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章地专利>正文

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8462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09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包括圆弧状的气缸、多根双曲柄和二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气缸设于机体内,气缸和机体上设有相配合的进排气口;所述气缸内活动设有两组活塞组,且活塞组的外圆周上均匀的设有四个活塞;活塞组之间轴向间隔设置;通过活塞组将气缸对称分隔成8个可变容积工作腔;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固定于机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两组活塞组在一个圆弧状气缸内转动,通过连杆、双曲柄直接使行星齿轮机构输出动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发挥了传统发动机和转子发动机的特长,使气体膨胀力直接传递给输出轴输出动力,活塞在气缸内旋转作功,增加了作功次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活塞发动机领域,具体是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四冲程活塞往复式发动机是气体的膨胀力推动活塞作往复运动,再通过连杆把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曲柄的旋转运动。这种发动机的主要缺点是1、结构复杂、体积大,热效率低,2、换气机构复杂,做圆周运动时存在死点,3、曲柄连杆机构中活塞的往复运动引起的往复惯性力和惯性力矩不能得到完全平衡。为了克服缺点,科学家经过精心研究专利技术了一种转子发动机,直接通过转子在汽缸内的旋转来带动发动机的主轴旋转,比往复式发动机体积小、重量轻、且结构简单,在扭矩输出上也较均匀而且可以达到较高的转速。但是该发动机的燃烧室不太有利于燃料的燃烧和扩散,因此耗油高且尾气排放污染物较多,严重限制了该发动机的推广和运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包括圆弧状的气缸、多根双曲柄和二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气缸设于机体内,气缸和机体上设有相配合的进排气口;所述气缸内活动设有两组活塞组,且活塞组的外圆周上均匀的设有四个活塞;活塞组之间轴向间隔设置;通过活塞组将气缸对称分隔成8个可变容积工作腔;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固定于机体上: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安装在行星齿轮座的凸块上;行星齿轮座中心位置安装在输出轴上,且行星齿轮座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有8个凸块,凸块上安装有行星齿轮和小齿轮;且行星齿轮与小齿轮同轴固定;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分别安装于机体的左、右两侧,且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通过输出轴安装于机体中心处;所述双曲柄的第一曲柄在行星齿轮偏移中心位置上活动安装有小曲轴齿轮,双曲柄的第二曲柄为曲轴齿轮中心位置固定的小曲轴;且小曲轴齿轮与小齿轮啮合联动,使之行星齿轮转动时小曲轴也随之转动,所述小曲轴与连杆连接,所述连杆与活塞组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双曲柄的行星齿轮、小齿轮、小曲轴齿轮、小曲轴为一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两组活塞组在一个圆弧状气缸内转动,通过连杆、双曲柄直接使行星齿轮机构输出动力,本专利技术充分发挥了传统发动机和转子发动机的特长,使气体膨胀力直接传递给输出轴输出动力,活塞在气缸内旋转作功,增加了作功次数,活塞转一周就可完成作功16次,增设小曲轴使气缸内恒定容积的转角增大,使燃烧气体混合更均匀,燃烧更充分;活塞对行星齿轮推动力的传动角较大,并直接推动输出轴转动,提高了发动机的输出扭矩;两个活塞组、双曲柄和两套行星齿轮机构都是同心转动,克服了往复惯性力,均匀地输出扭矩;活塞在旋转过程中就能完成工作循环,所以取消了传统的进排气机构,使结构更简单;行星齿轮机构可变换由行星齿轮座或太阳轮输出扭矩,简化了变速装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的正时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的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的行星齿轮机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的活塞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的双曲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1-气缸、2-机体、3-活塞组、4-活塞、5-连杆、6_小曲轴、7_小曲轴齿轮、8_小齿轮、9-齿圈、I