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型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以河豚加工下脚料、贝壳粉为原料通过复合微生物发酵工艺制备,兼具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的功效,富含海洋功能活性成分和大量益生菌,能有效调节土壤中微生物的平衡,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等有机或无机成分,消除常年依赖化肥滥用造成的土壤板结、沙化、盐化等,有效改善土壤,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特殊功效,提高农作物产能;特别是能够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释放,改善酸化土壤的理化结构,增加土壤团聚体和渗透性,改善土壤肥沃度,河豚加工下脚料中含有的河豚毒素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害虫,达到药肥一体的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酵型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特别是利用河豚鱼骨、肠脏等海洋生物资源制备的微生物土壤调理剂,属肥料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拥有世界10%的耕地却消费了世界30%的化学肥料。化肥、农药等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推广使用,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加剧。同时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复种指数大大提高,耕地承载力加大,偏施和长期大量施用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结构破坏、通透性变差、养分失调、肥力下降,加之环境污染等因素直接影响了农业生产及农民收入。有数据表明我国中低产田面积在不断扩大,目前已占耕地面积的2/3。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生产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成为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以上原因,人们提出使用土壤调理剂来改善土壤状况,提高土壤肥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酵型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释放,改善盐渍化土壤的理化结构,增加土壤团聚体和渗透性,改善土壤肥沃度,提高酸化或板结土壤的作物增产能力,并依托河豚加工下脚料中含有的河豚毒素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害虫。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酵型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发酵剂:取6?8份发酵豆柏、10?15份米糠、10?15份玉米粉、3?5份菜籽饼、10?15份葡萄糖、3?5份磷酸二氢钙、2?3份枯草芽孢杆菌、1?2份放线菌、1?2份地衣芽孢杆菌,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用含有0.2%糖蜜的水溶液将调整固形物含量为35?40%,25°C?30°C下控温发酵24?30h; (2)配料:按30?40份下脚料、10?20份粉碎秸杆、3?5份生物发酵剂、2?3份非淀粉多糖酶比例混合均匀,用含0.2%糖蜜的水溶液调整固形物含量至35?40%; (3)控温发酵:将混合后的物料28?32°C条件下控温好氧发酵24?36d; (4)复配:好氧发酵结束后,加入20?30份贝壳粉、5?10份褐煤黄腐酸,混合均匀; (5 )喷雾干燥:将复配后的物料进行喷雾干燥,控制产品含水量在12?15%; (6 )粉碎:使用半湿物料粉碎机对喷雾后的物料进行粉碎,粉碎细度要达到20?30目,即得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酵型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产品利用河豚加工下脚料、贝壳粉为原料,辅以黄腐酸等通过生物发酵工艺制得。产品质量符合NY525-2011的规定,蛔虫卵死亡率和大肠杆菌群数指标符合NY884的要求。产品中有机质含量之60%,微生物含量> 2亿个/g。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酵型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产品兼具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的功效,富含海洋功能活性成分和大量益生菌,能有效调节土壤中微生物的平衡,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矿物质等有机或无机成分,消除常年依赖化肥滥用造成的土壤板结、沙化、盐化等,有效改善土壤,提高作物抗逆性的特殊功效,提高农作物产能;特别是能够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释放,改善酸化土壤的理化结构,增加土壤团聚体和渗透性,改善土壤肥沃度,可做基肥或追肥。