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软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依次包括厌氧、膜生化处理、软化处理、及膜深度处理;该软化处理的具体操作:经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和软化药剂投加系统投加的软化剂一起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并向机械搅拌澄清池投加絮凝剂,分离出来的清液经超滤系统过滤后进入膜深度处理,截留下来的超滤浓液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重新参与反应,分离出来的含水污泥进入脱水机,脱水后的污泥填埋,产生的脱水清液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重新参与反应。其中软化处理能够很好将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的硬度、COD及色度进行去除,使得后续膜深度处理的膜污染的降低,且提高了膜回收率,膜清洗频率也得以明显降低,从而延长了膜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渗滤液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具软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
技术介绍
】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产生于垃圾焚烧前的垃圾储坑,主要来源于垃圾自身含水和垃圾在堆放过程中厌氧发酵产生的水分,其具有色度高、含高浓度有机污染物、氨氮和钙镁等无机盐离子等。而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多,导致其含水率高、热值较低,为提高垃圾燃烧的稳定性,多采用延长垃圾在储坑内贮存的时间,使垃圾中水分充分沥出,达到提高热值的目的,因此,垃圾焚烧厂的垃圾渗滤液呈偏酸性,其钙镁等无机盐离子含量高,其浓度与垃圾组分及垃圾在储坑中贮存的时间有关。目前,膜生物反应器(MBR)+膜深度处理是普遍采用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即经厌氧后的垃圾渗滤液进入膜生物反应器中进行膜生化处理,之后经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直接进行膜深度处理,最后排出;由于其中膜深度处理为纳滤或反渗透及其组合膜的工艺,而经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中仍然含有钙镁等无机盐离子,从而易形成碳酸盐沉淀,使得在膜深度处理运行过程中容易在膜表面产生膜污染,造成设备及膜的损耗严重,导致出水水质及膜深度处理的回收率降低。有鉴于此,研究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膜深度处理所存在缺陷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迫切期望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软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能够很好将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的硬度、C0D及色度进行去除,使得进入后续膜深度处理的水质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膜污染的产生,且提高了膜回收率,膜清洗频率也得以明显降低,从而延长了膜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具软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依次包括厌氧、膜生化处理、软化处理、及膜深度处理;所述软化处理所采用的装置包括一软化药剂投加系统、一机械搅拌澄清池、一脱水机和一超滤系统,软化药剂投加系统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连接,脱水机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排泥口、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分别连接,超滤系统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出水口、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分别连接,且所述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澄清区内设有一起过滤作用的活性泥渣层;该软化处理的具体操作如下:经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和软化药剂投加系统投加的软化剂一起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反应,并向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投加絮凝剂;接着经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反应后的溶液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并与投加的絮凝剂发生絮凝反应,絮凝反应后的溶液通过机械澄清池的导流室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的污泥经由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排泥口进入脱水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填埋,产生的脱水清液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重新参与絮凝反应;固液分离的水则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澄清区并经活性泥渣层过滤,之后经活性泥渣层过滤后得到的清液通过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出水口进入超滤系统进行过滤,然后进入后续的膜深度处理,而超滤系统截留下来的超滤浓液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重新参与絮凝反应。进一步地,所述超滤系统为内置式超滤膜系统或外置式超滤膜系统,内置式超滤膜系统的设计膜通量为12?17L/m2.h,外置式超滤膜系统的设计膜通量为60?90L/V.h。进一步地,所述软化剂为消石灰和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且当软化剂为消石灰和碳酸钠时,二者的投加顺序为先消石灰后碳酸钠,消石灰的投加量为2%。?5%。,碳酸钠的投加量为0.5%0;当软化剂为消石灰和氢氧化钠时,二者的投加顺序为先消石灰后氢氧化钠,消石灰的投加量为2%。?5%。,氢氧化钠的投加量0.5%0-1%0;当软化剂为消石灰、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时,三者的投加顺序为先消石灰后氢氧化钠再碳酸钠,消石灰的投加量为2%0?5%。,氢氧化钠的投加量0.5%。-1%。,碳酸钠的投加量为0.5%。;且软化药剂投加系统中的消石灰投加管路设置有清洗口。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剂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中的任一种,且絮凝剂的投加量为8?15ppm。