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砟轨道板模具及轨道板脱模方法,端模内壁、侧模内壁和底模上表面围成的模具腔体用于制作无砟轨道板,端模内壁与底模上表面的倾角θ,90°<θ<180°,侧模内壁和底模上表面的倾角γ,90°<γ<180°,腔体底部在腔体上口平面的投影在腔体上口平面区域内,底模上设有便于将轨道板从模具腔中从底部向顶部升起而脱模的顶升脱模结构。运用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每次轨道板制作时都重新合模和拆模,重复使用安装调整好的模具生产轨道板,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模具生产出的轨道板的高精确度和平整度等一致性指标要求,并且降低了模具安装调整人员的要求和工作量,保证高效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交通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高速铁路的兴起,为了保证火车在铁轨上的高速运行,出现了取代传统铁路轨枕系统的无砟轨道板,根据现有的无砟轨道板的结构以及轨道板的极高的精确度和平整度要求,现有无砟轨道板在制作过程中,采用预设模具,预制轨道板前将模具合模,预制后再拆模的方法。即,采用模具制作无砟轨道板时,会先要将各个模具合模以形成无砟轨道板的腔体形状,然后精确调整模具以满足无砟轨道板的形状、尺寸、表面参数、内部钢筋布置等设计要求,调整完毕,进行无砟轨道板的制作,在无砟轨道板成型后,又拆除模具以便取出无砟轨道板,待下一块无砟轨道板制作时又要重新安装调整模具,由于无砟轨道板的形状、尺寸、表面参数、内部钢筋布置等设计精度要求很高,现有的模板的合模和以拆除进行脱模方法制作无砟轨道板存在以下问题:1、每张无砟轨道板制作时,均需要重新安装调整模具,很难保证模具安装精度达到一致;2、在每张无砟轨道板制作时都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来安装调整模具,导致生产效率较低,而且重复的合模、脱模造成施工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由于无砟轨道板的设计要求很高,对模具安装调整人员的要求也很高,施工难度大,对施工场地空间要求较高。鉴于现有无砟轨道板制作的模具存在上述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无需每张轨道板制作时都要重新合模和拆模的新型无砟轨道板模具以及轨道板脱模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现有轨道板模具在每张轨道板生产前后均需要单独合模和拆模,导致其生产的每张轨道板的精确度和平整度等一致性要求难以保证的上述不足,以及提供一种能够采用重复使用的固定不拆卸的轨道板生产模具以及轨道板与模具的脱离方法。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种无砟轨道板模具,包括端模、侧模和底模,所述端模内壁、侧模内壁和底模上表面围成的模具腔体用于制作无砟轨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砟轨道板模具的所述端模的内壁与底模上表面形成倾角,其值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侧模的内壁与底模上表面形成倾角,其值大于90°且小于180°,且所述腔体底部在腔体上口平面的投影在所述腔体上口平面区域内,所述轨道板模具的底模上设有便于将轨道板从所述轨道板模具腔中从底部向顶部升起而脱模的顶升脱模结构。采用本专利技术这样的轨道板模具结构,无需每次轨道板制作时都重新合模和拆模,重复使用安装调整好的所述模具生产轨道板,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了所述模具生产出的轨道板的高精确度和平整度等一致性指标要求。优选地,所述无砟轨道板模具的所述端模的内壁与底模上表面形成倾角,其值大于90°且小于120°,所述侧模的内壁与底模上表面形成倾角,其值大于90°且小于120°,且所述腔体底部在腔体上口平面的投影在所述腔体上口平面区域内。采用这种倾角范围,轨道板的强度不会因为倾角而受到影响。优选地,所述顶升脱模结构为所述轨道板模具底模上设有的至少一个用于向上顶升的顶升区域,所述顶升区域在竖直向上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将轨道板板体沿竖直方向顶起。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轨道板模具底模上设有三个所述顶升区域,所述三个顶升区域在同样的竖直向上外力的作用下能竖直将轨道板顶起。由于所述顶升区域在所述轨道板模具与轨道板分离时需承受较大荷载,且由公知的非直线上三点确立一个平面,采用三个所述顶升区域成非直线排列方式作用在所述上表面上,增加所述无砟轨道板与模具分离时的稳定性和精确度,并且进一步分摊受力;但是受到轨道板上表面两边成轴对称分布有用于铺设轨道的若干承轨槽阵列的限制,三个所述顶升区域常设于轨道板上表面较长中线上,使所述顶升区域能够拥有较大的受力面积,且每个所述顶升区域间距适宜,能够均衡受力,保证所述轨道板模具与轨道板分离时的稳定性和精确度。