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防触电的焊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4457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7 0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防触电的焊接装置,包括电阻R2、二极管D1、运放U1A、电容C1和光耦U3,所述电阻R2一端连接接口P1,接口P1引脚2接地,接口P1引脚1连接电压反馈信号,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电阻R6、二极管Z1负极、电容C4、电阻R5和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1负极连接+15V电压,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Z1正极和电容C4另一端并接地,电阻R5另一端连接运放U1A同相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直流输出电路与控制模块之间防触电电路,该电路检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来控制PWM输出收窄,减小变压器初级励磁电流,从而降低空载电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焊机
,具体是一种带防触电的焊接装置
技术介绍
焊条电弧焊是用手工操纵焊条进行焊接工作的,可以进行平焊、立焊、横焊和仰焊等多位置焊接。另电弧外由于焊条电弧焊设备轻便,搬运灵活,所以说,焊条电弧焊可以在任何有电源的地方进行焊接作业。适用于各种金属材料、各种厚度、各种结构形状的焊接。目前市场上的电子控制逆变式电弧焊机,逆变焊机生产厂家很多,产品质量千差万别,手焊机空载时空载电压较高,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加入防触电装置,使得空载时输出电压在15V左右,在人身安全电压承受范围内,提高了手弧焊机的安全性能,从而满足欧洲CE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防触电的焊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防触电的焊接装置,包括电阻R2、二极管D1、运放U1A、电容Cl和光耦U3,所述电阻R2—端连接接口 P1,接口 P1引脚2接地,接口 P1引脚1连接电压反馈信号,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电阻R6、二极管Z1负极、电容C4、电阻R5和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1负极连接+15V电压,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Z1正极和电容C4另一端并接地,电阻R5另一端连接运放U1A同相端,运放U1A反相端分别连接运放U1A输出端、电阻R1和电阻R12,运放U1A接地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8和-15V电源,运放U1A电源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1和+15V电源,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运放U2A反相端和接地电容C3,运放U2A同相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8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连接+15V电源,运放U2A电源端分别连接+15V电源和接地电容C5,运放U2A接地端分别连接-15V电源和接地电容C2,运放U2A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和电阻R9,二极管D2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电阻R9另一端、接地电容C7和运放U1B反相端,二极管D3负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流反馈信号,运放U1B同相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1和电阻R10,电阻R10另一端连接+15V电源,运放U1B输出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6和电阻R13,电阻R13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负极,二极管D5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正极和光耦U3内发光二极管负极,二极管D6负极连接电阻R16,电阻R1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0和运放U1C输出端,电容C10另一端连接电容C9,电容C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2另一端和运放U1C反相端,运放U1C同相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5、电阻R14和三极管Q1发射极,三极管Q1集电极分别连接+15V电源和电阻R14另一端,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正极连接电流反馈信号,光耦U3内发光二极管正极接地,光耦U3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接地,光耦U3内光敏三极管集电极连接封波信号。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二极管Z1为稳压二极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直流输出电路与控制模块之间防触电电路,该电路检测输出电压、输出电流来控制PWM输出收窄,减小变压器初级励磁电流,从而降低空载电压。