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鉴别药物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类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单次给药的步骤,即给实验动物单次注射合适剂量的受试药物,在注射完毕后的0~60 min内,取实验动物的全血制备血清或血浆,检测其中活性物质、类胰蛋白酶和IgE的含量;多次给药的步骤,即给实验动物隔日注射合适剂量的受试药物3~5次,在注射完毕后的4~28天内,取实验动物的全血制备血清或血浆,检测其中活性物质、类胰蛋白酶和IgE的含量;分析判定的步骤,即根据上述步骤中测得的实验动物体内活性物质、类胰蛋白酶和IgE的含量变化判定受试药物在实验动物体内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的类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应用上述方法的检测试剂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药物致敏性的 鉴别方法及其检测试剂盒。
技术介绍
药物急性过敏反应(acute hypersensitive reaction)是临床常见的药物不良反 应,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或呼吸困难W及皮疹等其他过敏反应。 急性过敏反应中的主要类型是I型过敏反应。I型过敏反应是机体首次接触抗原 后产生相应抗体,当机体再次接触该抗原后触发的一种快速的异常或病理性免疫反应,属 I姐介导的抗原特异性免疫反应。I型过敏反应的发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大致分成 H个阶段;(1)致敏阶段:机体接触抗原诱使B细胞产生抗体应答,分泌的大量抗体(I姐) 与组织或粘膜的肥大细胞(Mast cell, MC)、血液的嗜碱性粒细胞的Fc e RI受体交联;(2) 激发阶段:当抗原再一次进入机体时,通过与致敏的MC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特异性抗体结 合,致使细胞脱颗粒释放如组胺、目-氨基己糖巧酶、类膜蛋白酶、前列腺素、白H帰等生物 活性物质;(3)效应阶段;MC或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的组胺等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血 管、平滑肌等组织或器官,引起组织或全身水平的过敏反应。 然而人们发现,许多临床所使用的药物既不是抗原也不是半抗原,送些药物进入 人体内,不经过潜伏期,无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过程,迅速发生与I型过敏反应相同的临床表 现。由于送种反应只发生于极少数接受治疗剂量药物的个体,没有致敏过程,患者血清I姐 浓度也未见升高,但表现为典型的速发性过敏反应症状,因此Dukor称之为假药物过敏反 应或类过敏反应(anaphylactoid reactions)。目前,对类过敏反应在过敏反应中的定位仍 未明确,但研究者们趋向于认为它和I型过敏反应为急性过敏反应的两个亚类。 药物I型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是临床上注射剂最常见并可造成休克或死亡等 严重后果的不良反应。有研究显示,77%的药物急性过敏反应为类过敏反应,类过敏反应发 生率远高于I型过敏反应。但在临床不良反应申报和处理上,常常将"类过敏反应"与"过 敏反应"相混淆。由于I型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临床症状类似而发生过程和机制不同, 其应激处理对策等亦存在很大差别,故而鉴别和检测药物的致过敏/类过敏性具有重要意 义。 关于药物过敏反应的检测,目前S抑A推荐使用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和大鼠被 动皮肤过敏试验,前者评价指标为豚鼠全身过敏反应症状,如皮肤瘦痒、过敏性皮疹、黏膜 水肿、高热、呼吸困难、休克死亡等;后者评价指标为大鼠皮肤藍染直径或藍染OD值(国家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天然药物免疫毒性(过敏性、光过敏反应)研究的技术指导原 则,2005, P15-28)。 关于药物类过敏反应的检测,抑A在其相关的指导原则(抑A. Guidance化r Industry-Immunotoxicology Evaluation of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s, 2002)中对类 过敏反应的建议是"当动物实验出现类过敏症状时,应进行进一步研究,W区分I姐介导的 过敏反应"。但迄今,包括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在内尚未制定相关的技术指南对类过敏试验给予规范和指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鉴别药物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类型的方法及其试剂 盒。 