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处理型净化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8474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度处理型净化槽,包括净化槽主体、第一腔体、第二腔体、第三腔体、第四腔体、入水口、滤水槽、第一厌氧处理室、第二厌氧处理室、活性碳流动槽、通风管道、脱氧装置、沉淀槽、管道循环装置,消毒槽、加压装置、出水口,污水经过第一厌氧处理室和第二厌氧处理室处理后进入活性碳流动槽,在活性碳流动槽中处理后进入沉淀槽沉淀,然后进入清毒槽处理,最后经过加压装置送到出水口,本实用新弄具有体积小、施工简单、处理彻底和维护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一种高度处理型净化槽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生活污水主要靠化粪池处理,处理效果不理想,处理后的水仍不能直接排放或循环利用,特别是农村很多地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处理不合格或不处理直接排放,污染河流和农田,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同时污水直接排放得不到有效回收利用也是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高度处理型净化槽,包括净化槽主体(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第四腔体(5)、入水口(6)、滤水槽(7)、第一厌氧处理室(8)、第二厌氧处理室(9)、活性碳流动槽(10)、通风管道(11)、脱氧装置(12)、沉淀槽(13)、管道循环装置(14),消毒槽(15)、加压装置(16)、出水口(17)、滤网一(18-1)、滤网二(18-2)、滤网三(18-3)、滤网四(18-4)、滤网五(18-5)、滤网六(18-6)和滤网七(18-7),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槽主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6)和出水口(17),净化槽主体(1)内横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和第四腔体(5),第一腔体(2)内设置有滤水槽(7)和第一厌氧处理室(8),滤水槽(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厌氧处理室(8),入水口(6)连通滤水槽(7),滤水槽(7)通过管道循环装置(14)连接到沉淀槽(13)的底部,第二腔体(3)内下方设置有第二厌氧处理室(9),第三腔体(4)内设置有活性碳流动槽(10),活性碳流动槽(10)的底部设置有脱氧装置(12),活性碳流动槽内设置有通风管道(11),通风管道(11)的一端穿过脱氧装置(12)通向活性碳流动槽(10)的底部,通风管道(11)的另一端通向第三腔体(4)的顶部,第四腔体(5)内底部设置有沉淀槽(13),沉淀槽(13)上方设置有消毒槽(15),消毒槽(15)通过加压装置(16)与出水口(17)连接。所述滤水槽(7)底部设置有滤网一(18-1),第一厌氧处理室(8)顶部设置有滤网二(18-2),第一厌氧处理室(8)和第二厌氧处理室(9)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滤网三(18-3),第二厌氧处理室(9)和活性碳流动槽(10)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滤网四(18-4),活性碳流动槽(10)和沉淀槽(13)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滤网五(18-5),沉淀槽(13)和消毒槽(15)之间的连通处设置有滤网六(18-6),消毒槽(15)顶部设置有滤网七(18-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污水经过第一厌氧处理室和第二厌氧处理室处理后进入活性碳流动槽,在活性碳流动槽中处理后进入沉淀槽沉淀,然后进入清毒槽处理,最后经过加压装置送到出水口,同时管道循环装置将深沉槽底部的硝化液和污泥又送到第一厌氧处理室再次处理以达到高度处理的目的,本技术具有体积小、施工简单、处理彻底和维护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用新型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内部断面示意图。图中标记:净化槽主体(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第四腔体(5)、入水口(6)、滤水槽(7)、第一厌氧处理室(8)、第二厌氧处理室(9)、活性碳流动槽(10)、通风管道(11)、脱氧装置(12)、沉淀槽(13)、管道循环装置(14),消毒槽(15)、加压装置(16)、出水口(17)、滤网一(18-1)、滤网二(18-2)、滤网三(18-3)、滤网四(18-4)、滤网五(18-5)、滤网六(18-6)、滤网七(18-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高度处理型净化槽。如图1至图3所示,污水从入水口(6)流进滤水槽(7)中,经过滤网一(18-1)和滤网二(18-2)过滤后流入第一厌氧处理室(8),在第一厌氧处理室(8)处理后经过滤网三(18-3)流入第二厌氧处理室(9)再次处理,处理完后经过滤网四(18-4)流入活性碳流动槽(10)进行除臭、去除水中重金属、除氯及液体脱色等处理,然后再经过滤网五(18-5)进入到沉淀槽(13)中沉淀,沉淀完后的水经过滤网六(18-6)被送入到消毒槽(15)中进行最后的消毒处理,最后再经过滤网七(18-7)到达加压装置(16)加压后送到出水口(17)供使用,与此同时管道循环装置(14)将沉淀槽(13)底部沉淀后遗留的硝化液和污泥运送到滤水槽(7)进行再次处理,以达到高度处理的目的。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技术的具体实施范围。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技术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高度处理型净化槽,包括净化槽主体(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第四腔体(5)、入水口(6)、滤水槽(7)、第一厌氧处理室(8)、第二厌氧处理室(9)、活性碳流动槽(10)、通风管道(11)、脱氧装置(12)、沉淀槽(13)、管道循环装置(14),消毒槽(15)、加压装置(16)、出水口(17)、滤网一(18‑1)、滤网二(18‑2)、滤网三(18‑3)、滤网四(18‑4)、滤网五(18‑5)、滤网六(18‑6)和滤网七(18‑7),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槽主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6)和出水口(17),净化槽主体(1)内横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和第四腔体(5),第一腔体(2)内设置有滤水槽(7)和第一厌氧处理室(8),滤水槽(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厌氧处理室(8),入水口(6)连通滤水槽(7),滤水槽(7)通过管道循环装置(14)连接到沉淀槽(13)的底部,第二腔体(3)内下方设置有第二厌氧处理室(9),第三腔体(4)内设置有活性碳流动槽(10),活性碳流动槽(10)的底部设置有脱氧装置(12),活性碳流动槽内设置有通风管道(11),通风管道(11)的一端穿过脱氧装置(12)通向活性碳流动槽(10)的底部,通风管道(11)的另一端通向第三腔体(4)的顶部,第四腔体(5)内底部设置有沉淀槽(13),沉淀槽(13)上方设置有消毒槽(15),消毒槽(15)通过加压装置(16)与出水口(1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度处理型净化槽,包括净化槽主体(1)、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第四腔体(5)、入水口(6)、滤水槽(7)、第一厌氧处理室(8)、第二厌氧处理室(9)、活性碳流动槽(10)、通风管道(11)、脱氧装置(12)、沉淀槽(13)、管道循环装置(14),消毒槽(15)、加压装置(16)、出水口(17)、滤网一(18-1)、滤网二(18-2)、滤网三(18-3)、滤网四(18-4)、滤网五(18-5)、滤网六(18-6)和滤网七(18-7),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槽主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入水口(6)和出水口(17),净化槽主体(1)内横向依次设置有第一腔体(2)、第二腔体(3)、第三腔体(4)和第四腔体(5),第一腔体(2)内设置有滤水槽(7)和第一厌氧处理室(8),滤水槽(7)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厌氧处理室(8),入水口(6)连通滤水槽(7),滤水槽(7)通过管道循环装置(14)连接到沉淀槽(13)的底部,第二腔体(3)内下方设置有第二厌氧处理室(9),第三腔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炜陶黎靳杰蒲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联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