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或电视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6424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09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模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或电视机。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包括背板,套设于背板外周的中框,及设置于中框和背板之间的超薄导光板,超薄导光板一端的端部与正对于该端部的背板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反射灯罩,反射灯罩内设置有常规灯珠,超薄导光板的该端部伸入于反射灯罩内并与常规灯珠相正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或电视机,通过在超薄导光板一端的端部与背板之间设置反射灯罩,并将该端部伸入反射灯罩内且与常规灯珠相正对,如此,提高了常规灯珠光线利用率,使超薄导光板配合常规灯珠的设计实现了正常化流明,这样无需增加膜片来提高流明以达到显示要求亮度而实现超薄化,减少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模组的
,尤其涉及一种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或电视机
技术介绍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显示产品越来越追求薄型化和超薄型化,且超薄型化竞争已愈演愈烈,不论是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还是电视机,乃至科教产品也都在追求薄型化和超薄型化。目前显示模组中,超薄导光板需配合使用对应的超薄灯珠,而超薄灯珠的结构及流明均受限制。比如:与厚度为1.5T/1.0T/0.8T/0.6T (T代表mm,毫米)的超薄导光板对应使用的灯珠需要为超薄灯珠,这里所指的超薄灯珠,其宽度通常为1.0mm/0.8mm/0.6mm/0.4mm,由此可见,超薄灯珠的宽度需要远小于超薄导光板的厚度,这样,超薄灯珠产出及灯珠流明数均较低,进而无法直接很好的应用,而需通过增加膜片,甚至是增加3M的DBEF(反射偏光片)配合使用以提高整体亮度,如此,使得整个模组成本大幅增加。因此,如何提出一种超薄导光板配合常规灯珠的超薄显示模组结构是业内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或电视机,实现了超薄导光板配合常规灯珠设计的正常化流明,无需增加膜片来提高流明以达到显示要求亮度而实现超薄化,有效减少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薄显示模组结构,用于显示器或电视机中,所述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包括背板,套设于所述背板外周的中框,以及设置于所述中框和所述背板之间的超薄导光板,所述超薄导光板一端的端部与正对于该端部的所述背板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反射灯罩,所述反射灯罩内设置有常规灯珠,所述超薄导光板的所述端部伸入于所述反射灯罩内并与所述常规灯珠相正对。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灯罩一侧具有开口,所述超薄导光板的所述端部穿过所述开口并伸入所述反射灯罩内。进一步地,所述反射灯罩包括基部,以及由所述基部上朝向一侧延伸形成的并与所述基部贯通的锥状部,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锥状部的外端上。进一步地,所述基部内设置有灯板,所述常规灯珠一端固定于所述灯板表面,另一端伸入于所述锥状部内。进一步地,所述常规灯珠为LED发光芯片。进一步地,所述常规灯珠为4014灯珠或者7020灯珠。 进一步地,所述超薄导光板的厚度包括0.6mm、0.8mm、1.0mm以及1.5mm。进一步地,所述背板的外周向外凸设有凸起,所述中框的外周开设有适配于所述凸起的定位槽,所述凸起卡入所述定位槽内形成定位。进一步地,所述超薄显示模组结构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中框外周的前框,夹设于所述前框与所述中框之间的液晶面板,铺设于所述背板与所述超薄导光板的背侧之间的反射片,以及铺设于所述超薄导光板的正面侧的扩散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器或电视机,包括超薄显示模组结构,所述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包括背板,套设于所述背板外周的中框,以及设置于所述中框和所述背板之间的超薄导光板,所述超薄导光板一端的端部与正对于该端部的所述背板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反射灯罩,所述反射灯罩内设置有常规灯珠,所述超薄导光板的所述端部伸入于所述反射灯罩内并与所述常规灯珠相正对。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及显示器或电视机,其超薄显示模组结构通过在超薄导光板一端的端部与正对于该端部的背板的内侧面之间设置反射灯罩,并将该端部伸入于反射灯罩内且与常规灯珠相正对,这样,常规灯珠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直接射入超薄导光板内,另一部分经反射灯罩反射后再射入超薄导光板内,如此,提高了常规灯珠的光线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模组整体亮度,使得超薄导光板配合常规灯珠的设计实现了正常化流明,这里,无需通过增加膜片来提高流明以达到显示要求亮度而实现超薄化,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超薄显示模组结构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灯条、超薄导光板和反射灯罩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灯条、超薄导光板和反射灯罩装配后发光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其用于显示器或电视机中。具体地,该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可包括背板1、中框2以及超薄导光板3,其中,中框2套设在背板1的外周并与其固定连接,超薄导光板3固定设置在中框2和背板1之间,这里,超薄导光板3与背板1之间设置有反射灯罩4,此处,反射灯罩4内表面具有反射层,且该反射灯罩4具体位于超薄导光板3—端的端部与正对于该端部的背板1的内侧面之间,另外,该反射灯罩4内设置有常规灯珠51,同时,超薄导光板3的该端部伸入于反射灯罩4内并与该常规灯珠51相正对。通电后,常规灯珠51发出的光线一部分直接射入超薄导光板3内,另一部分经反射灯罩4反射后再射入超薄导光板3内,如此,提高了常规灯珠51的光线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模组的整体亮度。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其具有如下特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其通过在超薄导光板3—端的端部与正对于该端部的背板1的内侧面之间设置反射灯罩4,并将该端部伸入于该反射灯罩4内且与常规灯珠51相正对,这样,使得常规灯珠51发出的光线能够一部分直接射入超薄导光板3内,另一部分经反射灯罩4反射后再射入超薄导光板3内,如此,提高了常规灯珠51的光线利用率,从而提高了模组的整体亮度,使得超薄导光板3配合常规灯珠51的设计实现了正常化流明,无需通过增加膜片来提高流明以达到显示要求亮度而实现超薄化,减少了生产成本。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反射灯罩4一侧具有开口40,上述超薄导光板3的靠近上述常规灯珠51的端部穿过该开口40并伸入反射灯罩4内,如此,通电后,该常规灯珠51发出光线,该光线的一部分直接射入超薄导光板3内,另一部分经反射灯罩4的内壁反射后再射入超薄导光板3内。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上述反射灯罩4可包括基部41以及锥状部42,这里,基部41贴靠在上述背板1的内侧面上,锥状部42由基部41上朝向一侧延伸形成,且该锥状部42基部41贯通,另外,上述开口40开设在该锥状部42的外端上。此处,锥状部42的截面轮廓呈类锥状,这样使得常规灯珠51发出部分光线可有效地反射,从而提高了常规灯珠51发出光线进入超薄导光板3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了模组整体亮度。当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在本发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超薄显示模组结构,用于显示器或电视机中,所述超薄显示模组结构包括背板,套设于所述背板外周的中框,以及设置于所述中框和所述背板之间的超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超薄导光板一端的端部与正对于该端部的所述背板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反射灯罩,所述反射灯罩内设置有常规灯珠,所述超薄导光板的所述端部伸入于所述反射灯罩内并与所述常规灯珠相正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文昭君周俊强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