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架车厢,包括厢体及用于支撑所述厢体的骨架,所述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所述骨架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前骨架及底架,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对设置,所述前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同一端,所述底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下部。前述骨架车厢具有稳固、可靠、经济且承载及防胀能力均较强的优点。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设置上述骨架车厢的自卸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程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骨架车厢及包括上述骨架车厢的自卸车。
技术介绍
自卸车是通过液压或机械举升而自行卸载货物的车辆,一般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车厢和取力装置等部件组成,其中,车厢是自卸车的重要组成部件。现在市面上的自卸车车厢,骨架均为分散式骨架,车厢各面未有效连接,即未形成一个整体。在这种情况下,骨架承载能力不够,厢体容易发生变形或涨破,且工艺性不好。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稳固、可靠、经济且承载及防胀能力均较强的骨架车厢及包括该骨架车厢的自卸车,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骨架车厢及包括该骨架车厢的自卸车,以解决现有厢体的骨架承载能力不够,厢体容易发生变形或涨破,且工艺性不好的问题。—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架车厢,包括厢体及用于支撑所述厢体的骨架,所述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所述骨架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前骨架及底架,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对设置,所述前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同一端,所述底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下部。进一步地,所述底架包括底板横梁和底板纵梁,所述底板横梁沿所述厢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底板纵梁与所述底板横梁交叉设置,且其固定设置于所述底板横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架和/或所述第二侧架包括侧横梁和第一连接件,所述侧横梁沿所述厢体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前骨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架和/或所述第二侧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底板横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骨架包括前板横梁、前板纵梁及第二连接件,所述前板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固定连接,所述前板纵梁与前板横梁交叉设置,所述前板纵梁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所述前骨架通过第二连接件与所述底板横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架和/或所述第二侧架还包括侧向加强筋,所述侧向加强筋沿所述厢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前骨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骨架包括斜加强筋,所述斜加强筋一端固定于所述前板横梁或前板纵梁上,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架和/或第二侧架上。进一步地,所述骨架车厢还包括后骨架,所述后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另一同端。进一步地,所述后骨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后横梁和防胀杆,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相对设置,所述防胀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上部,所述后横梁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的下部,所述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后横梁和防胀杆共同形成一个环形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厢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前挡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所述前挡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同一端,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及前挡板形成一个半框结构,所述半框结构内置固定于所述骨架上。本技术提供的骨架车厢,包括厢体及用于支撑厢体的骨架,相比现有技术而言,该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具体地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前骨架及底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对设置,前骨架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左端,底架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下部。通过上述设置,本技术的骨架车厢形成了一个稳固、可靠且经济的车厢,还能通过优化计算最大程度地减少材料的使用,简化工艺,同时提供最大的承载及防胀能力。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自卸车,包括底架及设置于底架上的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为其上任一项所述的骨架车厢。上述自卸车显然具有前述骨架车厢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骨架车厢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骨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骨架另一方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主视图;图5为图1的左视图;图6为图1的右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前挡板2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底板横梁5底板纵梁6侧横梁7侧向加强筋8第一连接件9前板横梁10前板纵梁11斜加强筋12第二连接件13第一立柱14后横梁15第二立柱16防胀杆【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技术中,术语“第一”、“第二”主要用于区分不同的部件,但不对部件进行具体限制。同时,应当清楚,本技术所使用的方位以骨架车厢的使用状态为基准,具体地,在图1所示的视图中,左侧为“前”,右侧为“后”。如图1所示,一种骨架车厢,包括厢体及用于支撑该厢体的骨架,该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厢体具体地包括前挡板1、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相对设置,前挡板1固定设置于第一侧板2和第二侧板3的同一端,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及前挡板1形成一个半框结构,同时,骨架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前骨架及底架,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对设置,前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左端,底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下部,前述半框结构内置固定于该骨架上,即第一侧板2位于第一侧架处,第二侧板2位于第二侧架处,前挡板1位于骨架处。鉴于前述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骨架的承载能力较强,通过骨架为厢体做支撑及防护,可以有效地防止厢体变形或涨破等,经济性、稳固性及工艺性都比较强。如图2和图3所示,前述底架包括底板横梁4和底板纵梁5,底板横梁4沿厢体的长度方向设置,底板纵梁5与底板横梁4交叉设置,且其固定设置于底板横梁4上。优选地,本技术中底板横梁4为两根,两根底板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骨架车厢,包括厢体及用于支撑所述厢体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为整体式框架结构,所述骨架包括第一侧架、第二侧架、前骨架及底架,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相对设置,所述前骨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同一端,所述底架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架和第二侧架的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希来,钟荣华,刘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