O-行星齿轮、11-行星齿轮座、12-凸块、13-太阳轮、14-输出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包括圆弧状的气缸1、双曲柄和二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气缸I设于机体2内,气缸I和机体2上设有相配合的进排气口;所述气缸I内设有两组活塞组3,且活塞组3的外圆周上均匀的设有四个活塞4;活塞组3之间轴向间隔设置;通过活塞组3将气缸I对称分隔成8个可变容积工作腔;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9固定于机体2上;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10安装在行星齿轮座11的凸块12上;行星齿轮座11中心位置安装在输出轴14上,且行星齿轮座11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有8个凸块12,凸块12上安装有行星齿轮10和小齿轮8;且行星齿轮10与小齿轮8同轴固定;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分别安装于机体2的左、右两侧;且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13通过输出轴14安装于机体2中心处。所述双曲柄的第一曲柄在行星齿轮10偏移中心位置上活动安装有小曲轴齿轮7,双曲柄的第二曲柄为曲轴齿轮7中心位置固定的小曲轴6;且小曲轴齿轮7与小齿轮8啮合联动,使之行星齿轮10转动时小曲轴6也随之转动,所述小曲轴6与连杆5连接,所述连杆5与活塞组3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气体膨胀时一方面推一只活塞4,活塞4推动连杆5,连杆5推动小曲轴6,小曲轴6带动小曲轴齿轮7转动,小曲轴齿轮7处在齿圈9一侧,其推力处在行星齿轮10的外侧与齿圈9啮合,因齿圈9固定于机体2上,行星齿轮10不能转动,暂时为静止状态。而另一只活塞4拉动小曲轴齿轮7时、小曲轴齿轮7处在太阳轮13—侧,其拉力处在行星齿轮10的内侧与太阳轮13啮合,因没有阻力使行星齿轮10转动,带动行星齿轮座11和太阳轮13转动,太阳轮13的转动又带动前一只行星齿轮10的内侧,使前一只行星齿轮10也跟着同向转动,完成整套活塞的单向转动,在行星齿轮10转过180度,行星齿轮座11转过45度时,活塞4间的工作容积处于最大值,完成了作功冲程。继续转动用行星齿轮10、太阳轮13、输出轴14的旋转惯性力完成排气、进气、压缩冲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主权项】1.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弧状的气缸(I)、多根双曲柄和二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气缸(I)设于机体(2)内,气缸(I)和机体(2)上设有相配合的进排气口;所述气缸(I)内活动设有两组活塞组(3),且活塞组(3)的外圆周上均匀的设有四个活塞(4);活塞组(3)之间轴向间隔设置;通过活塞组(3)将气缸(I)对称分隔成8个可变容积工作腔;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9)固定于机体(2)上;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10)安装在行星齿轮座(11)的凸块(12)上;行星齿轮座(11)中心位置安装在输出轴(14)上,且行星齿轮座(11)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有8个凸块(12),凸块(12)上安装有行星齿轮(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塞旋转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弧状的气缸(1)、多根双曲柄和二组行星齿轮机构,所述气缸(1)设于机体(2)内,气缸(1)和机体(2)上设有相配合的进排气口;所述气缸(1)内活动设有两组活塞组(3),且活塞组(3)的外圆周上均匀的设有四个活塞(4);活塞组(3)之间轴向间隔设置;通过活塞组(3)将气缸(1)对称分隔成8个可变容积工作腔;所述行星齿轮机构的齿圈(9)固定于机体(2)上;行星齿轮机构的行星齿轮(10)安装在行星齿轮座(11)的凸块(12)上;行星齿轮座(11)中心位置安装在输出轴(14)上,且行星齿轮座(11)的外圆周上均匀分布有8个凸块(12),凸块(12)上安装有行星齿轮(10)和小齿轮(8);且行星齿轮(10)与小齿轮(8)同轴固定;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分别安装于机体(2)的左、右两侧,且行星齿轮机构的太阳轮(13)通过输出轴(14)安装于机体(2)中心处;所述双曲柄的第一曲柄在行星齿轮(10)偏移中心位置上活动安装有小曲轴齿轮(7),双曲柄的第二曲柄为曲轴齿轮(7)中心位置固定的小曲轴(6);且小曲轴齿轮(7)与小齿轮(8)啮合联动,所述小曲轴(6)与连杆(5)连接,所述连杆(5)与活塞组(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章地
申请(专利权)人:胡章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