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55845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09 18: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容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带(10),该第一带(10)包括固定至对容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F)的第一被固定部(12)、从第一被固定部延伸并且朝向支承构件按压容器的第一按压部(11)、以及从第一按压部延伸并且未固定至支承构件的第一远端部(13);将用于容器的按压力提供至第一带的迫压部(30);将第一被固定部固定至支承构件的第一固定部(20);第二带(50),该第二带(50)包括固定至支承构件或第一带的第二被固定部(52)、从第二被固定部延伸并且按压容器的第二按压部(51)、以及从第二按压部延伸并且未固定至支承构件的第二远端部(53);以及将第二被固定部固定至支承构件或第一带的第二固定部(3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器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12-081807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多个带将容器固定至车辆框架构件的技术。更具体地,带中的每个带的一端固定至车辆框架构件,而另一端通过卷簧朝向车辆框架构件进行迫压,使得容器通过带固定至车辆框架构件。优选的是防止以如上所述的方式固定至车辆框架构件的容器在例如振动或冲击施加至车辆框架构件时抵靠车辆框架构件颤动。因而,优选的是通过使用具有大迫压力的弹性体由带朝向车辆框架构件迫压容器。然而,具有大迫压力的弹性体具有大的尺寸。因而,整个装置的尺寸会由于采用如上所述具有大迫压力的弹性体而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抑制其尺寸增大的容器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是容器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带,该第一带包括第一被固定部、第一按压部、以及第一远端部,第一被固定部固定至对容器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第一按压部从第一被固定部延伸并且朝向支承构件按压容器,第一远端部从第一按压部延伸并且未固定至支承构件;迫压部,该迫压部将用于容器的按压力提供至第一带;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固定部将第一带的第一被固定部固定至支承构件;第二带,该第二带包括第二被固定部、第二按压部以及第二远端部,第二被固定部固定至支承构件或第一带,第二按压部从第二被固定部延伸并且按压容器,第二远端部从第二按压部延伸并且未固定至支承构件;以及第二固定部,该第二固定部将第二被固定部固定至支承构件或第一带,其中,第二带的第二按压部在第一按压部的一部分与容器之间延伸并且通过第二按压部自身的弹性力按压容器,并且第一带的从第一被固定部延伸至第一远端部的方向与第二带的从第二被固定部延伸至第二远端部的方向相反。当用于使容器与支承构件分开的力施加至容器时,带中的每个带的远端部试图关于被固定部侧的位置摆动,并且容器试图在从被固定部至远端部的方向上沿着带中的每个带的按压部的内表面旋转。然而,第一带的从第一被固定部延伸至第一远端部的方向与第二带的从第二被固定部延伸至第二远端部的方向相反。因此,第一带和第二带试图摆动的方向彼此相反。因此,容器因第一带的摆动的旋转方向和容器因第二带的摆动的旋转方向彼此相反。因而,即使当用于使容器与支承构件分开的力施加至容器时,也能够抑制容器T的旋转。为了容器可以在以如上所述的方式抑制容器的旋转的状态下与支承构件分开,容器需要施加超过在容器与第一带的按压部之间以及容器与第二带的按压部之间产生的静摩擦力的力以使容器在第一带和第二带上滑动。静摩擦力产生于其旋转被抑制的容器与如上所述的第一带和第二带之间,使得容器抵靠支承构件的颤动得到抑制。因此,可以在不增大对第一带进行迫压的迫压部的迫压力的情况下抑制容器的颤动。此外,第二带的第二按压部在第一按压部的一部分与容器之间延伸并且通过第二按压部自身的弹性力按压容器。因而,第二带的弹性力和通过迫压部提供的第一带的按压力均施加至容器。因此,可以在不增大对第一带进行迫压的迫压部的迫压力的情况下抑制容器的颤动。因而,抑制了迫压部的尺寸的增大并且还可以抑制容器固定装置的尺寸的增大。第一按压部可以包括直接按压部和间接按压部,直接按压部位于第一被固定部侧并且在直接按压部与容器之间未设置有第二按压部的情况下按压容器,间接按压部位于第一远端部侧并且在间接按压部与容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按压部的情况下按压容器。迫压部可以包括弹性体和支承轴,弹性体通过迫压第一远端部对第一带提供按压力,支承轴保持弹性体并且在穿过第一远端部的同时固定至支承构件使得第一远端部能够在支承轴上滑动,第二固定部可以是支承轴,并且第二被固定部可以通过支承轴固定至支承构件。第一被固定部和第二被固定部以及第一按压部和第二按压部可以绕容器的外周缘卷绕,并且第二被固定部可以固定至第一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个方面,可以提供一种抑制其尺寸增大的容器固定装置。