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夹持部、第一紧固部,所述夹持部开设有用于套设待加工件的收容槽,且所述收容槽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待加工件表面相匹配的弧面,所述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的通槽;所述第一紧固部穿设所述通槽,部分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沿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可移动设置,用于抵持所述待加工件,以使所述待加工件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抵持。上述夹具,通过夹持部的弧形收容槽与第一固紧固部配合夹持待加工件,令具有弧面的待加工件夹持更加稳定,不易晃动,且精度更高。并且,夹具方便操作与使用,令夹持更加快速,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夹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夹具。
技术介绍
夹具指机械制造过程中用来固定加工对象,以使加工对象具有正确的位置,进而令固定的加工对象接受施工或检测的装置。加工中经常需要对一些具有弧面的待加工件进行固定,然而,普通的夹具无法稳定、准确地固定具有弧面的待加工件。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待加工件夹持稳定、定位准确的夹具。一种夹具,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夹持部、第一紧固部,所述夹持部开设有用于套设待加工件的收容槽,且所述收容槽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待加工件表面相匹配的弧面,所述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的通槽;所述第一紧固部穿设所述通槽,部分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沿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可移动设置,用于抵持所述待加工件,以使所述待加工件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抵持。上述夹具,通过夹持部的弧形收容槽与第一固紧固部配合夹持待加工件,令具有弧面的待加工件夹持更加稳定,不易晃动,且精度更高。并且,夹具方便操作与使用,令夹持更加快速,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夹具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夹具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夹具的夹持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夹具的第一紧固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夹具的局部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夹具第二紧固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所示,其为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夹具10的爆炸图。夹具10包括:支架100、设置于支架100上的夹持部200、第一紧固部300、第二紧固部400、限位部500。其中,夹持部200用于安装待加工件,第一紧固部300、第二紧固部400用将待加工件夹紧,限位部500用于限制待加工件的位置。本实施例中,支架100具有收容区域。夹持部200开设有用于套设待加工件的收容槽210,且收容槽210的内壁具有与待加工件表面相匹配的弧面,弧面上开设有与收容槽210相连通的通槽,用于容置第一紧固部300。也可以理解为,夹具10用于夹持具有弧形表面的待加工件,其中,夹持部200的收容槽210具有与待加工件形状匹配的弧面,以使弧面与待加工件的弧形表面相抵接。本实施例中,收容槽210贯穿夹持部200相对的两侧,以形成两开口,通槽位于收容槽210的侧壁上,且延伸方向与收容槽210的延伸方向垂直。第一紧固部300部分位于收容区内,部分容置于收容槽210内,且顺序穿设收容区、通槽,并沿通槽的延伸方向可移动,用于抵持待加工件,以使待加工件与收容槽210的内壁抵持。第二紧固部400用于抵持容置于收容槽210内的待加工件,其中,第二紧固部400朝向夹持部200可移动设置,且其与待加工件相抵持部分的移动方向与第一紧固部300的移动方向相垂直。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紧固部300、第二紧固部400从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配合紧固待加工件。限位部500用于覆盖其中一开口的至少部分区域,并与待加工件相抵接,以限制待加工件的位置。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省略第二紧固部400,此时仅需要第一紧固部300夹紧待加工件。此外,也可以省略限位部500,此时,收容槽210可不贯穿夹持部200的表面;或者,收容槽210贯穿夹持部200的一个表面,令容置于收容槽210内的待加工件通过抵接收容槽210未被贯穿的表面限位。请一并参阅图2,其为图1所示夹具10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使用上述夹具10时,先令待加工件20穿设夹持部200,并容置于收容槽210内,其中,待加工件20的一个端部抵接限位部500,以限制待加工件20穿设的位置,也可以理解为限制待加工件20在Y轴上的位移。之后,令第一紧固部300穿设通槽,令其端部部分进入到收容槽210内,并与待加工件20相抵持,以使待加工件20与收容槽210的内壁紧密贴合,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紧固部300限制待加工件20在X轴方向的位移。