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气设备的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76396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外壳,该外壳包括底部部件(1)和铰接于该底部部件的盖子,底部部件包括第一顶边(2)和第二顶边(3),其中,所述第一顶边具有第一紧固装置(10a),第一紧固装置包括第一凹部(8a)和第一平台(9a)以用于通过形状锁定方式接纳外壳的铰链装置,所述第二顶边具有第二紧固装置(10b),第二紧固装置包括第二凹部(8b)和第二平台(9b)以允许通过形状锁定方式接纳外壳的铰链装置,并且第一紧固装置(10a)和第二紧固装置(10b)布置在外壳的相应的顶边(2和3)上呈正好彼此相对。为了将盖子铰接在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所希望的顶边上并且为了用可转动插销将盖子锁定到底部部件(1)上,第一平台(9a)在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第一内壁(15)上形成第一凹腔(19a)用以接纳插销,并且第二平台(9b)在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第二内壁(16)上形成第二凹腔(19b)用以接纳插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电气设备的外壳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外壳,该外壳包括矩形的底部部件和置于底部部件上并且通过铰链装置铰接于底部部件的盖子,底部部件包括底部和从底部向上延伸的侧壁以及与侧壁相关联的相对的第一和第二顶边以及相对的第三和第四顶边。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所附的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外壳。
技术介绍
电气外壳的应用有时要求它们根据打开盖子(门)的方式包括左手向铰接或者右手向铰接。此外,盖子往往也需要能被锁上。因此为了满足上述要求,已知的外壳中的底部部件的相对的侧壁彼此在细节上有所不同。所以,制造细节上有所不同的至少两个底部部件用于一种外壳类型和尺寸。制造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底部部件导致较高的工装成本,因为制造这些底部部件需要至少两种塑料模具。此外,对两个或更多个不同的底部部件的需求导致存储外壳时的物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壳,在该外壳中底部部件允许盖子以向所希望的方向、向左或者向右打开的方式安装到底部部件上,也提供一种使用包括可转动的插销的锁定装置将盖子锁定到底部部件上的新式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根据所附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在外壳的两个相对的顶边上形成类似的紧固装置,这些类似的紧固装置呈正好彼此相对并且能够通过形状锁定(formlocking)的方式可拆卸地附接铰链装置,以在所希望的侧壁上将盖子铰接至外壳的底部部件,借此属于形状锁定用具的平台在外壳的底部部件的相对的内壁上形成凹腔用以接纳盖子的锁定装置的锁舌。当锁舌在所述凹腔中时,盖子被锁定到底部部件上。紧固装置可指多功能紧固装置。优选地,底部部件的所有顶边都具有上述类型的紧固装置,借此可在底部部件的任一侧壁上将盖子铰接到底部部件上,相应地,可在任一侧壁上(如果意图在所需情况下使用该外壳的话,甚至在铰链侧的侧壁上)锁定盖子。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公开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外壳的显著优点包括,底部部件允许二者择一地向左或向右铰接盖子,并且还允许接纳盖子上的锁定装置的锁舌。由于紧固装置平台也形成了朝外壳的内部开口的凹腔,那么使用塑料模具制造紧固装置就不成问题,因为平台并未在底部部件中形成可能在塑料模具中冷却得比外壳的底部部件的其他部分更慢的较厚部分。已知制造塑料产品时不均匀的冷却会导致残余应力、变形和产生裂纹的风险。底部部件的紧固装置可与底部部件注塑成型为一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外壳的底部部件的紧固装置还允许将导向件固定到紧固装置上,以便于将盖子置于底部部件顶部上的正确位置中。这对于大的外壳、尤其是盖子容易弯曲(屈曲)的外壳十分重要,所述弯曲可导致盖子未置于抵靠底部部件的顶边的正确位置中。例如,当需要盖子抵靠底部部件与盖子之间的密封件形成密封的情况下,正确放置盖子十分重要。附图说明现在将通过优选实施例并且参考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外壳的全视图,图2示出了从正上方观察的图1的外壳的底部部件,图3示出了从斜上方观察的图2的底部部件的左底角,图4示出了外壳的铰链装置,图5示出了外壳的盖子上的锁定装置,以及图6示出了用于本专利技术的外壳中的导向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示出的用于电气设备的外壳包括底部部件1和置于底部部件顶部上的盖子6。盖子6通过两个铰链装置(未在图2中示出,但是在图4中示出并用附图标记7表示)铰接到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左侧壁(图2中的侧壁22)的顶边(图2中的顶边2)上的紧固装置(图2中的紧固装置10a)上。盖子6包括锁定装置20,锁定装置20允许将盖子锁到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右侧壁(图2中的侧壁23)的顶边3上的两个紧固装置10b上。如图2中可见的那样,紧固装置10a和10b在结构上类似并且以如下方式被放置在底部部件1的顶边2和3上呈正好彼此相对,所述方式为通过外壳底部21的中心点P并且垂直于由外壳底部21限定的平面的假想直线与从紧固装置10a延伸至正好相对的紧固装置10b的假想直线(以虚线示出)相交。相应地,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侧壁24和25的顶边4和5具有类似的紧固装置10c和10d。紧固装置10a、10b、10c和10d可以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紧固装置。