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式液压千斤顶,尤其适用于建筑用爬行式脚手架的升降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底座、缸体、缸盖、行程调解螺母、上下卡体、主活塞及导向杆构成。它的特点是:上下卡体中有卡体缸套,卡体弹簧和具有上下两层的卡体座。在这两层卡体座的同一圆周上相交错的钻有上、下数量相同的若干个斜孔,孔内装有锁紧导向杆的钢球和支承弹簧。卡体的松卡环用于解除钢球对导向杆的锁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耐磨损,增加了露天作业时的可靠性,能够承载较大的载荷。(*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式液压千斤顶,特别适用于建筑用爬行式脚手架的升降部件。本专利技术人在获得的升降式液压千斤顶专利(专利号95216731X),所公开的升降式液压千斤顶是由底座,缸体,带有进油孔的缸盖,行程调解螺母,下卡体,上卡体,主活塞,主弹簧及导向杆构成,它的上下卡体是由相类似的缸套,锥形套,筒形套,锥形块,焊在锥形块上的弹性板,活塞、弹簧垫板及螺堵组成。这种升降式液压千斤顶可以顺着导向杆做步进式上,下爬行。它是用上,下卡体中的带有弧形棱的锥形块对导向杆进行锁紧或松开的,由于是露天作业,导向杆不但容易生锈,而且还容易遭到水泥,灰尘的污染,很快在锥形块的棱间积满污物,从而造成锥形块锁不紧导向杆的现象;另外,因为锥形块的环形棱在工作中磨损较快,在锁紧状态时锥形块与导向杆的接触将由线接触变成面接触,而且这种接触面积会越来越大,从而导致锁不紧导向杆的现象,尤其对于重载荷工作状况下的升降式液压千斤顶来说,上述问题就变得更突出。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升降式液压千斤顶,不会出现由于露天作业及上下卡体磨损导致锁不紧导向杆的现象,即使在重载荷状况下工作,也不会出现上下卡体对导向杆锁不紧的现象,从而保证升降式液压千斤顶长时期的正常工作。本技术的实施方案是它是由底座,缸体,带有进油孔的缸盖,行程调解螺母,下卡体,上卡体,主活塞,主弹簧及导向杆构成,它的特点是所说的下卡体是由下述零件组成即带有进油孔并通过弹簧卡环固定在缸体上的下卡体缸套,带有密封圈的下卡体活塞,下卡体弹簧,固定在下卡体缸套上并具有上下两层的下卡体座,这两层下卡体座在同一圆周上相交错的钻有若干个数量相同的斜孔,每个斜孔内都有用于锁紧或松开导向杆的钢球及支承弹簧,下卡体松卡环固定在下卡体活塞上;所述的上卡体是由下述零件组成即带有进油孔的上卡体缸套,带有密封圈的上卡体活塞,上卡体弹簧,固定在上卡体缸套下部的上卡体螺母,固定在上卡体活塞上并具有上下两层上卡体座,这两层上卡体座在同一圆周上相交错的钻有若干个数量相同的斜孔,每个斜孔内都有用于锁紧或松开导向杆的钢球及支承弹簧,上卡体松卡环固定在上卡体缸套上。 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升降式液压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现在就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中的1为行程调解螺母,2为缸盖,3为缸体,4为主活塞,5为上卡体松卡环,6为上卡体缸套,7为上卡体座,8为上卡体活塞,9为上卡体弹簧,10为上卡体螺母,11为主弹簧,12为下卡体缸套,13为下卡体活塞,14为下卡体弹簧,15为下卡体松卡环,16为下卡体座,17为底座,18为弹簧卡环,19为导向杆。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当C孔无油压时,下卡体弹簧14推下卡体活塞13向上移动并带动下卡体松卡环15也向上移动,下卡体松卡环脱离下卡体座的所有斜孔中的钢球,这些钢球在支承弹簧的推动下就顺着斜孔向上移动并在斜孔壁的作用下使钢球紧紧的锁住导向杆19;当C孔有油压时,下卡体活塞13向下移动并压缩下卡体弹簧14,活塞的下移也带动下卡体松卡环15向下移动并迫使所有的钢球向下移动,使钢球脱离开对导向杆的锁紧面呈松开状态。当B孔有油压时,上卡体活塞8在油压作用下推动上卡体弹簧9下移,与此同时也带动上卡体座7下移,使上卡体座7中的所有钢球脱离开上卡体松卡环5,钢球在支承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并在斜孔壁的作用下紧紧的锁住导向杆19,呈锁紧状态;当B孔无油压时,上卡体活塞8在上卡体弹簧作用下向上移动,同时带动上卡体座也向上移动,所有的钢球在向上移动时被固定不动的上卡体松卡环5挡住并压缩支承弹簧使钢球与导向杆分开呈松开状态。