优选地,所述顶升区域与底模之间设有防止所述模具浇筑并且振捣混凝土浆时漏浆的密封构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砟轨道板模具,包括端模、侧模和底模,所述端模内壁、侧模内壁和底模上表面围成的模具腔体用于制作无砟轨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模的内壁与底模上表面形成倾角θ,90°<θ<180°,所述侧模的内壁和底模上表面形成倾角γ,90°<γ <180。。采用本专利技术这样的轨道板模具结构,所述轨道板模具通过使端模腔体侧壁和侧模腔体侧壁分别向底模腔体侧壁倾斜收缩而形成的倒四棱台结构,便于所述轨道板模具与轨道板的分离。优选地,所述端模的内壁与底模上表面形成倾角θ,90°<θ<120°,所述侧模的内壁和底模上表面形成倾角γ,90° < γ <120°。采用这种倾角范围,轨道板的强度不会因为倾角而受到影响。优选地,所述轨道板模具底模上设有至少一个顶升区域,所述顶升区域在竖直向上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将轨道板板体沿竖直方向顶起。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轨道板模具底模上设有三个所述顶升区域,所述三个顶升区域在同样的竖直向上外力的作用下能竖直将轨道板顶起。优选地,所述顶升区域与底模之间设有防止所述模具浇筑并且振捣混凝土浆时漏浆的密封构件。优选地,所述顶升区域为轨道板板体上灌注孔对应的所述轨道板模具底模上的灌注孔成型腔体。采用所述轨道板模具底模上已有的灌注孔成型腔体作为顶升区域,是因为在用所述模具制作轨道板时,需要向所述模具里面浇筑并且振捣混凝土浆,而顶升区域对应的所述模具底模位置需要开孔,所述模具底模开孔过多容易导致制作轨道板时漏浆。作为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灌注孔成型腔体为锥形管柱,面积较大的端面朝向所述轨道板模具底模。采用锥形管柱结构,能够利用锥形管柱的锥形壁面作为顶升定位锁紧配合面,结构巧妙实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无砟轨道板模具,包括上述的无砟轨道板模具,所述模具的端模、侧模与底模一体成型,使模具腔体形成一个倒四棱台壳体。采用本专利技术这样的轨道板模具结构,端模、侧模与底模之间没有缝隙,不用设置复杂的密封结构,来防止轨道板生产过程中从端模、侧模与底模间的缝隙处发生的漏浆。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轨道板脱模方法,包括上述的无砟轨道板模具,其与轨道板的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无砟轨道板在所述模具腔内养护至其达到允许脱模的强度;b、在所述模具底模上的顶升脱模结构下面对应设置能够提供竖直向上顶升力的供力装置;c、通过所述供力装置提供的竖直向上顶升的外力将所述无砟轨道板板体沿竖直方向顶升抬起,与所述模具分离。采用本专利技术这样的轨道板脱模方法,使得模具不被拆卸,能够重复利用,用其生产出的无砟轨道板一致性良好,并且降低了模具安装调整人员的要求和工作量,保证高效生产,降低生产成本。优选地,所述顶升脱模结构为所述轨道板模具底模上设有的至少一个用于向上顶升的顶升区域,所述顶升区域在竖直向上外力的作用下可以将轨道板板体沿竖直方向顶起。优选地,所述轨道板模具底模上设有三个所述顶升区域,所述三个顶升区域在同样的竖直向上外力的作用下能竖直将轨道板顶起。优选地,所述顶升区域与底模之间设有防止所述模具浇筑并且振捣混凝土浆时漏浆的密封构件。优选地,所述供力装置为千斤顶。采用液压千斤顶作为供力装置提供外力分离模具和轨道板,同时匹配位移传感器同步控制液压千斤顶的油缸,同步控制位移的误差小于1mm,分离速度采用变量控制,初始阶段慢速将模具和轨道板脱开,然后快速将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砟轨道板模具,包括端模(1)、侧模(2)和底模(3),所述端模(1)内壁、侧模(2)内壁和底模(3)上表面围成的模具腔体用于制作无砟轨道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砟轨道板模具的所述端模(1)的内壁与底模(3)上表面形成倾角,其值大于90°且小于180°,所述侧模(2)的内壁与底模(3)上表面形成倾角,其值大于90°且小于180°,且所述腔体底部在腔体上口平面的投影在所述腔体上口平面区域内,所述轨道板模具的底模(3)上设有便于将轨道板从所述轨道板模具腔中从底部向顶部升起而脱模的顶升脱模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元文,钱振地,税卓平,张松琦,张长春,刘罡,周圣人,覃婷,崔进福,税吕洋,杨玉强,张远庆,王舒毅,马荣田,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成都普什机电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