外,在内侧部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 装车轮的凸缘,在外侧部件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悬架装置的凸缘。 在运样的W往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中,内侧部件由轮穀(/、方輪)和内圈构 成,所述轮穀具有多列滚道面中的一个滚道面,所述内圈具有另一滚道面。通过将形成于轮 穀的轴向一端部的圆筒部贯穿插入于内圈中,并将模具按压到比内圈向轴向端部侧突出的 圆筒部的前端部分W进行摆动馴接加工,利用将圆筒部的前端部分向径向外侧馴接扩展而 形成的馴接部按压内圈的轴向端面,从而轮穀和内圈一体地被固定而构成内侧部件。上述 那样的摆动馴接加工可使用摆动锻造机(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装置)来进行。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477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由于W往的摆动锻造机是最大加工载荷高且大型的装置,因而有时设备费 高。因此,有可能产生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的制造成本高运样的问题。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解决所述运样的W往技术具有的问题,提供可W低成本 制造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的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如 下:该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具备:内侧部件,其外周面具有第一内侧滚道面和第二内侧 滚道面;外侧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内侧滚道面对置的第一外侧滚道面和与所述第二内 侦臟道面对置的第二外侧滚道面,该外侧部件配置在所述内侧部件的外侧;和滚动体,其分 别滚动自如地配置在所述第一内侧滚道面与所述第一外侧滚道面之间和所述第二内侧滚 道面与所述第二外侧滚道面之间,所述内侧部件是将轮穀和内圈固定为一体而成的,所述 轮穀在外周面直接或借助内侧滚道圈部件而形成有所述第一内侧滚道面,所述内圈在外周 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内侧滚道面,所述的特征在于,将 形成于所述轮穀的轴向一端部的圆筒部贯穿插入到所述内圈中,将模具按压到所述圆筒部 的比所述内圈向轴向端部侧突出的前端部分而进行摆动馴接加工,利用将所述圆筒部的前 端部分向径向外侧馴接扩展而形成的馴接部,按压所述内圈的轴向端面,由此将所述内圈 和所述轮穀固定为一体,此时,使所述摆动馴接加工的摆动角度为15° W上且30° W下。 在该中,也可W运样:所述摆动馴接加工的 摆动旋转速度在1 OOmin-i W上且299min-i W下。 此外,也可W运样:所述模具的材质为JIS G4404中规定的SKD11,在所述摆动馴接 加工中不使用润滑剂。 并且,也可W运样:采用最大加工载荷为150kNW下的馴接机进行所述摆动馴接加 工。也可W运样:所述馴接机具备:主轴,其安装有所述模具;W及马达,其使所述主轴旋转, 所述主轴与所述马达直接连结。并且,也可W运样:所述马达的旋转被逆变控制,该逆变控 制是矢量控制。 并且,在该中,也可W运样:进行所述摆动馴 接加工,使得所述馴接部的表面粗糖度在Ra20ymW下。此外,也可W运样:进行所述摆动馴 接加工,使得所述馴接部的等效应变在0.015应变W下。 并且,在该中,也可W运样:作为预备试验而 进行至少两个摆动角度下的所述摆动馴接加工,测定各个所述馴接部的表面粗糖度Ra,将 运些摆动角度和表面粗糖度Ra代入表示摆动角度α与所述馴接部的表面粗糖度Ra之间的关 系的下述式(1)中,计算出下述式(1)成立的常数A和C,采用确定了该常数A和C的下述式 (1),计算出所述馴接部的表面粗糖度Ra成为预先确定的值的摆动角度,按该计算出的摆动 角度进行用于制造所述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的所述摆动馴接加工。 [001 引 另外,所述式(1)中的ε是所述摆动馴接加工的压下量δ与所述模具的半径r之比δ/ r〇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可W低成本制造车轮支承用 滚动轴承单元。