每个紧固装置10a至10d都有凹部(凹部8a至8d)和平台(平台9a至9d)。平台是紧固装置的抬高部分。凹部8a至8d与平台9a至9d抵靠布置。凹部8a、8b、8c和8d可以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凹部。平台9a、9b、9c和9d可以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平台。铰链装置7包括突出部11和凹部13,其中,所述突出部进入紧固装置10a的凹部8a中,所述凹部13抵靠紧固装置10a上的平台9a。铰链装置7实际上具有若干突出部11,但是可以将它们理解成一起形成一个突出部。当铰链装置7被放置在紧固装置10a中时,上述凹部8a、13和平台9a和突出部11形成一种类型的形状锁定。此外,紧固装置10a包括两个固定装置(固定装置12a),可将铰链装置7的固定元件14(参见图4)固定到所述两个固定装置中,以将铰链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到紧固装置10a上。固定装置12a是孔,并且固定元件14优选地是螺钉。因为紧固装置10a至10d在结构上类似,所以铰链装置7备选地可利用固定元件14固定到任一紧固装置10a至10d的固定装置12a至12d上。固定装置12a、12b、12c和12d可以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装置。在图4中,铰链装置7的铰链轴线30通过虚线来表示。以上描述的布置方案使得能够将盖子6固定到底部部件1上的侧壁22至25的任一顶边2至5的紧固装置10a至10d上,借此盖子6可朝任一方向打开:向左、向右、向下或向上。在图3中,附图标记19a表示由图2的紧固装置10a的平台9a形成的朝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内部开口的凹腔。将对应的布置方案用于紧固装置10b至10d,也就是说,紧固装置10b至10d的平台9b至9d在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内壁16至18上形成凹腔19b至19d。凹腔19a、19b、19c和19d可以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凹腔。盖子6上的锁定装置20的插销(在图5中通过附图标记36标出)可通过如下方式转动,即所述插销进入在底部部件1的内壁16上由紧固装置10b的平台部分9b形成的凹腔19b中。当插销20位于凹腔19b中时,盖子6被锁定到底部部件1上。如果打算提供盖子6向右打开(也就是说,朝与图1相反的方向打开)的外壳,则将铰链装置7固定到紧固装置10b上并且将盖子6转到其锁定装置20靠近侧壁22的位置,借此盖子上的锁定装置的插销36可进入侧壁22的内壁15上的凹腔19a中。在图1和2的外壳中,由紧固装置10a和10b形成的假想矩形E-F-G-H的中心点M1在垂直于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底部21并且经过底部部件的底部21的中心点P的假想直线上。此外,在图1和2的外壳中,由紧固装置10c和10d形成的假想矩形I-J-K-L的中心点M2在垂直于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底部21并且经过底部部件的底部21的中心点P的假想直线上。于是,点M1和M2处于同一位置。图6示出了与铰链装置7类似的导向件31,其包括突出部32和凹部33。于是,导向件31可通过形状锁定的方式装到外壳底部部件1的顶边5上的紧固装置上,例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电气设备的外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矩形的底部部件(1)和放置在所述底部部件上并且通过铰链装置(7)铰接于所述底部部件的盖子(6),所述底部部件(1)包括底部(21)、从所述底部(21)向上延伸的侧壁(22‑25)、与所述侧壁相关联的相对的第一顶边(2)和第二顶边(3)以及相对的第三顶边(4)和第四顶边(5),所述第一顶边(2)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紧固装置(10a),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包括第一凹部(8a)和与所述第一凹部邻接的平台(9a)以通过形状锁定的方式接纳所述外壳的铰链装置(7),使得所述铰链装置(7)的突出部(11)进入所述第一凹部(8a)中并且所述铰链装置(7)的凹部(13)抵靠所述第一平台(9a),并且所述第一紧固装置(10a)也包括用于接纳所述铰链装置(7)的固定元件(14)的第一固定装置(12a),用于可拆卸地将所述铰链装置(7)固定到所述第一紧固装置(10a),并且所述第二顶边(3)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紧固装置(10b),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包括第二凹部(8b)和与所述第二凹部邻接的平台(9b)使得能够通过形状锁定的方式接纳所述铰链装置(7),使得所述铰链装置(7)的突出部(11)进入所述第二凹部(8b)并且所述铰链装置(7)的凹部(13)抵靠第二平台(9b),并且所述第二紧固装置(10b)也包括第二固定装置(12b)使得能够接纳所述铰链装置(7)的固定元件(14),用于可移除地将所述铰链装置(7)固定到所述第二紧固装置(10b),所述第一紧固装置(10a)和所述第二紧固装置(10b)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所述外壳的相应的顶边(2和3)上呈正好彼此相对,即经过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的底部(21)的中心点(P)并且垂直于由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的底部(21)限定的平面的假想直线与从所述第一紧固装置(10a)延伸至所述第二紧固装置(10b)的假想直线相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9a)在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第一内壁(15)中形成第一凹腔(19a)以朝所述底部部件(1)的内部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