【附图说明】图1为带防触电的焊接装置的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带防触电的焊接装置,包括电阻R2、二极管D1、运放U1A、电容C1和光耦U3,所述电阻R2—端连接接口 P1,接口 P1引脚2接地,接口 P1引脚1连接电压反馈信号,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电阻R6、二极管Z1负极、电容C4、电阻R5和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1负极连接+15V电压,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Z1正极和电容C4另一端并接地,电阻R5另一端连接运放U1A同相端,运放U1A反相端分别连接运放U1A输出端、电阻R1和电阻R12,运放U1A接地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8和-15V电源,运放U1A电源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1和+15V电源,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运放U2A反相端和接地电容C3,运放U2A同相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8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连接+15V电源,运放U2A电源端分别连接+15V电源和接地电容C5,运放U2A接地端分别连接-15V电源和接地电容C2,运放U2A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和电阻R9,二极管D2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电阻R9另一端、接地电容C7和运放U1B反相端,二极管D3负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流反馈信号,运放U1B同相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1和电阻R10,电阻R10另一端连接+15V电源,运放U1B输出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6和电阻R13,电阻R13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负极,二极管D5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正极和光耦U3内发光二极管负极,二极管D6负极连接电阻R16,电阻R1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0和运放U1C输出端,电容C10另一端连接电容C9,电容C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2另一端和运放U1C反相端,运放U1C同相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5、电阻R14和三极管Q1发射极,三极管Q1集电极分别连接+15V电源和电阻R14另一端,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正极连接电流反馈信号,光耦U3内发光二极管正极接地,光耦U3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接地,光耦U3内光敏三极管集电极连接封波信号。所述二极管Z1为稳压二极管。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请参阅图1,防触电装置是为人身安全而设计,由于该焊机主要应用于家庭,安全性十分重要,为此设计该功能以降低空载输出电压,本技术电路的主要组成为由输出两端采样一个电压信号通过分压电阻R2、R3、R6分压,该电压经运放U1A电压跟随后送至运放U1C反向输入端,再与运放U1C的正向输入端基准电压,进行比较(也就是当实际空载电压高于15V时),通过电阻R12、电容C9、C10—个微分电路,经过一段时间运放U1C输出低电平,通过电阻R16、二极管D6把光耦U3导通,缓慢的拉低主控模块封波信号电压,使驱动PWM脉宽收窄,减小变压器初级励磁电流,从而达到降低空载电压的目的。正常工作时,电流器检测主变压器原边电流信号,使得二极管D4高电平导通,从而使得三极管Q1的E极电压抬高,即运放U1C同相端电压高于反相端电压,运放U1C输出端输出高电平,光耦U3截止,PWM输出脉宽按设定的电流值正常工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防触电的焊接装置,包括电阻R2、二极管D1、运放U1A、电容C1和光耦U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2一端连接接口P1,接口P1引脚2接地,接口P1引脚1连接电压反馈信号,电阻R1另一端连接电阻R3,电阻R3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1正极、电阻R6、二极管Z1负极、电容C4、电阻R5和二极管D1正极,二极管D1负极连接+15V电压,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二极管Z1正极和电容C4另一端并接地,电阻R5另一端连接运放U1A同相端,运放U1A反相端分别连接运放U1A输出端、电阻R1和电阻R12,运放U1A接地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8和‑15V电源,运放U1A电源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1和+15V电源,电阻R1另一端分别连接运放U2A反相端和接地电容C3,运放U2A同相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8和电阻R7,电阻R7另一端连接+15V电源,运放U2A电源端分别连接+15V电源和接地电容C5,运放U2A接地端分别连接‑15V电源和接地电容C2,运放U2A输出端分别连接二极管D2负极和电阻R9,二极管D2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3正极、电阻R9另一端、接地电容C7和运放U1B反相端,二极管D3负极通过电阻R4连接电流反馈信号,运放U1B同相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1和电阻R10,电阻R10另一端连接+15V电源,运放U1B输出端分别连接接地电容C6和电阻R13,电阻R13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5负极,二极管D5正极分别连接二极管D6正极和光耦U3内发光二极管负极,二极管D6负极连接电阻R16,电阻R1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0和运放U1C输出端,电容C10另一端连接电容C9,电容C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2另一端和运放U1C反相端,运放U1C同相端分别连接接地电阻R15、电阻R14和三极管Q1发射极,三极管Q1集电极分别连接+15V电源和电阻R14另一端,三极管Q1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4负极,二极管D4正极连接电流反馈信号,光耦U3内发光二极管正极接地,光耦U3内光敏三极管发射极接地,光耦U3内光敏三极管集电极连接封波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颐顿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