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提供了一种鉴别药物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类型的 方法,包括W下步骤: 单次给药的步骤,即给实验动物单次注射合适剂量的受试药物,在注射完毕后的 0~60min内,取实验动物的全血制备血清或血浆,检测其中活性物质、类膜蛋白酶和I姐的 含量; 多次给药的步骤,即给实验动物隔日注射合适剂量的受试药物3~5次,在注射完 毕后的4~28天内,取实验动物的全血制备血清或血浆,检测其中活性物质、类膜蛋白酶和 I姐的含量; 分析判定的步骤,即根据上述步骤中测得的实验动物体内活性物质、类膜蛋白酶 和I姐的含量变化判定受试药物在实验动物体内引起急性过敏反应的类型; 其中,所述合适剂量为所述受试药物的说明书所推荐的人临床使用最高剂量的 (0. 5~4) n倍,所述n为W体表面积折算的动物与人的等效剂量比; 所述活性物质选自组胺或目-氨基己糖巧酶;且 所述急性过敏反应包括I型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实验动物为大鼠、小鼠或豚鼠。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合适剂量为所述受试药物的说明书所推荐的人临床使用最高 剂量的(1~2) n倍。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单次给药步骤中取实验动物的全血制备血清或血浆是在其单 次注射完毕后的10~30min内。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多次给药步骤中取实验动物的全血制备血清或血浆是在其隔 日注射完毕后的7~14天内。 在一优选例中,所述分析判定步骤包括将测得的实验动物体内活性物质、类膜蛋 白酶和I姐的含量与对照组动物体内活性物质、类膜蛋白酶和I姐的含量进行比较,并根据 如下标准判定受试药物在实验动物体内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的类型: 注;t (含量升高);给药组与对照组之比:活性物质组胺含量> 2或活性物质 目-氨基己糖巧酶含量> 1.5,类膜蛋白酶含量> 1.2, I姐含量> 2 ; I (含量下降);给药组与对照组之比:类膜蛋白酶含量《0. 8, I姐含量《0. 8 ; ±(含量无变化);给药组与对照组之比:活性物质组胺含量< 2或活性物质 目-氨基己糖巧酶含量< 1.5,类膜蛋白酶含量< 1.2且> 0.8, I姐含量< 2且> 0.8 ; [002引 +;反应阳性;一;反应阴性; 情况 A : 单次给药;活性物质、类膜蛋白酶和I姐含量均无变化; 多次给药;1姐含量升高,且活性物质和类膜蛋白酶含量均无变化; 同时满足上述两项条件者,判定为I型过敏反应阳性,类过敏反应阴性; 情况 B : 单次给药;活性物质和类膜蛋白酶中至少一个含量升高或类膜蛋白酶含量下降, 且I姐含量无变化或含量下降; 多次给药;活性物质、类膜蛋白酶和I姐含量均无变化; 同时满足上述两项条件者,判定为类过敏反应阳性,I型过敏反应阴性; 情况 C : 单次给药;活性物质含量升高,且I姐含量无变化,类膜蛋白酶含量或升高或下降 或无变化。 多次给药;活性物质含量升高或含量无变化,且I姐含量升高,类膜蛋白酶含量或 升高或下降或无变化; 同时满足上述两项条件者,判定为I型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双阳性; 情况 D : 单次给药;活性物质、类膜蛋白酶和I姐含量均无变化; 多次给药;活性物质、类膜蛋白酶和I姐含量均无变化; 同时满足上述两项条件者,判定为I型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双阴性; 所述对照组动物为注射等量受试药物溶剂的实验动物。 在一优选例中,在所述方法之分析判定步骤前还包括一多次给药加再次给药的步 骤,即在给实验动物隔日注射合适剂量的受试药物3~5次完毕后的4~28天内,给其再次 注射合适剂量的受试药物,在再次注射完毕后的0~60min内,取其全血制备血清或血浆, 检测其中活性物质、类膜蛋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鉴别药物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类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单次给药的步骤,即给实验动物单次注射合适剂量的受试药物,在注射完毕后的0~60min内,取实验动物的全血制备血清或血浆,检测其中活性物质、类胰蛋白酶和IgE的含量;多次给药的步骤,即给实验动物隔日注射合适剂量的受试药物3~5次,在注射完毕后的4~28天内,取实验动物的全血制备血清或血浆,检测其中活性物质、类胰蛋白酶和IgE的含量;分析判定的步骤,即根据上述步骤中测得的实验动物体内活性物质、类胰蛋白酶和IgE的含量变化判定受试药物在实验动物体内引起的急性过敏反应的类型;其中,所述合适剂量为所述受试药物的说明书所推荐的人临床使用最高剂量的(0.5~4)n倍,所述n为以体表面积折算的动物与人的等效剂量比;所述活性物质选自组胺或β‑氨基己糖苷酶;且所述急性过敏反应包括Ⅰ型过敏反应和类过敏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家骏,易娟娟,康黎静,赵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