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叉铲装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6052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叉铲装载车,集叉车和装载机多功能性能于一身,设计合理,结构创新、性能可靠。其特征主要在于:一是采用四轮驱动机构替代现有叉车的两轮驱动机构,增强了装载车在恶劣作业环境下的越野性能,更适应于在矿山荒料场的装卸作业。二是多功能叉铲装载车采用六连杆提升机构取代叉车上通用的门架提升机构,与叉车相对比,更灵活、机动地实现装卸车。三是该产品极具有高性能价格比,是替代叉车在矿山荒料场恶劣环境下铲运石料的理想设备。若更换上标准铲斗可行使装载机的铲运性能,更换上侧卸铲斗适用于山洞作业装卸石料等。(*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具体是一种主要适用于矿山荒料场装卸石料 的多功能叉伊装载车。
技术介绍
目前,在石材行业矿山荒料场的装卸作业主要釆用叉车制造厂家生产的 叉车装卸石料。由于叉车是釆用两轮驱动机构和门架提升机构,受其使用性 能的影响,给矿山荒料场的装卸作业带来很多不便。其一、当叉车陷入低洼地时,两轮驱动机构无法满足在恶劣环境下的作业要求;其二、叉车在装卸 石料时,由于门架提升机构的拘限性,无法把石料直接铲到货车的中心或理 想的位置。矿山荒料场业主为了提高石材利用率,石料已趋向大吨位开釆发展,而现有巿场上大吨位叉车U4吨)销售价高,单台售价为42-56万元。 故此,矿山荒料场业主期待一种用途范围广、使用灵活、性能可靠,性价比 合理的产品问世,以满足矿荒料场伊运石料作业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叉车现有技术在矿山荒料场铲运石料存在的不足,提 供一种设计合理、性能可靠、性价比高的多功能叉铲装载车,集叉车和装载 机多功能性能于一身,是替代叉车在矿山荒料场恶劣环境下铲运石料的理想设备。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多功能叉铲装载车,包括内设操控机构的驾驶室、车架、前后车桥、发 动机、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变速箱以及叉装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通过铰接销活动连接的前、后车架,前、后车架之间装设两转向油缸; 发动机、变速箱、驾驶室装设于后车架上,叉装工作装置装设于前车架上; 所述前、后车桥均为驱动桥,变速箱通过前、后传动轴对应连接前、后驱动 桥;所述叉装工作装置由下端固接货叉的货叉架、两动臂、两动臂油缸以及 至少一组设于两动臂之间的转斗机构;两动臂的后端对称铰接前车架的前上 部两侧、前端对应铰接货叉架后下端两側,两动臂油缸的缸简头端通过销轴 铰接于对应动臂后下部的前车架上,动臂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对应动臂中部 铰接;两动臂的前中部之间连设横梁,所述转斗机构包括依次铰接的摇臂、 拉杆、转斗油缸,摇臂的中部与横梁铰接,摇臂的前端与拉杆一端铰接、后 端与转斗油缸的活塞杆头端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货叉架的后上端铰接,转 斗油缸的缸简头端与前车架铰接。所述两动臂之间设置一组转斗机构,该转斗机构位于两动臂之间的中 部;该转斗机构的摇臂中部与横梁的中部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货叉架的后 上端中部铰接,转斗油缸的缸简头端与前车架的前中部铰接。所述两动臂之间设置两组同步工作的转斗机构,两转斗机构对称设于两 摇臂之间;两转斗机构的摇臂中部分别与横梁的对应端部铰接,拉杆的另一 端与货叉架的后上端中部铰接,转斗油缸的缸筒头端与前车架的前中部铰 接。上述多功能叉铲装载车的工作原理是行走时,发动机通过其动力输出 轴、变速箱将扭矩分别传递给前、后传动轴,前、后传动轴分别将扭矩传递给前、后驱动桥,实现四轮驱动机构取代现有叉车的后轮驱动机构,增强了 装载车在恶劣作业环境下的越野性能,更适应于在矿山荒料场的装卸作业。 前、后车架之间采用铰接方式(非刚性)连接,即釆用铰接销将前、后车架 连接在一起,转向时,两个转向油缸的推动前车架连同叉装工作装置相对于 后车架左右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转向。叉装工作装置在两动臂油缸的推 动下,两动臂分别围绕着其与前车架铰接点同步转动,将力传递给货叉架从而实现货叉架的上升下降;转斗油缸在液压压力的作用下作往复运动,带动 摇臂绕横梁转动, 一端转动,摇臂另一端通过带动拉杆位移和旋转运动的同 时,将拉杆的力传递给货叉架,货叉架带动货叉前倾和后仰,实现装卸石料 等物料。