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震鞋底,所述鞋底上设置有多个在受到竖直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能够发生横向形变的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受力面、形变曲面和第二受力面;所述形变曲面具有至少一个内凹部、至少一个外凸部、或者至少一个内凹部与至少一个外凸部的叠加组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减震鞋底能够较好的缓冲、削弱和化解冲击力,具有优良的减震性能,从而有效地保护使用者的足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震鞋底。
技术介绍
震荡波对人体具有较大的危害,当人体运动时,其过程为当足部冲击地面时就会伴随震荡波的产生,震荡波从足底经过小腿、大腿依次上传,人体下肢的骨骼、肌肉、关节等组织都会受到震荡波的作用而负荷增加,发生相应的形变,当形变超过组织的自然承受程度时,则会感受到不适或发生病变。因此人们一直在致力于研究具有减震效果的鞋,不同的鞋吸收或减低震荡波的能力不同,即减震性能是有区别的,现有技术中的减震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在鞋跟部位敷有气垫或鞋底设置减震鞋垫的结构减震方式;②应用吸震聚氨酯材料的材料减震方式;这些减震方式均能实现当运动时鞋体产生相应的形变,以吸收震动的能量,但存在如下问题:I、减震结构无法自如地向两侧形变,减震性能不佳;2、针对不同使用者的减震结构没有区别,而我们知道不同使用者的体重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应地,运动时地面反射的冲击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将具有同样减震结构的产品应用于不同体重的使用者,减震效果和体验程度存在一定区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而研制一种减震鞋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种减震鞋底,所述鞋底上设置有多个在受到竖直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能够发生横向形变的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受力面、形变曲面和第二受力面;所述形变曲面具有至少一个内凹部、至少一个外凸部、或者至少一个内凹部与至少一个外凸部的叠加组合;进一步地,所述鞋底包括鞋大底和鞋中底,所述减震部件设置在鞋大底上和/或鞋大底与鞋中底之间;当所述减震部件设置在所述鞋大底和鞋中底之间,所述鞋大底和鞋中底之间在所述形变曲面的形变方向上留有空隙;所述空隙宽度大于等于所述形变曲面的横向形变量;进一步地,所述鞋底包括鞋大底和鞋中底,当所述减震部件设置在所述鞋大底和鞋中底之间,所述鞋大底和鞋中底之间在未布设所述减震部件的区域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的弹性模量小于与所述弹性部件相邻的减震部件的弹性模量;进一步地,当所述减震部件沿鞋底宽度方向布设时,所述形变曲面的宽度渐变;进一步地,通过改变所述形变曲面的弹性材料、所述形变曲面上内凹部和/或外凸部的数量、所述形变曲面的长度、所述形变曲面的宽度、所述内凹部和/或外凸部的形状、所述内凹部的凹陷深度、所述外凸部的凸起程度、以及所述内凹部和/或外凸部的曲率半径,来调节所述形变曲面的弹性模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受力面中心与第二受力面中心之间的连线与该减震部件所在鞋底位置的受力方向平行;进一步地,多个减震部件共同构成一个减震模块,通过调节各减震部件的弹性模量、减震部件的数量、减震部件的分布密度、各减震部件的内凹部和/或外凸部的朝向配置,来调节所述减震模块的弹性模量;进一步地,在前脚掌区域和后脚跟区域,位于鞋底内侧的减震模块的弹性模量高于位于鞋底外侧的减震模块的弹性模量;在足弓区域,位于鞋底内侧的减震模块的弹性模量低于位于鞋底外侧的减震模块的弹性模量;进一步地,设置在鞋底的后脚跟区域的减震模块所包括的多个减震部件从位于后脚跟区域中心的平坦区域向鞋跟边缘呈发散状分布;所述减震模块包括的各减震部件的弹性模量相同或不同;所述减震模块包括的多个减震部件均呈相同角度分布、均呈相对角度分布、或者部分呈相同角度或相对角度分布;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模块还具有上表面和/或下表面;所述减震模块包括的各减震部件的第一受力面与所述上表面相连接,各减震部件的第二受力面与所述下表面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表面和下表面具有前脚掌鞋底形状、足弓鞋底形状或后脚跟鞋底形状;进一步地,所述减震模块与鞋大底或鞋中底粘接或胶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减震鞋底,所述减震鞋底在受到竖直方向的力后,减震部件的形变曲面被压缩到产生形变,将力转化为弹性势能被储存,完成了对力的吸收和卸力过程,当所述竖直方向的力减弱或消失后,减震部件的形变曲面由形变状态恢复为常规状态,具体地,所述内凹部和/或外凸部将弹性势能释放,并迅速恢复因受压而产生形变的自身形状,本专利技术减震鞋底能够较好的缓冲、削弱和化解冲击力,具有优良的减震性能,从而有效地保护使用者的足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图2、图3、图4、图5和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减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减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减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9和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减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图11、图12、图13和图14是本专利技术减震模块的示例结构示意图;图中:I、鞋,2、鞋大底,3、鞋中底,4、减震部件,7、空隙,8、弹性部件,9、减震模块,10、前脚掌区域,11、足弓区域,12、后脚跟区域,13、平坦区域,14、鞋跟边缘,41、第一受力面,42、形变曲面,43、第二受力面,91、上表面,92、下表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震鞋底,图I、图2、图3、图4、图5和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I的减震鞋底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鞋底上设置有多个在受到竖直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能够发生横向形变的减震部件4;所述减震部件4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受力面41、形变曲面42和第二受力面43 ;所述形变曲面42具有至少一个内凹部、至少一个外凸部、或者至少一个内凹部与至少一个外凸部的叠加组合;这里的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优选地,所述减震部件4的形变曲面42可以采用高弹性系数及高冲击性的材料制成,如塑料、橡胶、泡沫、TPU材料、PVC材料、EVA材料、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碳纤维等;这里的鞋底所应用的鞋I为任何类型的足部穿戴物;本专利技术所述形变曲面42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外凸部,其中,图I和图4均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形变曲面42具有一外凸部的情况,所述形变曲面42上的外凸部还可以有2个及2个以上;本专利技术多个所述减震部件4可以按照任何数量布设在鞋底结构中的任意位置,具体布设位置、布设形式和布设数量根据鞋底的实际减震需要来设定,图I中的多个减震部件4布设在鞋大底2上,图3中的多个减震部件4布设在鞋大底2和鞋中底3之间,且多个减震部件4的其中一半与另外一半相对称;本专利技术所述形变曲面42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内凹部,其中,图5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形变曲面42具有一内凹部的情况,所述形变曲面42上的内凹部还可以有2个及2个以上,具体地,图5示出的多个减震部件4布设在鞋大底2和鞋中底3之间,且多个减震部件4的其中一半与另外一半相对称;本专利技术所述形变曲面42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内凹部与至少一个外凸部的叠加组合的情况,通过内凹部和外凸部的叠加组合,所述形变曲面42的截面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震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上设置有多个在受到竖直方向的力的情况下,能够发生横向形变的减震部件;所述减震部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第一受力面、形变曲面和第二受力面;所述形变曲面具有至少一个内凹部、至少一个外凸部、或者至少一个内凹部与至少一个外凸部的叠加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昊,
申请(专利权)人:孙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