【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摆动馴接加工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说明摆动馴接加工的方法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4是说明摆动馴接加工的方法的主要部位放大图。 图5是示出摆动馴接加工的摆动角度与最大加工载荷的关系的图表。 图6是示出摆动馴接加工的摆动角度与馴接部的表面粗糖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7是示意性地示出模具与轮穀的图。 图8是示出摆动馴接加工的摆动角度、和模具与圆筒部的前端部分接触的接触面 积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9是示出模具与圆筒部的前端部分接触的接触面积与馴接部的等效应变之间的 关系的图表。 图10是示出馴接部的等效应变与表面粗糖度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1是示出摆动馴接加工的摆动角度与馴接部的磨损量之间的关系的图表。 图12是示出馴接机的结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 单元的结构的剖视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安装于机动车 等车辆的状态下,将车辆的宽度方向外侧称为外端侧,将宽度方向中央侧称为内端侧。即, 在图1中,左侧是外端侧,右侧是内端侧。 图1中的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1具备:大致圆筒状的轮穀2;内圈3,其与轮穀2 固定成一体;大致圆筒状的外圈4,其同轴地配置在轮穀2和内圈3的外侧;两列滚动体5、5; W及保持器6、6,其对滚动体5进行保持。此外,在外圈4的内端侧部分的内周面与内圈3的内 端侧部分的外周面之间、W及外圈4的外端侧部分的内周面与轮穀2的轴向中间部的外周面 之间分别设置有密封装置7a、7b。 并且,在配置于外圈4的内侧的轮穀2中的从外圈4突出的外端侧部分的外周面上, 设置有用于支承未图示的车轮的车轮安装用凸缘10。并且,在外圈4的外周面上,在远离车 轮安装用凸缘10的一侧的端部设置有悬架装置安装用凸缘13。 在轮穀2的内端侧部分形成有外径小的圆筒部11,该圆筒部11被贯穿插入于内圈3 的内侦U,圆筒部11与内圈3嵌合。并且,圆筒部11的比内圈3向内端侧突出的前端部分被向径 向外侧馴接扩展,利用因该馴接产生的塑性变形而形成于圆筒部11的馴接部12,按压内圈3 的轴向端面3a(内端侧端面),从而内圈3与轮穀2被固定成一体。另外,内圈3与轮穀2被固定 成一体而形成的结构相当于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构成要素的内侧部件,外圈4相当于作为本专利技术 的构成要素的外侧部件。 在轮穀2的外周面的轴向中间部和内圈3的外周面分别形成有滚道面,轮穀2的滚 道面是第一内侧滚道面20a,内圈3的滚道面为第二内侧滚道面20b。此外,在外圈4的内周面 上形成有与所述两内侧滚道面20a、20b对置的滚道面,与第一内侧滚道面20a对置的滚道面 是第一外侧滚道面21a,与第二内侧滚道面20b对置的滚道面是第二外侧滚道面2化。并且, 在第一内侧滚道面20a与第一外侧滚道面21a之间、W及第二内侧滚道面20b与第二外侧滚 道面2化之间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的制造方法,该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具备:内侧部件,其外周面具有第一内侧滚道面和第二内侧滚道面;外侧部件,其具有与所述第一内侧滚道面对置的第一外侧滚道面和与所述第二内侧滚道面对置的第二外侧滚道面,该外侧部件配置在所述内侧部件的外侧;和滚动体,其分别滚动自如地配置在所述第一内侧滚道面与所述第一外侧滚道面之间和所述第二内侧滚道面与所述第二外侧滚道面之间,所述内侧部件是将轮毂和内圈固定为一体而成的,所述轮毂在外周面直接或借助内侧滚道圈部件而形成有所述第一内侧滚道面,所述内圈在外周面形成有所述第二内侧滚道面,所述车轮支承用滚动轴承单元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形成于所述轮毂的轴向一端部的圆筒部贯穿插入到所述内圈中,将模具按压到所述圆筒部的比所述内圈向轴向端部侧突出的前端部分而进行摆动铆接加工,利用将所述圆筒部的前端部分向径向外侧铆接扩展而形成的铆接部,按压所述内圈的轴向端面,由此将所述内圈和所述轮毂固定为一体,此时,使所述摆动铆接加工的摆动角度为15°以上且30°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萩原信行,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