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 多功能叉铲装载车釆用四轮驱动机构取代现有叉车的两轮驱动机构, 增强了装载车在恶劣作业环境下的越野性能,该装载车的最大爬坡能力可达 30度,与普通叉车的最大爬坡能力20度相比,增加了 IO度,装载车最小离 地间隙3S0mm,与普通叉车最小离地间隙260咖相比,增加了90咖,与叉 车相比,更适应于在矿山荒料场的装卸作业。2、 多功能叉铲装载车采用六连杆提升机构替代叉车上通用的门架提升 机构,增加前悬距离。例如WSM951T-II多功能叉铲装载车提升髙度为1500 咖时,最大前伸距离为2650咖,在装卸石料时,可以与货车保持一定距离 的情况下,将石料一次性放置到最佳装载位置;货架翻转角度可达80。左右, 可以随意翻转石料的角度。普通叉车前悬距离(货叉架至轮胎面距离)约200 咖,倾斜角度(翻转角度)前倾6度,后倾12度,两者相对比,多功能叉 伊装载车更灵活地和机动地实现装卸物料。3、 14吨级多功能叉伊装载车销售价为25-26万元,同吨位叉车销售价 为42-56万元,两者对比,极具有高性能价格比。若更换上标准伊斗可行使普通装载机的伊运性能,更换上侧卸伊斗可适 用于山洞隧道作业装卸石料等。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h参照图l、图2、图3。多功能叉伊装载车,包括前、后车架 1、 2、内设操控机构4的驾驶室3、分别装设于前、后车架的前、后驱动车 桥5、 6、发动机7、变矩器8、变速箱9以及叉装工作装置10。后车架2尾 部装设有平衡重块2a,以满足整体平衡及稳定性要求。参照图l、图2。前、后车架l、 2通过铰接销11活动连接,前、后车 架l、 2之间装设两转向油缸12。前、后车架l、 2之间采用铰接方式(非刚 性)连接,即采用铰接销ll铰接在一起;转向时,通过转向油缸12推动前 车架1相对于后车架2左右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转向。发动机7通过变矩 器8传动连接变速箱9,变速箱9的前、后传动轴9a、 9b通过连轴器对应连 接前、后驱动车桥5、 6。发动机9通过变矩器9、变速箱8将扭矩同时传递 给前、后传动轴9a、 9b,前、后传动轴9a、 9b分别将扭矩传递给前、后驱 动车桥5、 6,实现四轮驱动机构取代现有叉车的后轮驱动机构,增强了装载 车在恶劣作业环境下的越野性能,更适应于在矿山荒料场的装卸作业。参照图l、图2、图3。驾驶室4装设于后车架上且大体位于整车的中间 位置,操作人员通过操控机构4实现整车的操作控制。发动机7、变矩器8、 变速箱9装设于后车架2上,叉装工作装置10装设于前车架1上。参照图l、图2、图3。叉装工作装置10釆用六连杆提升结构,其包括 底部两恻对应固接有货叉13a的货叉架13、同步升降的两动臂14、两动臂 油缸15以及由依次铰接的一摇臂16、 一拉杆17以及一转斗油缸18组成的 转斗机构。两动臂14对称设于前车架1上部两侧,两动臂14的后端分别通 过轴销14a铰接于前车架1上部、前端通过轴销Hb对应铰接于货叉架13 后下端两側,两动臂油缸15的缸简头端铰接于对应动臂下方的前车架1上, 动臂油缸15的活塞杆头端与动臂14的中部铰接;两动臂14的前中部之间 固设横梁19,利用横梁19将两动臂连接成一整体,保证同步升降。摇臂16 的中部通过销轴16a与横粱19的中部铰接,摇臂16的前端与拉杆17 —端 铰接、后端与转斗油缸18的活塞杆头端铰接,拉杆17的另 一端与货叉架13 的后上部铰接,转斗油缸18的缸筒头端与前车架1的前中部铰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叉铲装载车,包括内设操控机构的驾驶室、车架、前后车桥、发动机、与发动机传动连接的变速箱以及叉装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通过铰接销活动连接的前、后车架,前、后车架之间装设两转向油缸;发动机、变速箱、驾驶室装设于后车架上,叉装工作装置装设于前车架上;所述前、后车桥均为驱动桥,变速箱通过前、后传动轴对应连接前、后驱动桥;所述叉装工作装置由下端固接货叉的货叉架、两动臂、两动臂油缸以及至少一组设于两动臂之间的转斗机构;两动臂的后端对称铰接前车架的前上部两侧、前端对应铰接货叉架后下端两侧,两动臂油缸的缸筒头端通过销轴铰接于对应动臂后下部的前车架上,动臂油缸的活塞杆头端与对应动臂中部铰接;两动臂的前中部之间连设横梁,所述转斗机构包括依次铰接的摇臂、拉杆、转斗油缸,摇臂的中部与横梁铰接,摇臂的前端与拉杆一端铰接、后端与转斗油缸的活塞杆头端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货叉架的后上端铰接,转斗油缸的缸筒头端与前车架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萧自能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威盛机械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