此外,河豚加工下脚料中含有的河豚毒素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害虫,达到药肥一体的作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一是以河豚加工下脚料、贝壳粉为原料通过复合微生物发酵工艺制备,产品兼具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的功效,具有较高的盐碱地改良功效,施用在酸性土壤中能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番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能显著增产17.1%以上,与对照组(施用市场上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差异性显著(P〈0.01); 二是本专利技术中充分利用下脚料和贝壳粉的协同作用,微生物发酵菌剂整合了枯草芽孢杆菌、放线菌、地衣芽孢杆菌,显著提升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改变下脚料和贝壳粉的原料组成或微生物菌剂组成会显著降低产品的功效(P〈0.01);三是河豚加工下脚料中含有的河豚毒素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害虫,达到药肥一体的作用效果,可减少农药使用量30%以上,取得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发酵型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制备发酵剂:取7份发酵豆柏、12份米糠、12份玉米粉、4份菜籽饼、12份葡萄糖、4份磷酸二氢钙、1.5份枯草芽孢杆菌、1.5份放线菌、1.5份地衣芽孢杆菌,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用含有0.2%糖蜜的水溶液将调整固形物含量为35?40%,25°C?30°C下控温发酵27h; (2)配料:按35份下脚料、15份粉碎秸杆、4份生物发酵剂、2.5份非淀粉多糖酶比例混合均匀,用含0.2%糖蜜的水溶液调整固形物含量至35?40%; (3)控温发酵:将混合后的物料28?32°C条件下控温好氧发酵30d; (4)复配:好氧发酵结束后,加入25份贝壳粉、7.5份褐煤黄腐酸,混合均匀; (5 )喷雾干燥:将复配后的物料进行喷雾干燥,控制产品含水量在12?15%; (6 )粉碎:使用半湿物料粉碎机对喷雾后的物料进行粉碎,粉碎细度要达到20?30目,即得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实施例2: 一种发酵型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制备发酵剂:取8份发酵豆柏、10份米糠、15份玉米粉、3份菜籽饼、15份葡萄糖、3份磷酸二氢钙、3份枯草芽孢杆菌、2份放线菌、2份地衣芽孢杆菌,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用含有0.2%糖蜜的水溶液将调整固形物含量为35?40%,25°C?30°C下控温发酵24h; (2)配料:按30份下脚料、20份粉碎秸杆、5份生物发酵剂、3份非淀粉多糖酶比例混合均匀,用含0.2%糖蜜的水溶液调整固形物含量至35?40%; (3)控温发酵:将混合后的物料28?32°C条件下控温好氧发酵24d; (4)复配:好氧发酵结束后,加入30份贝壳粉、5份褐煤黄腐酸,混合均匀; (5 )喷雾干燥:将复配后的物料进行喷雾干燥,控制产品含水量在12?15%; (6 )粉碎:使用半湿物料粉碎机对喷雾后的物料进行粉碎,粉碎细度要达到20?30目,即得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实施例3: 一种发酵型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1)制备发酵剂:取6份发酵豆柏、15份米糠、10份玉米粉、5份菜籽饼、10份葡萄糖、5份磷酸二氢钙、2份枯草芽孢杆菌、1份放线菌、1份地衣芽孢杆菌,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用含有0.2%糖蜜的水溶液将调整固形物含量为35?40%,25°C?30°C下控温发酵30h; (2)配料:按40份下脚料、10份粉碎秸杆、3份生物发酵剂、2份非淀粉多糖酶比例混合均匀,用含0.2%糖蜜的水溶液调整固形物含量至35?40%; (3)控温发酵:将混合后的物料28?32°C条件下控温好氧发酵36d; (4)复配:好氧发酵结束后,加入20份贝壳粉、10份褐煤黄腐酸,混合均匀; (5 )喷雾干燥:将复配后的物料进行喷雾干燥,控制产品含水量在12?15%; (6 )粉碎:使用半湿物料粉碎机对喷雾后的物料进行粉碎,粉碎细度要达到20?30目,即得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酵型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发酵剂:取6~8份发酵豆粕、10~15份米糠、10~15份玉米粉、3~5份菜籽饼、10~15份葡萄糖、3~5份磷酸二氢钙、2~3份枯草芽孢杆菌、1~2份放线菌、1~2份地衣芽孢杆菌,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用含有0.2%糖蜜的水溶液将调整固形物含量为35~40%,25℃~30℃下控温发酵24~30h;(2)配料:按30~40份下脚料、10~20份粉碎秸秆、3~5份生物发酵剂、2~3份非淀粉多糖酶比例混合均匀,用含0.2%糖蜜的水溶液调整固形物含量至35~40%;(3)控温发酵:将混合后的物料28~32℃条件下控温好氧发酵24~36d;(4)复配:好氧发酵结束后,加入20~30份贝壳粉、5~10份褐煤黄腐酸,混合均匀;(5)喷雾干燥:将复配后的物料进行喷雾干燥,控制产品含水量在12~15%;(6)粉碎:使用半湿物料粉碎机对喷雾后的物料进行粉碎,粉碎细度要达到20~30目,即得河豚加工下脚料土壤调理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彩红,韩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伟源达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