接着,令第二紧固部400沿与第一紧固部300垂直的方向抵持待加工件20,以使待加工件20与收容槽210的内壁紧密贴合,也可以理解为,第二紧固部400限制待加工件20在Z轴方向的位移。最后对待加工件20进行加工。加工后,令第一紧固部300、第二紧固部400释放待加工件20,并取出待加工件20。上述夹具10,通过夹持部200的弧形收容槽210与第一固紧固部配合夹持待加工件20,令具有弧面的待加工件20夹持更加稳定,不易晃动,且精度更高。并且,夹具10方便操作与使用,令夹持更加快速,提高生产效率。此外,第二紧固部400与限位部500,进一步提高了待加工件20的夹持精度与稳定性。请一并参阅图3,其为图1所示夹具10的夹持部200的结构示意图。夹持部200开设有滑动槽220,用于容置第一紧固部300,以使第一紧固部300沿滑动槽220的深度方向可移动,其中,通槽开设于滑动槽220的底壁上。本实施例中,滑动槽220贯穿夹持部200相邻的三个表面,其中两个表面相对设置,另一个表面与支架100相连接,且朝向第一紧固部300设置。其他实施例中,滑动槽220也可以仅贯穿夹持部200朝向第一紧固部300的表面;或者贯穿朝向第一紧固部300的表面及一个与其相邻的表面;或者仅贯穿夹持部200相对的两个表面,此时,滑动槽具有通槽结构。滑动槽220能够引导第一紧固部300移动,令其移动更稳定,位置更准确。并且滑动槽220容置第一紧固部300,能够减少夹具10的体积,令其使用范围更广。此外,滑动槽220贯穿夹持部200的多个表面,能够减少对第一紧固部300大小的限制,令第一紧固部300能够通过贯穿区域伸出夹持部200。进一步的,夹持部200包括两个并列间隔设置的收容槽210,第二紧固部400用于同时抵持两个收容槽210内的待加工件20。本实施例中,夹持部200位于第一紧固部300与第二紧固部400之间,且收容槽210贯穿夹持部200邻近第二紧固部400的表面,以使待加工件20通过贯穿区域伸出收容槽210。第二紧固部400用于抵持待加工件20伸出的部分。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紧固部400也可以穿设夹持部200,并部分容置于收容槽210内,以抵接待加工件20。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其分别为图1所示夹具10的第一紧固部300的结构示意图及夹具10的局部剖视图。第一紧固部300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驱动部310、第一连接部320、第一抵接部330,以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夹持部、第一紧固部,所述夹持部开设有用于套设待加工件的收容槽,且所述收容槽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待加工件表面相匹配的弧面,所述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的通槽;所述第一紧固部穿设所述通槽,部分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沿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可移动设置,用于抵持所述待加工件,以使所述待加工件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抵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夹持部、第一紧固部,所述夹持部开设有用于套设待加工件的收容槽,且所述收容槽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待加工件表面相匹配的弧面,所述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收容槽相连通的通槽;所述第一紧固部穿设所述通槽,部分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沿所述通槽的延伸方向可移动设置,用于抵持所述待加工件,以使所述待加工件与所述收容槽的内壁抵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紧固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驱动部、第一连接部、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移动,所述第一抵接部穿设所述通槽,并容置于所述收容槽内,用于抵接所述待加工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开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槽内,所述通槽开设于所述滑动槽的底壁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第一紧固部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上的限位件,所述滑动槽贯穿所述夹持部相邻的三个表面,其中两个表面相对设置,且该相对设置的两个表面中的至少一个表面与所述限位件相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夹持部为多个,每一所述夹持部对应设置一所述第一连接部、一所述第一抵接部,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别设置于与其对应的夹持部上,其中一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相连接,所述第一紧固部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设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以使所述第一驱动部带动多个所述第一连接部一起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荣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