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小麦盘根改进并提高制种机插秧群体质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16483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0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小麦盘根改进并提高制种机插秧群体质量的方法。在杂交稻制种育秧环节,通过控制机插塑盘父、母本水稻播种量,并按一定比例加入适量的小麦种子,运用小麦幼根系盘结力强的优势来增加机插秧幼苗根系盘结力度,协助水稻根系在塑盘内相互盘结,既降低水稻用种量,节省成本,又提高机插秧群体质量,有助于机插秧后期进行人工卷曲、运输、上机及栽插,满足机械对秧块的要求,不存在漏栽缺棵问题,栽插后制种群体返青快分蘖早,易于培育制种大田秧苗群体质量。栽插后由于小麦的生长特性,麦苗无法在水田中生根生长,对水稻群体的生长没有任何负面影响,从而达到提高制种秧苗群体质量,最终增加制种产量,节本增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杂交稻制种育秧领域利用小麦根系盘结力强的优势来改进并提高机插秧群体质量的方法。通过水稻和小麦一同播种,运用小麦种子幼根根须发达,盘结力强,后期易于卷曲不易断的优势来协助机插秧幼苗根系在育秧软盘或硬盘内相互盘结,带动秧块整体结实不易散,人工易卷曲易运输易上机,机插后能显著促进秧苗返青生长,促蘖增穗,有效提高制种产量。该方法能够降低稻种用量尤其是杂交稻制种母本不育系用种量,节本增效明显。
技术介绍
在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与有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由于水稻耕作栽培制度的特点,其生产环节多,季节性强,用工量大。特别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经商,造成从事水稻生产的劳力数量越来越少,尤其在杂交稻制种中,成千上万亩的大田靠纯手工栽插母本已不现实。因此省工节本高效的水稻机插秧适应了这种栽培模式。水稻由于品种自身遗传的特点,粳稻在塑盘育秧上具有盘根力强,易于手工卷曲、运输、上机及机械栽插,而杂交稻制种育秧尤其是母本不育系,幼苗根系在育秧软盘或硬盘上相互盘结力较弱,卷曲易断,运输易散,上机时秧块易裂等缺点,严重影响机插的质量和效果。在实际机插秧育秧过程中人们往往通过加大播种量、增加栽插密度等措施来提高栽插质量,费时费力,每亩大田的不育系稻种用量甚至达到2.5-3kg,机插秧根系盘结依然不理想,加之高密度的用种量及较快的叶片生长速度,极易造成秧苗荫蔽,机插秧群体质量反而下降,不利于培育壮秧,进而影响机插秧栽插后的大田群体质量及后期制种产量。机插秧与传统水育秧或湿润育秧的关键区别是播种密度高、秧龄短(20天左右),栽插时秧苗刚处于三叶一心离乳期,此阶段必须及时栽插,过早栽插秧苗太小根系太短无法上机,过迟即秧龄过长将会影响栽插秧苗的早生快发。合理的机插秧群体质量,应该具备根系盘结力强,根须白,起秧快,易卷曲易运输易上机,秧板不易断的特点,机插后秧苗返青分蘖快。经查阅,与之相近的改善机插秧育秧的方法专利技术专利有:CN1930936A是一种通过控制播量来保证机插秧壮苗的方法。CN102498999A是一种通过肥、水管理等栽培措施来提高制种机插秧的方法。CN202476172U是一种通过改进育秧盘装置来改变育秧质量的方法。CN102150657A是一种通过植物生长调节剂(塑根剂等)来提高机插秧的后期返青促蘖作用。上述公开的专利仅针对普通机插秧改进的方法,包括育秧装置、调节剂、栽培技术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某一特定方面的机插秧育秧困境,但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或前期投入成本较大。本专利技术在方式和内容上与上述专利明显不同,充分运用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相互影响,尤其针对杂交稻制种领域,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可操作性强。本专利技术主要研制:在杂交稻制种育秧环节,通过秧盘播种过程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小麦种子,利用小麦幼根盘结力强的优势来协助增加机插秧根系的盘卷,帮助秧苗根系在塑盘内相互盘结,满足机插秧对根系的要求,既可降低水稻用种量,节约成本,另外低密度的生长环境又易于培育壮秧,便于卷曲、运输及上机栽插。栽插后由于小麦的生长特性,麦苗无法在水田中生根生长,不存对肥、水的竞争,对水稻群体没有任何负面影响,栽插后不育系群体返青快,易于制种群体早生快发。