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铲斗及作业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74903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9)具备底面部(21)、背面部(22)、一对相互对置的侧壁部(26a、26b)、齿(24)、托架(25)和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27)。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27)处于形成开口部(28)的周缘部的侧壁部(26a、26b)的端部(26e)附近且靠近齿(24)设置,显示作为目标的贯入深度。在一对侧壁部(26a、26b)中的至少一方的内侧,在侧视下,在将连结托架(25)的第一孔(51)的中心(O3)和齿(24)的前端(24a)的假想线段(S1)定义为肘节半径D1的情况下,在与处于假想线段S1上且距齿(24)的前端以肘节半径D1的规定比例α的长度这一距离的位置对应的侧壁部(26a、26b)的位置,设置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2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挖掘铲斗及具备它的作业车辆。
技术介绍
作为作业车辆的一例的液压挖掘机利用安装于小臂的前端的挖掘铲斗进行地面的挖掘、土砂的搬运等。液压挖掘机的典型的挖掘作业包括具有如下所述的三个过程的一次挖掘工序:(1)通过挖掘铲斗转动而使铲斗前端向地面贯入;(2) —边保持挖掘铲斗向地面的贯入深度和姿势,一边通过小臂等的动作向水平方向进行直线挖掘;(3)挖掘铲斗的抬起。作为用于这种挖掘作业的挖掘铲斗,公开了如下结构:为了在挖地基时以规定的均一深度进行挖掘,在挖掘铲斗的侧壁设置显示期望的挖掘深度的指示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指示件从侧壁向外侧突出设置,由刻印有刻度的主体及能够调节位置的指示片等构成。在此,挖地基通常经过要多次挖掘工序才能完成。直截了当地讲,指示片指示施工深度,当挖掘作业的挖掘深度达到施工深度时,挖掘作业停止,不再继续深挖。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6-10055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液压挖掘机的挖掘作业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如上所述,液压挖掘机的挖掘作业在挖掘铲斗向地面的贯入工序之后包括直线挖掘的工序。挖掘作业中的挖掘深度是由铲斗通过挖掘铲斗在最初过程中的转动操作而向地面贯入的贯入深度决定的。缺乏经验的操作人员在使挖掘铲斗向地面贯入时,往往会不必要地过深贯入。对于这种挖掘作业中的技术问题,即便想使上述专利文献1的挖掘铲斗的指示片为适当贯入深度的标记,也难以成为贯入深度的标记。即,在挖地基作业中,挖掘深度达到施工深度时停止挖掘作业,因此指示片几乎不接触土砂,而在想高效装载土砂的挖掘作业时,指示片基本始终与土砂接触。并且,专利文献1所示的指示件从挖掘铲斗的侧壁向外侧突出设置,因此在进行了挖掘作业等时,土砂等容易附着在指示片上,操作人员有可能无法看到刻度及指示片。因此,即便使用了例如专利文献1的指示件,也难以看到指示片,缺乏经验的操作人员仍无法进行高效的挖掘作业。考虑到现有的挖掘铲斗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论操作人员的经验如何都能够进行高效的挖掘作业的挖掘铲斗及作业车辆。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第一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是安装于作业装置的小臂、贯入到被挖掘物来对被挖掘物进行挖掘的挖掘铲斗,具备底面部、背面部、一对对置的侧壁部、切削刃部、托架和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底面部在侧视下具有弯曲的形状。背面部与底面部相连。侧壁部覆盖在由底面部和背面部围成的空间的侧方。切削刃部固定于底面部的端部,底面部的该端部形成由底面部、背面部和一对侧壁部形成的空间的开口的周缘部。托架固定于背面部,并形成有孔,该孔供用于向小臂上安装的安装销穿过。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处于形成开口的周缘部的侧壁部的端部附近且靠近切削刃部设置,该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显示向作为目标的被挖掘物的贯入深度。在对置的一对侧壁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内侧,在侧视下,在将连结托架的孔的中心和切削刃部的前端的假想线段定义为肘节半径的情况下,在与从前端向所述孔以肘节半径的规定比例的长度在假想线段上移动后的位置对应的侧壁部的位置,设置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第二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如下:在第一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的基础上,肘节半径的规定比例在0.5以下。第三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如下:在第二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的基础上,肘节半径的规定比例在0.25以上且0.30以下。第四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如下:在第一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的基础上,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设于对置的一对侧壁部双方的内侧。第五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如下:在第一至第四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的基础上,底面部具有前唇。前唇配置在周缘部侧,固定有切削刃部。侧壁部具有侧唇和侧板,侧唇配置在周缘部侧,并以将前唇和背面部连接的方式设置。侧板设在侧唇与底面部及背面部之间。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设于侧唇。