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喷结构、气垫式淬火装置及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58830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09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喷结构、气垫式淬火装置及系统,其中,一种变喷结构包括支撑单元和喷射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内设置有鼓风部件,所述支撑单元内部的风道被隔离部件区分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所述喷射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外端,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流调整部件,所述第一气流调整部件能够对自第三风道内吹出的气体的流量和流速进行调整控制;其中,所述鼓风部件将冷空气吹入第一风道,而后经第二风道进入第三风道,最终通过设置于支撑单元外端的喷射单元喷射出去。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气垫式淬火装置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实现气垫式淬火装置的智能化和物料自动化抑振控制,保证气垫式淬火装置高效、高值的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喷结构、气垫式淬火装置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冶金领域中的铝带淬火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铝带和铝箔淬火热处理的铝带消振装置。
技术介绍
气垫式淬火装置具有生产过程复杂、设计难度高和自动化过程控制难度大的特点。目前气垫式淬火装置被国外几个大型公司垄断,国内尚未将气垫式淬火装置成功应用于工业现场中。气垫式淬火装置的生产过程涉及流体区域、固体区域和温度场之间的复杂耦合过程。进口气垫式淬火设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和预报参数经常依赖人工设定、人工干预和人工记录,影响气垫式淬火产品的质量和工艺稳定性,限制了气垫式淬火装置高效和稳定的运行,因此气垫式淬火装置的智能控制是制约气垫式淬火装置的一个关键问题。在生产过程中,气垫式淬火装置内物料容易产生振动,振动剧烈时,会导致物料与上下喷嘴的壁面接触而被划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物料断裂。并且铝合金对热处理过程中的温度精确度要求较高,使物料的振动幅值在合理的范围内是物料达到设定工艺温度的一个前提保证条件。然而物料的热处理耦合过程涉及流-固-温度三场耦合过程,因此,淬火装备对物料振动的抑制功能是气垫式淬火装置正常生产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关键难点。现有的铝带材的气垫式无接触淬火热处理装置具有表面质量好、产品质量高的特点,对于薄规格带材的淬火热处理上具有其他传统热处理炉无可比拟的优点。然而气垫炉生产过程中漂浮的铝带会发生振动,使铝带与设备上下壁面接触而被划伤,甚至引起铝带断带,该问题一直制约着气垫式淬火装备的生产过程。因此,开发一种具有抑振功能的气垫式淬火装置,就成为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鉴于上述和/或现有变喷结构以及对所述变喷结构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改变气流压力的变喷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喷结构,包括支撑单元和喷射单元,所述支撑单元内设置有鼓风部件,所述支撑单元内部的风道被隔离部件区分为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所述喷射单元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外端,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流调整部件,所述第一气流调整部件能够对自第三风道内吹出的气体的流量和流速进行调整控制;其中,所述鼓风部件将冷空气吹入第一风道,而后经第二风道进入第三风道,最终通过设置于支撑单元外端的喷射单元喷射出去。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喷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支撑单元内部还设置有第二气流调整部件,所述第二气流调整部件包括不同形状且开孔率不同、从而能够对气流产生影响的第二均流板和与所述第二均流板相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能够调整第二均流板与气流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喷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气流调整部件包括不同形状且开孔率不同、从而能够对气流产生影响的第一均流板和与所述第一均流板相连接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能够调整第一均流板与气流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喷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二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外部,其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杆,第二均流板一端与第二联动杆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第二联动杆通过第二链条组件活动相连,第二驱动电机驱动后使得第二驱动杆转动,从而通过第二链条组件将运动传递至第二联动杆,最终带动第二均流板实现与气流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喷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的外部,其上设置有第一驱动杆,第一均流板一端与第一联动杆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第一联动杆通过第一链条组件活动相连,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后使得第一驱动杆转动,从而通过第一链条组件将运动传递至第一联动杆,最终带动第一均流板实现与气流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变喷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气流调整部件内设置有多个第一均流板,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一气流调整部件内的多个第一均流板按不同高度分层次设置,每个第一驱动电机驱动同一层次的多个第一均流板。