进一步地,经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后的总的停留时间为3-5h,且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出水pH为10?11。进一步地,所述脱水机为叠螺式污泥脱水机或板框式脱水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膜生化处理与膜深度处理之间增设一道工序即软化处理,及配合该软化处理的具体操作,能够很好将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的硬度、C0D及色度进行去除,且去除率均较为良好,使得进入后续膜深度处理的水质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膜污染的产生,且提高了膜回收率,膜清洗频率也得以明显降低,从而延长了膜使用寿命ο【【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具软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结合参阅图1与图2,本专利技术一种具软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依次包括厌氧、膜生化处理、软化处理、及膜深度处理,即其与现有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区别在于增添了软化处理。软化处理所采用的装置包括一软化药剂投加系统1、一机械搅拌澄清池2、一脱水机3和一超滤系统4,软化药剂投加系统1与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第一反应室21连接,脱水机3与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排泥口 22、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第二反应室23分别连接,超滤系统4与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出水口 24、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第二反应室23分别连接,且所述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澄清区24内设有一起过滤作用的活性泥渣层25。该软化处理的具体操作如下:经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和软化药剂投加系统1投加的软化剂一起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第一反应室21反应,并向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第二反应室23投加絮凝剂;接着经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第一反应室21反应后的溶液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第二反应室23并与投加的絮凝剂发生絮凝反应,絮凝反应后的溶液通过机械澄清池2的导流室26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的污泥经由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排泥口22进入脱水机3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填埋,产生的脱水清液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第二反应室23重新参与絮凝反应;固液分离的水则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澄清区24并经活性泥渣层25过滤,之后经活性泥渣层25过滤后得到的清液通过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出水口27进入超滤系统4进行过滤,然后进入后续的膜深度处理,而超滤系统4截留下来的超滤浓液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2的第二反应室23重新参与絮凝反应。其中,超滤系统4为内置式超滤膜系统或外置式超滤膜系统,内置式超滤膜系统的设计膜通量为12?17L/m2.h,外置式超滤膜系统的设计膜通量为60?90L/m2.h。在整个工艺中,经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后的总的停留时间为3-5h,且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出水pH为10?11。软化剂为消石灰和碳酸钠、氢氧化钠中的至少一种;且当软化剂为消石灰和碳酸钠时,二者的投加顺序为先消石灰后碳酸钠,消石灰的投加量为2%。?5%。,碳酸钠的投加量为0.5%0,当软化剂为消石灰和氢氧化钠时,二者的投加顺序为先消石灰后氢氧化钠,消石灰的投加量为2%。?5%。,氢氧化钠的投加量0.5%0-1%0;当软化剂为消石灰、氢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软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依次包括厌氧、膜生化处理、及膜深度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生化处理与膜深度处理之间还包括软化处理;所述软化处理所采用的装置包括一软化药剂投加系统、一机械搅拌澄清池、一脱水机和一超滤系统,软化药剂投加系统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连接,脱水机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排泥口、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分别连接,超滤系统与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出水口、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分别连接,且所述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澄清区内设有一起过滤作用的活性泥渣层;该软化处理的具体操作如下:经膜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和软化药剂投加系统投加的软化剂一起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反应,并向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投加絮凝剂;接着经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一反应室反应后的溶液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并与投加的絮凝剂发生絮凝反应,絮凝反应后的溶液通过机械澄清池的导流室进行固液分离;固液分离的污泥经由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排泥口进入脱水机进行脱水,脱水后的污泥填埋,产生的脱水清液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重新参与絮凝反应;固液分离的水则进入机械搅拌澄清池的澄清区并经活性泥渣层过滤,之后经活性泥渣层过滤后得到的清液通过机械搅拌澄清池的出水口进入超滤系统进行过滤,然后进入后续的膜深度处理,而超滤系统截留下来的超滤浓液回流至机械搅拌澄清池的第二反应室重新参与絮凝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卓瑞锋,陈泽枝,陈新芳,林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嘉园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