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升降拖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4750 阅读:4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工装搬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液压升降拖车。它解决了航空工业中由于较高而不能安装使用照明的设备和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搬运不方便的技术难点。它包括车体及牵引机构,辅助万向轮,内外支架。所述的内外支架中间由铰接连接的,使其成为交叉式。其支架与上平台和底座一处连接一处铰接连接,车体利用2-4个辅助油缸进行起步举升,使其没有举升死角。所述的牵引机构是把手控制杆通过杠杆与手摇支腿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的高度高并且能超低装载,既能牵引,又能在任一方向上行走,具有载重大,气升力小,方便快捷等特点。(*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装搬运
具体地说是一种液压升降拖车。技术背景在工厂生产中,拖车是一种常用的搬运设备,而带有升降功能的拖车 在使用中比较受到欢迎。在飞机的装配过程中要求拖车的最低高度较低, 而最高提升高度又要求较髙。还要具备较好的承载能力。目前使用的带有 升降功能的拖车还不能满足上述要求。与本使用新型最接近的专利技术是中国 专利号为200520140230. 4的使用新型专利,名称为"一种回转液压升降车"。它釆用液压缸作为推动动力,交叉式支腿。它虽然安装在行走车体上, 可以自由升降,但降落后的高度较高,并且受结构限制,其举升能力不够。 不适用于航空工业中安装照相设备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升降拖车,可以使用在装配或工具 车间,特别适合在航空工业中安装照相设备使用。它具有降落后平台高度 较棍,承载能力和举升能力较大的特点。本技术所提供的液压升降拖车包括手摇支腿(1)、牵引机构车总成 (2)、手动泵组(3)、内支架(4)、外支架(5),升降平台(6)、直线导轨(7)、 轮组(9)、起升缸(ll)组成,其中升降平台(6)的两边下方与牵引机构车总 成(2)的车底座的两边分别由互相平行且对称的两组内支架(4)和外支架(5) 连接,内支架(4)和外支架(5)中间铰接,内支架(4)与升降平台(6)铰接, 外支架(5)与升降平台(6)铰接在水平滑道内,内支架(4)另 一端与牵引机构 车总成(2)的车底座铰接在车底座的水平滑道内,外支架(5)与牵引机构的 车体总成(2)的车底座铰接,牵引机构的车体座和支架之间通过连杆(13) 连接有起升油缸(ll),其特征在于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车底座的两边分别装有升降平台(6)的辅助起升油缸(8)。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上安装一个把手牵引杆(12),把手牵引杆(12)的下方装有辅助万向轮(IO),在其另一侧装有另一个万向轮。本技术的优点是解决了航空工业中安装照相设备没有合适的升 降设备的问题。还解决了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搬运不方便的技术难 点。本技术能超低装载,既能牵引,又能在任意方向上行走,具有载 重犬,提升力强,使用方便快捷的特点。可以使用在装配或工具车间。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牵引机构车总成2是外购的,俗称地龙车。本液压升降拖车装置包括手摇支腿l、牵引机构车总成2、手动泵组 3、内支架4、外支架5,升降平台6、直线导轨7、铺助油缸8、轮组9、 万向轮总成IO、起升缸ll、手动泵杆14组成,升降平台l的两边下方与 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车底座的两边分别由互相平行且对称的内支架4和外 支架5连接,内支架4和外支架5中间铰接,内支架4和外支架5的同一 端与升降平台6或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车底座的两边分别采用铰接和水平 滑道的连接方式,牵引机构的车体和支架之间通过连杆13连接有起升油 缸,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车底座的两边分别装有升降平台6的辅助起升油 缸8。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把手牵引杆12的下方装有辅助万向轮10,在其 另一侧装有另一个万向轮10。上平台装货物后,首先把牵引机构2把手杆拨到升起位置,上下往复 压牵引机构把手,这样就可以把升降平台底座升起到一定高度,进行牵引 行走(地龙车本身的功能)。任意行走时,把牵引机构2把手杆拨到下降位置,这样降落平台落下, 轮组9自动收回,这时万向轮总成10工作,利用把手牵引杆12可以实现任意方向行走。-到达工作位置后,用手顺时针摇支腿l使拖车支撑并固定,辅助起升 油缸8安装在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车底座的两边,根据需要可以装两个或 四个,然后利用手动泵杆往复推拉,使辅助油缸8升起,辅助油缸8达到 行程高度后,为了防止辅助油缸8继续有压力油而造成损坏,必须关闭油 缸节流载止阀,再继续推拉手动泵杆14,主起升缸11升起到需要高度。 辅助油缸8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个关键部件,它的举升力可以越过交叉组合的 内夕f支i的死点,提高了承载能力。使主起升缸11的举升力得到充分发挥。 需要下降时,打开节流载止阀和卸荷闽后,上平台6缓慢下降工作结東。权利要求1、液压升降拖车,包括手摇支腿(1)、牵引机构车总成(2)、手动泵组(3)、内支架(4)、外支架(5),升降平台(6)、直线导轨(7)、轮组(9)、起升缸(11)、手动泵杆(1 4)组成,其中升降平台(6)的两边下方与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车底座的两边分别由互相平行且对称的两组内支架(4)和外支架(5)连接,内支架(4)和外支架(5)中间铰接,内支架(4)与升降平台(6)铰接,外支架(5)与升降平台(6)铰接在水平滑道内,内支架(4)另一端与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车底座铰接在车底座的水平滑道内,外支架(5)与牵引机构的车体总成(2)的车底座铰接,牵引机构的车体座和支架之间通过连杆(13)连接有起升油缸(11),其特征在于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车底座的两边分别装有升降平台(6)的辅助起升油缸(8)。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升降拖车,牵引机构车总成(2) 的上安装一个把手牵引杆(12),把手牵引杆(12)的下方装有辅助万向 轮(IO),在其另一侧装有另一个万向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工装搬运
具体地说是一种液压升降拖车。它解决了航空工业中由于较高而不能安装使用照明的设备和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搬运不方便的技术难点。它包括车体及牵引机构,辅助万向轮,内外支架。所述的内外支架中间由铰接连接的,使其成为交叉式。其支架与上平台和底座一处连接一处铰接连接,车体利用2-4个辅助油缸进行起步举升,使其没有举升死角。所述的牵引机构是把手控制杆通过杠杆与手摇支腿相连。本技术提升的高度高并且能超低装载,既能牵引,又能在任一方向上行走,具有载重大,气升力小,方便快捷等特点。文档编号B66F11/00GK201092527SQ20072001450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1日专利技术者徐庆华 申请人:沈阳陆胜航空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液压升降拖车,包括手摇支腿(1)、牵引机构车总成(2)、手动泵组(3)、内支架(4)、外支架(5),升降平台(6)、直线导轨(7)、轮组(9)、起升缸(11)、手动泵杆(14)组成,其中升降平台(6)的两边下方与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车底座的两边分别由互相平行且对称的两组内支架(4)和外支架(5)连接,内支架(4)和外支架(5)中间铰接,内支架(4)与升降平台(6)铰接,外支架(5)与升降平台(6)铰接在水平滑道内,内支架(4)另一端与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车底座铰接在车底座的水平滑道内,外支架(5)与牵引机构的车体总成(2)的车底座铰接,牵引机构的车体座和支架之间通过连杆(13)连接有起升油缸(11),其特征在于:牵引机构车总成(2)的车底座的两边分别装有升降平台(6)的辅助起升油缸(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庆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陆胜航空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