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用井下救生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78136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用井下救生舱,包括内舱壳(1)、外舱壳(2)和舱面板,内舱壳(1)设置在外舱壳(2)内部,舱面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舱面板分别设置在由内舱壳(1)和外舱壳(2)所形成的舱体两端,在舱面板上设置有舱门,在外舱壳(2)内部设置有隔热装置,在内舱壳与外舱壳之间设置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拱形支撑架和侧部支撑架,侧部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部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拱形支撑架下部的左右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矿用井下救生舱可以将舱外的高温进行阻隔,阻止了热量向舱内传递,还具有很高的强度能够承受更高的爆炸压力和静压,并且能够减少钢板材料的使用,减轻设备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救生舱,尤其是矿用井下救生舱
技术介绍
我国在世界上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在最大的比例在我国的能源结构,煤炭占有率最大,达到70%。世界煤炭产量中虽然我国的煤炭产量只占1/3,但每年在我国发生的煤矿事故致死人数占世界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的4/5。矿难事故的发生不仅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形象。而究其原因是煤矿井下严重缺乏必要的安全救生装备。救生舱便是在矿井内设立的矿用避难防护设施,当灾害发生无法撤出矿井时,井下人员可以进入救生舱以防止高温伤害、冒顶砸伤、及有毒有害气体的侵袭,躲进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救生舱内等待地面救援,提供一段时间的生命生存保障,对于挽救井下幸存人员的生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然而现有的救生舱当矿难发生时,空气中可能会有大量粉尘和高温烟气。高温通过舱壁传递到舱体内,使舱内温度升高,由于救生舱为了防止有毒气体侵入,必须有很强的密封性,由于舱内是密闭的过高的温度无法散出,对舱内的人员造成安全威胁。同时,由于矿下工作环境特别的恶略复杂,当矿下发生瓦斯或者灰尘爆炸时,对矿用救生舱的破坏特别的大,因此对救生舱的结构要求极高,支撑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救生舱的防爆性能,对救生舱起到支撑作用。然而现有的常见的救生舱,生产厂家为了增加救生舱的抗暴能力通常为加厚舱体钢板厚度,然而这种方式使当舱体在爆炸压力的作用下,受力面积过大,没有一定的预留变形空间,同时还增加了设备的重量及体积,同时也造成了材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矿用井下救生舱。本技术矿用井下救生舱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矿用井下救生舱,包括内舱壳、外舱壳和舱面板,内舱壳设置在外舱壳内部,舱面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舱面板分别设置在由内舱壳和外舱壳所形成的舱体两端,在舱面板上设置有舱门,在外舱壳内部设置有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包括铝箔层、聚氨酯发泡层、第一岩棉夹层、第二岩棉夹层、真空软管和珍珠岩层,铝箔层设置在外舱壳内表面,聚氨酯发泡层设置在铝箔层内表面,第一岩棉夹层设置在聚氨酯发泡层内表面,真空软管上下间隔设置在第一岩棉夹层和第二岩棉夹层之间;在内舱壳与外舱壳之间设置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拱形支撑架和侧部支撑架,侧部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部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拱形支撑架下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拱形支撑架包括上拱板、下拱板、横梁、竖向支撑部和斜向支撑部,上拱板设置在下拱板上部,横梁设置在上拱板和下拱板底部之间,竖向支撑部设置在上拱板和下拱板之间中部,斜向支撑部设置在上拱板和下拱板之间两侧。进一步的,上下相邻两真空软管之间设置有连接膜。进一步的,在真空软管内部设置有支撑骨架,珍珠岩层设置在第二岩棉夹层内表面;所述支撑骨架包括主轴,在主轴外表面沿主轴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条空心管,在空心管内部设置有横截面为十字形的支撑条。进一步的,所述竖向支撑部由若干个并列设置的米字形竖向支撑件组成;所述斜向支撑部包括若干个并列设置的M形支撑件,在每个M形支撑件中部均设置有支撑管。进一步的,所述侧部支撑架包括内侧板、外侧板、横板和加固板,内侧板竖向设置在下拱板下端,外侧板竖向设置在上拱板下端,横板上下间隔设置在内侧板和外侧板之间,在上下相邻两横板之间平行设置有两个加固板。本技术矿用井下救生舱的优点是,该救生舱可以将舱外的高温进行阻隔,阻止了热量向舱内传递,还具有很高的强度能够承受更高的爆炸压力和静压,并且能够减少钢板材料的使用,减轻设备重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矿用井下救生舱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矿用井下救生舱的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矿用井下救生舱的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矿用井下救生舱,包括内舱壳1、外舱壳2和舱面板,内舱壳1设置在外舱壳2内部,舱面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舱面板分别设置在由内舱壳1和外舱壳2所形成的舱体两端,在舱面板上设置有舱门。