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扰流持液层的脱硫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5486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11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扰流持液层的脱硫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吸收塔塔体内具有喷淋层,在喷淋层下方设置扰流持液层,所述扰流持液层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若干层扰流层,每层扰流层又由多根相互平行的扰流柱组成,每层扰流层中的多根扰流柱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设置;上下相邻的两层扰流层中的扰流柱相互平行并交错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具有扰流持液层的脱硫吸收塔,喷淋液会在扰流柱表面和扰流柱之间形成一个持液层,同时对进入吸收塔的烟气进行整流,保证了在整个吸收塔截面上烟气分布的均匀性,增强了烟气在吸收区的湍流强度,强化了气液传质效果,提高了脱硫效率和除尘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湿法烟气脱硫的烟气吸收塔,特别是一种具有扰流持液层的脱硫吸收塔,属于环保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因其脱硫效率高、运行稳定、吸收剂价格低廉易得等优势,占据了火电厂烟气脱硫大部分市场。吸收塔是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主体和核心设备,吸收塔的性能与造价在脱硫系统设计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气液接触型式的不同,可以把湿法脱硫的吸收塔分为喷淋塔、填料塔、鼓泡塔、液柱塔四种型式。由于喷淋塔结构简单、操作与维护方便、气液接触良好、脱硫效率高而且在工程上的应用比较成熟,因此,喷淋塔是目前脱硫工艺的主流塔型,吸收区普遍采用空塔喷淋的方式。普通的烟气喷淋吸收塔自下而上依次是浆液池区、烟气吸收区和除雾区。烟气从烟气吸收区下部进入吸收塔,吸收区内一般设3-5层喷淋管,每个喷淋管布置多个雾化喷嘴,喷淋浆液经雾化喷嘴雾化后向下喷淋并以弥散的雾状下降到浆液池区,与自下而上的烟气接触传质。经过气液接触后的烟气携带大量液滴,通过吸收塔上部除雾区的除雾器截留分离出大部分液滴后排出吸收塔。浆液池的功能是接受和储存吸收浆液,溶解石灰石,鼓风氧化CaS03,结晶生成石膏。在空塔喷淋中,气体和浆液接触通过吸收塔浆液喷雾来完成,烟气与喷淋浆液在吸收区反向接触,烟气中的S02向喷淋浆液中扩散传质的过程对吸收塔脱硫效率起着关键作用。而喷淋浆液对烟气中302的吸收反应速率取决于烟气与浆液的相对速度、有效传质面积、接触时间等多种因素,为使烟气与喷淋浆液充分接触,工程上一般采用多层喷淋的模式,每层喷淋均匀布置大量喷嘴的方式。在脱硫的同时,烟气中的部分微细粉尘也被喷淋浆液捕集,从而实现一定的除尘效果。目前,电厂用煤燃煤含硫量波动较大,经常超出脱硫装置设计值,与此同时,国家对燃煤电厂S02和粉尘的排放标准进一步提高,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对S02的排放标准大幅提高,特别是重点区域内排放浓度不得超过50mg/Nm3甚至更低,粉尘排放不得超过10mg/Nm3甚至更低。这对脱硫吸收塔的脱硫效率及协同除尘效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原有脱硫装置面临增效改造,新建脱硫装置需要选择脱硫效率高、协同除尘效果好、净化深度高的脱硫技术及工艺。现有的在传统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效脱硫技术主要有单塔双循环技术、双塔串联技术、单、双托盘技术等。单塔双循环技术和双塔串联技术具有高效、稳定的优点,但是缺点是造价昂贵,比传统脱硫系统造价提高40-50%;单、双托盘技术托盘制造工艺复杂,造价较高,且易发生堵塞等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以有效提高脱硫效果和除尘效果的具有扰流持液层的脱硫吸收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扰流持液层的脱硫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所述吸收塔塔体内具有喷淋层,其特征在于:在喷淋层下方设置扰流持液层,所述扰流持液层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若干层扰流层,每层扰流层又由多根相互平行的扰流柱组成,每层扰流层中的多根扰流柱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设置,所述扰流柱的两头分别固定在吸收塔塔体内壁上;上下相邻的两层扰流层中的扰流柱相互平行并交错设置。