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运送下线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下线生产线,运送下线装置,包括:支撑部;吸附传送部,可活动地设置于支撑部上,吸附传送部具有吸附并承载产品的第一位置和具有将吸附并承载的产品传送至下游生产线的第二位置,吸附传送部位于第一位置时,吸附传送部与支撑部具有夹角,吸附传送部位于第二位置时,吸附传送部与支撑部相平行。采用吸附传送部实现产品的自动下线传送,使得该运送下线装置完全取代了原有的作业人员,有效的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运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运送下线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下线生产线。
技术介绍
在钣金顶盖喷涂作业中,顶盖挂在挂架上(每个挂架有三个顶盖)进入喷涂区中喷塑。完成喷塑后输送到预装区旁,由一位员工人工取挂下线,放在预装线上进行预装。挂架输送频率12s,人工取料频率约2s—个。频率很高,而且顶盖较重,造成人员的劳动强度过大。现有技术中采取人工下线方式,不仅增加了作业人员的劳动量,还降低了生产速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送下线装置及具有其的自动下线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下线方式给作业人员造成劳动强度过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运送下线装置,包括:支撑部;吸附传送部,可活动地设置于支撑部上,吸附传送部具有吸附并承载产品的第一位置和具有将吸附并承载的产品传送至下游生产线的第二位置,吸附传送部位于第一位置时,吸附传送部与支撑部具有夹角,吸附传送部位于第二位置时,吸附传送部与支撑部相平行。进一步地,吸附传送部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可滑动地设置于支撑部上,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相连接,第一支撑架可翻转地设置于第二支撑架上。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包括:第一传送导轨,与第二支撑架相铰接;第二传送导轨,与第一传送导轨相对设置;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的另一端与第二传送导轨相连接,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二传送导轨以使第一支撑架转动。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还包括:连接杆,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传送导轨相连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传送导轨相连接,第一驱动部的另一端与连接杆相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还包括:传送带,传送带为两个,两个传送带分别设置于第一传送导轨和第二传送导轨上;安装板,设置于第一传送导轨和第二传送导轨之间。进一步地,第一支撑架还包括:永磁体,永磁体为多个,多个永磁体均匀地设置于安装板上以使产品吸附在第一支撑架的外侧上;步进电机,设置于第一传送导轨或第二传送导轨上,步进电机驱动传送带转动。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架包括:第一滑轨,第一滑轨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相连接;第二滑轨,第二滑轨与第一滑轨平行设置,第二滑轨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架相连接。进一步地,第二支撑架还包括:固定架,设置于第二支撑架的远离第一支撑架的一侧,第一驱动部的另一端设置于固定架上。进一步地,运送下线装置还包括与吸附传送部处于第一位置时相配合的顶升部,顶升部沿竖直方向的高度可调地设置于支撑部上,当顶升部竖直升起时,顶升部将产品卸载至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吸附传送部上。进一步地,顶升部包括:顶升支架,设置于支撑部上;支撑台,设置于顶升支架上;顶升台,高度可调地设置于支撑台上,当顶升台竖直升起时,顶升台将产品卸载至处于第一位置时的吸附传送部上。进一步地,顶升部还包括: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的一端设置于支撑台上,第二驱动部的另一端与顶升台驱动连接以使顶升台上升或下降。进一步地,顶升部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为多个,多个支撑件的一端与顶升支架相连接,多个支撑件的另一端与顶升台相连接。进一步地,顶升台包括:顶升台本体,具有容纳槽;随动滚筒,可转动地设置于容纳槽中。进一步地,支撑部包括:支撑架,顶升部设置于支撑架的其中一个侧面上;吸附传送部设置于支撑架的顶部,吸附传送部具有靠近顶升部的第一位置和远离顶升部的第二位置。进一步地,支撑部还包括:滑动导轨,设置于支撑架的顶部上,吸附传送部与滑动导轨相连接;第三驱动部,第三驱动部的一端设置于支撑架上,第三驱动部的另一端与吸附传送部相连接,第三驱动部驱动吸附传送部靠近或远离顶升部。进一步地,滑动导轨包括:第一滑动导轨,设置于支撑架上,第一滑动导轨的一端朝向顶升部设置,第一滑动导轨的另一端远离顶升部设置;第二滑动导轨,与第一滑动导轨平行地设置于支撑架上,吸附传送部沿第一滑动导轨和第二滑动导轨的轴线方向朝向顶升部移动。进一步地,支撑部的底部具有滚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下线生产线,包括运送下线装置,运送下线装置为上述的运送下线装置。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运送下线装置。该运送下线装置包括支撑部、吸附传送部,吸附传送部可活动地设置于支撑部上。吸附传送部具有吸附并承载产品的第一位置和具有将吸附并承载的产品传送至下游生产线的第二位置,吸附传送部位于第一位置时,吸附传送部与支撑部具有夹角,吸附传送部位于第二位置时,吸附传送部与支撑部相平行。采用吸附传送部实现产品的自动下线传送,使得该运送下线装置完全取代了原有的作业人员,有效的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吸附传送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吸附传送部的侧视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顶升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支撑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吸附传送部、顶升部和支撑部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图5的主视图;图7示出了图5的侧视图;以及图8示出了图5的俯视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支撑部;11、支撑架;12、滑动导轨;121、第一滑动导轨;13、第三驱动部;14、滚轮;122、第二滑动导轨;20、吸附传送部;21、第一支撑架;211、第一传送导轨;212、第二传送导轨;213、第一驱动部;214、连接杆;22、第二支撑架;221、第一滑轨;222、第二滑轨;223、固定架;23、传送带;24、安装板;25、永磁体;26、步进电机;30、顶升部;31、顶升支架;32、支撑台;33、顶升台;331、顶升台本体;332、容纳槽;333、随动滚筒;34、第二驱动部;35、支撑件;40、顶盖。【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运送下线装置。如图5所示,该运送下线装置包括支撑部10、吸附传送部20,吸附传送部20可活动地设置于支撑部10上。吸附传送部20具有吸附并承载产品的第一位置和具有将吸附并承载的产品传送至下游生产线的第二位置,吸附传送部20位于第一位置时,吸附传送部20与支撑部10具有夹角,吸附传送部20位于第二位置时,吸附传送部20与支撑部10相平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吸附传送部20实现产品的自动下线传送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送下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10);吸附传送部(20),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0)上,所述吸附传送部(20)具有吸附并承载产品的第一位置和具有将吸附并承载的所述产品传送至下游生产线的第二位置,所述吸附传送部(20)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吸附传送部(20)与所述支撑部(10)具有夹角,所述吸附传送部(20)位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吸附传送部(20)与所述支撑部(10)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星,封波,贾玉龙,陈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电器武汉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