在外舱壳2内部设置有隔热装置,通过设置隔热装置可以对来自舱外的高温气体阻隔在舱体外,提高了舱体的耐高温性能,所述隔热装置包括铝箔层2-1、聚氨酯发泡层2-2、第一岩棉夹层2-3、第二岩棉夹层2-4、真空软管2-5和珍珠岩层2-6,铝箔层2-1设置在外舱壳2内表面,聚氨酯发泡层2-2设置在铝箔层2-1内表面,第一岩棉夹层2-3设置在聚氨酯发泡层2-2内表面,真空软管2-5上下间隔设置在第一岩棉夹层2-3和第二岩棉夹层2-4之间。通过将隔热装置设置成包括铝箔层2-1、聚氨酯发泡层2-2、第一岩棉夹层2-3、第二岩棉夹层2-4、真空软管2-5和珍珠岩层2-6的结构形式,铝箔层2-1起到热反射作用,将大部分热量向外反射出去,聚氨酯发泡层2-2是以异氰酸酯和聚醚为主要原料,在发泡剂、催化剂、阻燃剂等多种助剂的作用下,通过专用设备混合,经高压喷涂现场发泡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其导热系数底,热量不容易经聚氨酯发泡层2-2向内传递。第一岩棉夹层2-3和第二岩棉夹层2-4不仅具有耐高温性,另一方面可以对位于第一岩棉夹层2-3和第二岩棉夹层2-4之间的真空软管2-5进行保护,防止真空软管2-5受到挤压时漏气,真空软管2-5利用真空隔温的原理进行隔热,隔热效果明显。上下相邻两真空软管2-5之间设置有连接膜2-7。在真空软管2-5内部设置有支撑骨架,珍珠岩层2-6设置在第二岩棉夹层2-4内表面。所述支撑骨架包括主轴2-8,在主轴2-8外表面沿主轴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条空心管2-9,在空心管2-9内部设置有横截面为十字形的支撑条2-10。通过在真空软管2-5内部设置支撑骨架,支撑骨架可以进一步提高真空软管的抗压性,防止真空软管漏气。为使救生舱具有良好的支撑性提高庇护的安全性,因此在内舱壳与外舱壳之间设置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拱形支撑架和侧部支撑架,侧部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部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拱形支撑架下部的左右两侧。通过将加固装置设置成包括拱形支撑架和侧部支撑架的结构形式,拱形支撑架的设计相比着原有市场上的矩形结构救生舱舱体的受力情况要好很多,拱形支撑架受力相对的比较的均匀,拱形支撑架和侧部支撑架相配合,不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大大的提高了救生舱的抗爆性能。拱形支撑架包括上拱板3、下拱板4、横梁5、竖向支撑部和斜向支撑部,上拱板3设置在下拱板4上部,横梁5设置在上拱板3和下拱板4底部之间,竖向支撑部设置在上拱板3和下拱板4之间中部,斜向支撑部设置在上拱板3和下拱板4之间两侧。竖向支撑部由若干个并列设置的米字形竖向支撑件6组成。斜向支撑部包括若干个并列设置的M形支撑件7,在每个M形支撑件7中部均设置有支撑管8,在相邻两个M形支撑件7之间设置有支撑杆9。通过将拱形支撑架设置成包括上拱板3、下拱板4、横梁5、竖向支撑部和斜向支撑部的结构形式,上拱板3、下拱板4和横梁5用于对竖向支撑部和斜向支撑部进行夹持固定,通过位于上拱板3和下拱板4之间的竖向支撑部和斜向支撑部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矿用井下救生舱,包括内舱壳(1)、外舱壳(2)和舱面板,内舱壳(1)设置在外舱壳(2)内部,舱面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舱面板分别设置在由内舱壳(1)和外舱壳(2)所形成的舱体两端,在舱面板上设置有舱门,其特征在于:在外舱壳(2)内部设置有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包括铝箔层(2‑1)、聚氨酯发泡层(2‑2)、第一岩棉夹层(2‑3)、第二岩棉夹层(2‑4)、真空软管(2‑5)和珍珠岩层(2‑6),铝箔层(2‑1)设置在外舱壳(2)内表面,聚氨酯发泡层(2‑2)设置在铝箔层(2‑1)内表面,第一岩棉夹层(2‑3)设置在聚氨酯发泡层(2‑2)内表面,真空软管(2‑5)上下间隔设置在第一岩棉夹层(2‑3)和第二岩棉夹层(2‑4)之间;在内舱壳与外舱壳之间设置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拱形支撑架和侧部支撑架,侧部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部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拱形支撑架下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拱形支撑架包括上拱板(3)、下拱板(4)、横梁(5)、竖向支撑部和斜向支撑部,上拱板(3)设置在下拱板(4)上部,横梁(5)设置在上拱板(3)和下拱板(4)底部之间,竖向支撑部设置在上拱板(3)和下拱板(4)之间中部,斜向支撑部设置在上拱板(3)和下拱板(4)之间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用井下救生舱,包括内舱壳(1)、外舱壳(2)和舱面板,内舱壳(1)设置在外舱壳(2)内部,舱面板的数量为两块,两块舱面板分别设置在由内舱壳(1)和外舱壳(2)所形成的舱体两端,在舱面板上设置有舱门,其特征在于:在外舱壳(2)内部设置有隔热装置,所述隔热装置包括铝箔层(2-1)、聚氨酯发泡层(2-2)、第一岩棉夹层(2-3)、第二岩棉夹层(2-4)、真空软管(2-5)和珍珠岩层(2-6),铝箔层(2-1)设置在外舱壳(2)内表面,聚氨酯发泡层(2-2)设置在铝箔层(2-1)内表面,第一岩棉夹层(2-3)设置在聚氨酯发泡层(2-2)内表面,真空软管(2-5)上下间隔设置在第一岩棉夹层(2-3)和第二岩棉夹层(2-4)之间;在内舱壳与外舱壳之间设置有加固装置,所述加固装置包括拱形支撑架和侧部支撑架,侧部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侧部支撑架分别设置在拱形支撑架下部的左右两侧;所述拱形支撑架包括上拱板(3)、下拱板(4)、横梁(5)、竖向支撑部和斜向支撑部,上拱板(3)设置在下拱板(4)上部,横梁(5)设置在上拱板(3)和下拱板(4)底部之间,竖向支撑部设置在上拱板(3)和下拱板(4)之间中部,斜向支撑部设置在上拱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月刘建英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