【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将在下面参照附图进行描述,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是安装在车辆中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图3是在对比示例的固定装置中的容器的颤动的说明性示意图;图4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截面图;图5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图6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的示意性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方式对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描述。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装置1的俯视图。图2是沿图1中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固定装置1包括两组带10和50、固定机构20、以及迫压机构30。所述两组构件沿容器T的纵向方向并排地布置,并且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相同的功能。容器T容置在凹入部R中,凹入部R形成在车辆(未示出)的平台F的上表面中使得能够容置容器。容器T通过带10、50固定。容器T固定至平台F使得纵向方向与水平方向对准。平台F是对容器T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的示例。容器T储存高压下的氢气。储存于容器T中的氢气供给至安装在车辆中的燃料电池(未示出)。容器T由树脂制成并且具有筒形形状。在容器T的一端侧部上设置有由金属制成的阀座V,并且阀座V连接至将氢气供应至燃料电池的管(未示出)。带10按压容器T的周缘的上半部分。带50在带10与容器T之间延伸。带50按压容器T的上侧上的约四分之一周缘,并且因而比带10短。带10、50均由金属制成,并且是第一带和第二带的示例。尽管在带10、50与容器T之间设置有橡胶片(未示出),但可以不设置橡胶片。带10包括近端部12、弯曲部11、以及远端部13,其中,近端部12固定至平台F,弯曲部11从近端部12延伸使得能够沿着容器T的外周缘弯曲,远端部13从弯曲部11沿离开容器T的方向延伸。平台F包括凹入部R和沿水平方向延伸的平直部H2、H3,其中,凹入部R位于平直部H2、H3之间。带10的近端部12通过固定机构20固定至平台F的平直部H2。迫压机构30固定至平台F的平直部H3,并且朝向平台F迫压带10的远端部13。也就是说,固定机构20和迫压机构30横过容器T彼此相对地定位。带50包括近端部52、弯曲部51、以及远端部53,其中,近端部52固定至平台F,弯曲部51从近端部52延伸使得能够沿着容器T的外周缘弯曲,远端部53从弯曲部51延伸。如稍后将详细描述的,近端部52通过迫压机构30的螺栓31固定至平台F的平直部H3。近端部52是固定至支承构件的第二被固定部的示例。弯曲部51按压容器T的外周缘的约四分之一的部分,并且比带10的弯曲部11短。远端部53靠近在容器T的竖向方向上的上部定位。弯曲部51和远端部53位于带10的弯曲部11的一部分与容器T之间。带50在带50通过容器T弹性变形使得能够独立地按压容器T的状态下固定至平台F。因此,容器T被施加有带10的按压力和由带50自身的弹性力得到的按压力。也就是说,弯曲部51是从第二被固定部延伸并且按压容器的第二按压部的示例。远端部53是从第二按压部延伸并且未固定至支承构件的第二远端部的示例。带10的近端部12和带50的近端部52横过容器T彼此相对地定位。尽管带10、50具有相同的宽度,但带10、50也可以具有不同的宽度。如图2中所示,固定机构20包括螺栓21和螺母2N。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带(10;10b),所述第一带(10;10b)包括第一被固定部(12;BR)、第一按压部(11;11b)以及第一远端部(13;13b),所述第一被固定部(12;BR)固定至对容器(T)进行支承的支承构件(F;Fa;Fb,B;Fc,B),所述第一按压部(11;11b)从所述第一被固定部延伸并且朝向所述支承构件按压所述容器的外周缘,所述第一远端部(13;13b)从所述第一按压部延伸并且未固定至所述支承构件;迫压部(30;30b),所述迫压部(30;30b)将用于所述容器的按压力提供至所述第一带;第一固定部(20;W1),所述第一固定部(20;W1)将所述第一带的所述第一被固定部固定至所述支承构件;第二带(50;50b),所述第二带(50;50b)包括第二被固定部(52;W2)、第二按压部(51;51b)以及第二远端部(53;53b),所述第二被固定部(52;W2)固定至所述支承构件或所述第一带,所述第二按压部(51;51b)从所述第二被固定部延伸并且按压所述容器,所述第二远端部(53;53b)从所述第二按压部延伸并且未固定至所述支承构件;以及第二固定部(31;W2),所述第二固定部(31;W2)将所述第二被固定部固定至所述支承构件或所述第一带,其中,所述第二带的所述第二按压部在所述第一按压部的一部分与所述容器之间延伸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按压部自身的弹性力按压所述容器,并且所述第一带的从所述第一被固定部延伸至所述第一远端部的方向与所述第二带的从所述第二被固定部延伸至所述第二远端部的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茂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