如果使本技术升降式液压千斤顶顺着导向杆向上爬行,首先使B孔进油,上卡体与导向杆呈锁紧状态,然后A,C孔进油,下卡体与导向杆呈松开状态,同时进入D腔的压力油迫使缸盖2,缸体3,下卡体并压缩主弹簧11向上移动,直至下卡体的上部分与上卡体的下部分相接触为止,主活塞4与行程调解螺母离开一段距离;此时使C孔泄油,下卡体与导向杆锁紧,然后A,B孔再泄油,使上卡体与导向杆脱离,上卡体在主弹簧推力下向上移动,直至主活塞与行程调解螺母接触为止,到此为止,本技术升降式液压千斤顶顺着导向杆向上爬了一段距离,如果上面几个动作重复进行,则此升降式液压千斤顶则不断的向上爬行。如果使本技术升降式液压千斤顶顺着导向杆向下爬行,首先使A孔进油,由于B,C孔皆为泄油状态,因此上卡体与导向杆为松开状态,下卡体与导向杆为锁紧状态,进入D腔的压力油迫使主活塞4推着上卡体并压缩主弹簧9向下移动,直至上卡体的下部与上卡体的上部距离约5-10毫米时B孔进油,使上卡体与导向杆呈锁紧状态;再C孔进油,使下卡体与导向杆呈松开状态;再使A孔泄油,则下卡体连同底座17,缸体3,缸盖2在主弹簧11作用下向下移动直至主活塞4与行程调解螺母1相接触为止。这样使本技术升降式液压千斤顶就向下爬了一段距离。如果上述几个动作重复进行,此升降式液压千斤顶就会不断地向下爬行。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本技术的上下卡体与导向杆的锁紧与松开为点接触,即使钢球与导向杆有磨损,也不会出现上下卡体与导向杆锁不紧的现象;此种结构也不怕由于露天作业引起的水泥,灰尘污染造成上下卡体与导向杆锁不紧的现象;又由于本技术的上下卡体为上下两层布置,相对单层布置增加了钢球数量而且又分布在不同截面上,钢球对导向杆的锁紧为多点和大范围的接触,因此在保证本技术工作可靠的情况下,又能承载大负荷的负载。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式液压千斤顶,尤其适用于建筑用爬行式脚手架的升降部件,它是由底座17,缸体3,带有进油孔A的缸盖2,行程调解螺母1,下卡体,上卡体,主活塞4,主弹簧11及导向杆19构成,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下卡体是由下述零件组成带有进油孔C并通过弹簧卡环18固定在缸体3上的下卡体缸套12,带有密封圈的下卡体活塞13,下卡体弹簧14,固定在下卡体缸套12上并具有上下两层的下卡体座16,这两层下卡体座在同一圆周上相交错的钻有若干数量相同的斜孔,其每个斜孔内都有钢球及支承弹簧,下卡体松卡环15固定在下卡体活塞13上;(2)所述的上卡体是由下述零件组成带有进油孔B的上卡体缸套6,带有密封圈的上卡体活塞8,上卡体弹簧9,固定在上卡体缸套下部的上卡体螺母10,固定在上卡体活塞上并具有上下两层的上卡体座7,这两层上卡体座在同一圆周上相交错的钻有若干数量相同的斜孔,每个斜孔内都有钢球及支承弹簧,上卡体松卡环5固定在上卡体缸套6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式液压千斤顶,尤其适用于建筑用爬行式脚手架的升降部件。本技术由底座、缸体、缸盖、行程调解螺母、上下卡体、主活塞及导向杆构成。它的特点是上下卡体中有卡体缸套,卡体弹簧和具有上下两层的卡体座。在这两层卡体座的同一圆周上相交错的钻有上、下数量相同的若干个斜孔,孔内装有锁紧导向杆的钢球和支承弹簧。卡体的松卡环用于解除钢球对导向杆的锁紧。本技术的优点是耐磨损,增加了露天作业时的可靠性,能够承载较大的载荷。文档编号B66F3/24GK2335943SQ9821242公开日1999年9月1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26日专利技术者张红兵, 刘慧珠, 张绪泉 申请人:张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式液压千斤顶,尤其适用于建筑用爬行式脚手架的升降部件,它是由底座17,缸体3,带有进油孔A的缸盖2,行程调解螺母1,下卡体,上卡体,主活塞4,主弹簧11及导向杆19构成,其特征在于:(1)所述的下卡体是由下述零件组成:带有进油孔 C并通过弹簧卡环18固定在缸体3上的下卡体缸套12,带有密封圈的下卡体活塞13,下卡体弹簧14,固定在下卡体缸套12上并具有上下两层的下卡体座16,这两层下卡体座在同一圆周上相交错的钻有若干数量相同的斜孔,其每个斜孔内都有钢球及支承弹簧,下卡体松卡环15固定在下卡体活塞13上;(2)所述的上卡体是由下述零件组成:带有进油孔B的上卡体缸套6,带有密封圈的上卡体活塞8,上卡体弹簧9,固定在上卡体缸套下部的上卡体螺母10,固定在上卡体活塞上并具有上下两层的上卡体座7,这两层上卡 体座在同一圆周上相交错的钻有若干数量相同的斜孔,每个斜孔内都有钢球及支承弹簧,上卡体松卡环5固定在上卡体缸套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兵,刘慧珠,张绪泉,
申请(专利权)人:张红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