根据观察和分析,提高杂交稻制种育秧环节前期机插秧的质量必须从苗期群体质量方面着手。机插秧落谷阶段,在适量稻种中按照一定比例加入一定数量的麦种,简便易行,成本较低,可操作性强,效果显著,能够改善和提高杂交稻制种机插秧群体质量,利于秧苗机械栽插后迅速返青、分蘖。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具有显著的节本增效作用,具备新颖性、独创性和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杂交稻制种育秧阶段尤其是不育系机插塑盘育秧群体质量差,根系盘结不牢固,盘根带土厚薄不均,人工卷曲易断,秧块起土易散,上机秧板易断等问题,提供一种增加杂交稻制种机插秧群体质量高且有助于机械栽插的机插软盘或硬盘育秧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以下步骤:(1)秧田准备:秧田提前进行翻耕、灭茬,播种前一个星期做好机插育秧板,床宽1.4-1.5米,秧沟宽0.2-0.3米,四周开排水沟,秧田秧板做好后平整均匀,板面沉实不下陷;(2)营养土培肥:营养土可现拌现用,也可提前准备。用市面上壮秧剂机插秧专用育秧肥(育苗伴侣)与细土均匀搅拌,每袋(育苗伴侣规格600克/袋)均匀拌土150-180kg,可装软盘或硬盘40-60张;(3)稻种准备:水稻种子需提前晒种2-3小时,用种子精选机对种子进行选种,吹去干瘪的种子,留下均匀饱满的种子,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在90%以上;(4)麦种准备:小麦种子需提前晒种1-2小时,用种子精选机对种子进行选种,吹去干瘪的种子,留下均匀饱满的种子,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在90%以上;(5)铺机插塑盘:每张塑盘上均匀铺盖营养土 3kg,秧盘在机插秧板上排列整齐,秧盘与秧盘之间紧靠,软盘飞边重叠,便盘紧紧相靠,秧盘盘底与秧床床面紧密结合;(6)不育系播种:不育系稻种(千粒重24.0-25.0g)按照每盘用量70g,折合大田亩用量1.4kg (20盘)均匀播洒在秧盘内,麦种按照每盘40g,折合大田亩用量0.8kg (20盘),均匀加在塑盘稻种上;或不育系稻种(千粒重26.0-28.0g)按照每盘用量80g,折合大田亩用量1.6kg (20盘)均匀播洒在秧盘内,麦种按照每盘40g,折合大田亩用量0.8kg (20盘),均匀加在塑盘稻种上;(7)恢复系播种:父本恢复系稻种(千粒重28.0-30.0g)按照每盘用量90g均匀播洒在秧盘内,麦种按照每盘10g,均匀加在塑盘稻种上;父本恢复系亦可正常水育秧或湿润育秧;(8)炼苗:在秧苗达二叶一心时先对膜内通气,然后结膜,结膜当天给水至塑盘内土壤饱和,以后根据苗情适时补水,移栽前3-5天对秧板进行排水,以塑盘内土壤湿润不干且秧苗晴天中午不卷叶为标准,移栽前不需另追肥或补肥;(9)移栽:在机插秩秩龄二叶一心时起秩及装秩,起秩时以秩块整体能成型且底块不裂缝,不影响人工卷曲、运输和上机为准,然后使用插秧机进行机械栽插。所述播种步骤中,育秧盘盘长58.5cm,盘宽27.5cm,盘深2.5cm。育成后的整体秧块长约58cm,宽约28cm,厚2-2.5cm。所述播种步骤中,水稻不育系种子千粒重在24.0-25.0g,每盘播70g,每平方厘米用种量在1.7-1.8粒稻种,每亩大田机械栽插20盘,每亩大田稻种用量在1.4kg ;所述播种步骤中,水稻不育系种子千粒重在26.0-28.0g,每盘播80g,每平方厘米用种量在1.7-1.9粒稻种,每亩大田机械栽插20盘,每亩大田稻种用量在1.6kg ;所述播种步骤中,小麦种子千粒重在41.0-43.0g,每盘播40g,每平方厘米用种量在0.5-0.7粒麦种,每亩大田机械栽插20盘,每亩大田小麦用种量在0.8kg ;所述移栽步骤的栽插规格为大田满栽,机插行距8寸,机插株距4寸,母本为1.875万穴;所述移栽步骤的栽插路径可以为第一行直接紧靠田埂边栽插,田块两端转弯处留有两个1.5米宽余地,田块中间栽插完后,栽插机沿田块边缘1.5米处进行栽插,并驶出田块;所述移栽的父母恢复系栽插方式为在不育系间隔8-10行,拔去两行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小麦盘根改进并提高制种机插秧群体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机插秧进行大田育秧播种的同时,按照不育系、恢复系每张塑盘有效用种量的多少按一定比例加入小麦种子,从而提高杂交稻制种父、母本群体的育秧质量,尤其是显著提高母本不育系在育秧阶段的根系盘结力度,易于人工卷曲、运输及上机,利于机插,同时有效降低稻种用量,节本增效显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宝和黄年生张小祥吴政王志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