第六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如下:在第一至第四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的基础上,底面部具有前唇。前唇配置在周缘部侧,固定有切削刃部。侧壁部具有侧唇、侧板和侧刀具或护罩,侧唇配置在周缘部侧,并以将前唇和背面部连接的方式设置。侧板设在侧唇与底面部及背面部之间。板状部件固定于侧唇。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设于侧刀具或护罩。第七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如下:在第一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的基础上,所谓的与从前端向孔以肘节半径的规定比例的长度在假想线段上移动后的位置对应的侧壁部的位置,是指在假想线段上的位置通过且相对于假想线段垂直的直线与侧壁部相交的位置。第八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如下:在第一至第七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的基础上,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具有形成于侧壁部的缺口、形成于侧壁部的突起、形成于侧壁部的孔或者固定于侧壁部的作为标记的部件。第九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是安装于作业装置的小臂、贯入到被挖掘物来对被挖掘物进行挖掘的挖掘铲斗,具备底面部、背面部、一对相互对置的侧壁部、切削刃部、托架和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底面部在侧视下具有弯曲的形状。背面部与底面部相连。侧壁部覆盖在由底面部和背面部围成的空间的侧方。切削刃部固定于底面部的端部,底面部的该端部形成由底面部、背面部和一对侧壁部形成的空间的开口的周缘部。托架固定于背面部,并形成有孔,该孔供用于向小臂上安装的安装销穿过。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处于形成开口的周缘部的侧壁部的端部附近且靠近切削刃部设置,该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显示向作为目标的被挖掘物的贯入深度。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显示挖掘铲斗的盛满率在88%以上且105%以下的贯入深度。第十专利技术的作业车辆具备车辆主体、大臂、小臂和第一至第九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挖掘铲斗。大臂安装于车辆主体。小臂安装于大臂。挖掘铲斗安装于小臂。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无论操作人员的经验如何都能够进行高效的挖掘作业的挖掘铲斗及作业车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液压挖掘机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液压挖掘机的挖掘铲斗的立体图。图3是图2的挖掘铲斗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图2的挖掘铲斗的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附近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1的液压挖掘机的挖掘时的动作的侧视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是表示挖掘阻力及铲斗盛满率相对于贯入深度的变化的曲线图。图8(a)是说明图2的挖掘铲斗的满斗容量的侧视图,图8 (b)是说明图2的挖掘铲斗的满斗容量的后视图。图9是由乘坐在图1的液压挖掘机的驾驶室中的操作人员观察到的液压挖掘机的立体图。图10(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挖掘铲斗的侧视图,图10(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挖掘铲斗的侧视图,图10(c)是表示图10(b)的挖掘铲斗的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的附近的立体图。图11(a)?图11(c)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挖掘铲斗的侧视图。图1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挖掘铲斗的立体图,图12(b)是图12(a)的挖掘铲斗的侧视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中的挖掘铲斗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作业车辆进行说明。< 1.结构 >(1-1.液压挖掘机的整体结构)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100的图。该液压挖掘机100具备车辆主体1和作业装置4。车辆主体1具有行驶体2和回转体3。行驶体2具有一对行驶装置2a、2b。各行驶装置2a、2b具有履带2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挖掘铲斗,该挖掘铲斗安装于作业装置的小臂,贯入到被挖掘物来对被挖掘物进行挖掘,其特征在于,具备:底面部,其在侧视下具有弯曲的形状;背面部,其与所述底面部相连;一对对置的侧壁部,其覆盖在由所述底面部和所述背面部围成的空间的侧方;切削刃部,其固定于所述底面部的端部,所述底面部的该端部形成由所述底面部、所述背面部和一对所述侧壁部形成的空间的开口的周缘部;托架,其固定于所述背面部,并形成有孔,该孔供用于向所述小臂上安装的安装销穿过;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其处于形成所述开口的所述周缘部的所述侧壁部的端部附近且靠近所述切削刃部设置,显示向作为目标的被挖掘物的贯入深度;在对置的一对所述侧壁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内侧,在侧视下,在将连结所述托架的所述孔的中心和所述切削刃部的前端的假想线段定义为肘节半径的情况下,在与从所述前端向所述孔以所述肘节半径的规定比例的长度在所述假想线段上移动后的位置对应的所述侧壁部的位置,设置所述目标贯入深度显示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大次郎姶良达雄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