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垫式淬火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垫式淬火装置,其包括变喷结构;以及,将所述变喷结构装载于其内部的箱体单元;所述箱体单元与所述变喷结构形成回风道,两两所述变喷结构成对称设置于所述箱体单元内部。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垫式淬火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识别单元,其设置于所述气垫式淬火装置内,能够识别所述气垫式淬火装置内物料悬浮状态和悬浮高度,检测出所述物料的漂浮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气垫式淬火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喷射单元内设置有测压元件,当测定压力波动和压力损耗超出设定值,则将第一均流板调整至工作位置,从而调整所述喷射单元内压力的波动值和压力损耗到设定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垫式淬火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用于对铝带气垫淬火过程的抑振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垫式淬火自动控制系统,其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图像识别模块、PLC控制及通讯模块、过程控制模块、界面模块以及优化预报模块,其中,数据采集模块采集通过上测压元件或下测压元件在内的测压元件测定的所述气垫式淬火装置内各处的压力值,以及采集通过测温元件测定的所述气垫加热装置内各处的温度值,并反馈至所述PLC控制及通讯模块;图像识别模块通过的识别单元测定物料挠度,并反馈至所述过程控制模块;PLC控制及通讯模块将获取的压力值和温度值反馈至所述过程控制模块;过程控制模块将获取的所述压力值、温度值以及物料挠度反馈至所述界面模块和优化预报模块中,分别进行互动操作和获得优化的工艺参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变喷结构、气垫式淬火装置及系统,该系统充分考虑当前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实现气垫式淬火装置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实现气垫式淬火装置的智能化和物料自动化抑振控制,保证气垫式淬火装置高效、高值的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喷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喷结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1或图2所示实施例中所述喷射单元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垫式淬火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气垫式淬火自动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所示实施例中所述气垫式淬火自动控制系统的框架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所示实施例所述过程控制模块中各个模型运作方法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图6所示实施例所述界面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6所示实施例所述过程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喷结构、气垫式淬火装置及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喷结构,包括支撑单元(100)和喷射单元(200),所述支撑单元(100)内设置有鼓风部件(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00)内部的风道(103)被隔离部件(102)区分为第一风道(103a)、第二风道(103b)和第三风道(103c);所述喷射单元(200)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0)的外端,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流调整部件(201),所述第一气流调整部件(201)能够对自第三风道(103c)内吹出的气体的流量和流速进行调整控制;其中,所述鼓风部件(101)将冷空气吹入第一风道(103a),而后经第二风道(103b)进入第三风道(103c),最终通过设置于支撑单元(100)外端的喷射单元(200)喷射出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喷结构,包括支撑单元(100)和喷射单元(200),所述支撑单元(100)内设置有鼓风部件(10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100)内部的风道(103)被隔离部件(102)区分为第一风道(103a)、第二风道(103b)和第三风道(103c);所述喷射单元(200)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0)的外端,且其内部设置有第一气流调整部件(201),所述第一气流调整部件(201)能够对自第三风道(103c)内吹出的气体的流量和流速进行调整控制;其中,所述鼓风部件(101)将冷空气吹入第一风道(103a),而后经第二风道(103b)进入第三风道(103c),最终通过设置于支撑单元(100)外端的喷射单元(200)喷射出去;所述支撑单元(100)内部还设置有第二气流调整部件(104),所述第二气流调整部件(104)包括不同形状且开孔率不同、从而能够对气流产生影响的第二均流板(104a)和与所述第二均流板(104a)相连接的第二驱动电机(104b),第二驱动电机(104b)能够调整第二均流板(104a)与气流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第二驱动电机(104b)设置于所述支撑单元(100)的外部,其上设置有第二驱动杆(104b-1),第二均流板(104a)一端与第二联动杆(104a-1)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杆(104b-1)与所述第二联动杆(104a-1)通过第二链条组件(104c)活动相连,第二驱动电机(104b)驱动后使得第二驱动杆(104b-1)转动,从而通过第二链条组件(104c)将运动传递至第二联动杆(104a-1),最终带动第二均流板(104a)实现与气流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第二驱动电机(104b)、第二均流板(104a)以及第二链条组件(104c)均为多个,第二驱动电机(104b)根据测压元件测得的数据对第二均流板(104a)进行调整,从而调整气流的压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调整部件(20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