平台(9b)在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第二内壁(16)中形成第二凹腔(19b)以朝所述底部部件(1)的内部开口,并且所述外壳的盖子(6)包括至少一个锁定装置(20)用于将所述盖子锁定到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1)上,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可转动的插销(36),所述可转动的插销可选地布置成运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插销位于所述第一凹腔(19a)或所述第二凹腔(19b)中,用以将所述盖子(6)锁定到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1),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插销位于所述第一凹腔(19a)或所述第二凹腔(19b)之外在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1)的内部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6.27 FI 201357021.一种用于电气设备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矩形的底部部件和放置在所述底部部件上并且通过铰链装置铰接于所述底部部件的盖子,所述底部部件包括底部、从所述底部向上延伸的侧壁、与所述侧壁相关联的相对的第一顶边和第二顶边以及相对的第三顶边和第四顶边,所述第一顶边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紧固装置,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包括第一凹部和与所述第一凹部邻接的第一平台以通过形状锁定的方式接纳所述外壳的铰链装置,使得所述铰链装置的突出部进入所述第一凹部中并且所述铰链装置的凹部抵靠所述第一平台,并且所述第一紧固装置也包括用于接纳所述铰链装置的固定元件的第一固定装置,用于可拆卸地将所述铰链装置固定到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并且所述第二顶边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紧固装置,所述第二紧固装置包括第二凹部和与所述第二凹部邻接的第二平台使得能够通过形状锁定的方式接纳所述铰链装置,使得所述铰链装置的突出部进入所述第二凹部并且所述铰链装置的凹部抵靠第二平台,并且所述第二紧固装置也包括第二固定装置使得能够接纳所述铰链装置的固定元件,用于可移除地将所述铰链装置固定到所述第二紧固装置,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和所述第二紧固装置以如下方式布置在所述外壳的相应的顶边上呈正好彼此相对,即经过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的底部的中心点并且垂直于由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的底部限定的平面的假想直线与从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延伸至所述第二紧固装置的假想直线相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台在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的第一内壁中形成第一凹腔以朝所述底部部件的内部开口,并且所述第二平台在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的第二内壁中形成第二凹腔以朝所述底部部件的内部开口,并且所述外壳的盖子包括至少一个锁定装置用于将所述盖子锁定到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上,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可转动的插销,所述可转动的插销可选地布置成运动到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插销位于所述第一凹腔或所述第二凹腔中,用以将所述盖子锁定到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插销位于所述第一凹腔或所述第二凹腔之外在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的内部之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的第一顶边具有两个第一紧固装置并且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的第二顶边具有两个第二紧固装置,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以如下方式布置成正好彼此相对,即由所述第一紧固装置和第二紧固装置形成的假想矩形的中心点在垂直于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的底部并且经过所述底部部件的底部的中心点的假想直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部件的第三顶边具有至少一个第三紧固装置,所述第三紧固装置包括第三凹部和与所述第三凹部邻接的第三平台使得能够通过形状锁定的方式接纳所述铰链装置,使得所述铰链装置的突出部进入所述第三凹部并且所述铰链装置的凹部抵靠所述第三平台,并且所述第三紧固装置也包括第三固定装置用于接纳所述铰链装置的固定元件,用于可拆卸地将所述铰链装置固定到所述第三紧固装置上,并且所述第三平台在所述外壳的底部部件的第三内壁中形成第三凹腔以朝所述底部部件的内部开口,并且所述底部部件的第四顶边具有至少一个第四紧固装置,所述第四紧固装置包括第四凹部和与所述第四凹部邻接的第四平台使得能够通过形状锁定的方式接纳所述铰链装置,使得所述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韦伯
申请(专利权)人:菲宝克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芬兰;FI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