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扰流持液层中平均分布多个模块框架,所述模块框架由四块竖板围绕组成,每个竖板平行于气流方向;所述扰流层上的扰流柱位于模块框架内,扰流柱固定在竖板上;所述模块框架上设置用于固定在吸收塔塔体上的支撑组件。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扰流柱截面直径为40mm?100mm,每层扰流层中相邻的两根扰流柱之间间距为20mm?150mm,上下相邻的两层扰流层之间的间距为40mm?150mmο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模块框架的矩形结构截面的长宽比为1:1?2:1。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在模块框架靠近吸收塔塔体的内壁处设置合金多孔板。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一种具有扰流持液层的脱硫吸收塔,喷淋液会在扰流柱表面和扰流柱之间形成一个持液层,同时对进入吸收塔的烟气进行整流,保证了在整个吸收塔截面上烟气分布的均匀性,增强了烟气在吸收区的湍流强度,强化了气液传质效果,提高了脱硫效率和除尘效果,具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大量的吸收浆液从吸收塔上部的喷淋层下落至扰流持液层,会在扰流柱表面和扰流柱之间形成一个持液层,烟气从扰流柱间隙穿过持液层,实现了气体和浆液最紧密的接触,降低了气液两相的反应阻力,大幅提高了S02去除效率,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对细微粉尘的捕集效果。2.扰流持液层对进入吸收塔的烟气进行整流,保证了在整个吸收塔截面上烟气分布的均匀性,从而使烟气和浆液的接触在整个吸收区域都被优化,提高了整体的脱硫效率和除尘效果。3.由于烟气在经过扰流持液层时流通面积缩小,烟气流速加快,从而增强了烟气在吸收区的湍流强度,强化了气液传质效果,提高了脱硫效率和除尘效果。4.由于柱状扰流持液层有效提高了脱硫和除尘效果,在达到同样的效率要求下,减少了循环浆液重量,大幅降低了系统电耗。5.柱状表面不易集聚浆液颗粒,避免了堵塞现象,同时制造、安装和维护都较为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吸收塔塔体内部示意图;图2是模块框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扰流层俯视图;图4是合金多孔板与模块框架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1-吸收塔塔体,2-喷淋层,3-扰流层,4-扰流柱,5-模块框架,6_支撑组件,7_合金多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扰流脱硫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1,所述吸收塔塔体1内具有喷淋层2,在喷淋层2下方设置扰流持液层,所述扰流持液层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若干层扰流层3,每层扰流层3又由多根相互平行的扰流柱4组成,每层扰流层3中的多根扰流柱4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设置,所述扰流柱4的两头分别固定在吸收塔塔体1内壁上;上下相邻的两层扰流层3中的扰流柱4相互平行并交错设置,即下层扰流层3中的扰流柱4始终保持在上层扰流层3中的相邻两根扰流柱4之间的间隙下方;含S02和微细粉尘的待净化烟气从烟气进口引入吸收塔内,与从喷淋层2喷淋下来的雾化浆液逆向接触,使烟气中的502被吸收液吸收,同时微细粉尘被捕集。扰流层3布置在烟气进口和喷淋层2之间的吸收区中。扰流层的层数为2?4层,以3层为宜。进一步的,在扰流持液层中平均分布多个模块框架5,所述模块框架5由四块外框围绕组成,外框为平行于气流方向的竖板结构,其截面为矩形结构;安装模块框架5时,每层扰流层3上的扰流柱4则安装在模块框架5内,扰流柱4则固定在外框上;所述模块框架5上设置用于固定在吸收塔塔体1上的支撑组件6;所述模块框架5的矩形结构截面的长宽比为1:1?2:1。进一步的,所述扰流柱4截面直径为40mm?100mm,每层扰流层3中相邻的两根扰流柱4之间间距为2 0mm?15 0mm,上下相邻的两层扰流层3之间的间距为4 0mm?15 0mm。在模块框架5靠近吸收塔塔体1的内壁处设置合金多孔板7,合金多孔板7作为模块框架5在吸收塔塔体1内边缘的填充,一方面可以使边壁部分的烟气得到有效整流,同时大量的吸收浆液也在开孔处形成了一个持液液膜,从而使烟气在穿过这个持液液膜时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扰流持液层的脱硫吸收塔,包括吸收塔塔体(1),所述吸收塔塔体(1)内具有喷淋层(2),其特征在于:在喷淋层(2)下方设置扰流持液层,所述扰流持液层包括上下依次设置的若干层扰流层(3),每层扰流层(3)又由多根相互平行的扰流柱(4)组成,每层扰流层(3)中的多根扰流柱(4)均处于同一水平高度设置,所述扰流柱(4)的两头分别固定在吸收塔塔体(1)内壁上;上下相邻的两层扰流层(3)中的扰流柱(4)相互平行并交错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旭东曲守信徐华春徐奇张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