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工业车辆的下护板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365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工业车辆的下护板安装结构,其包括左、右侧车架和下护板。左、右侧车架以一定间隔相对。下护板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侧车架上,用于覆盖侧车架之间区域的下部。下护板具有左、右侧部。至少侧部之一具有安装斜面,该安装斜面通过将下护板沿其纵向折叠而形成。至少侧车架之一具有被安装斜面,该被安装斜面对着下护板的安装斜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车辆用下护板的安装结构,特别是涉及将该下护板可拆卸地安装在工业车辆侧车架上的结构。
技术介绍
诸如叉车的工业车辆设有以一定间隔相对的从一侧到另一侧的一对侧车架。诸如发动机或变矩器的驱动系统装置布置在侧车架之间。这种类型的工业车辆经常采用这样的工业车辆用下护板安装结构(以下称为下护板安装结构),其中该下护板用以覆盖侧车架之间区域的下部,从而保护侧车架之间的装置。出于方便维护的考虑,用于下护板安装结构的下护板通常采用这样的结构,即该下护板可以从侧车架的下部拆卸。在图4和图5中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下护板安装结构。在这种下护板安装结构中,左、右侧车架71以一定间隔相对,并且下护板72通过固定螺栓76可拆卸地安装在侧车架71上,该下护板覆盖侧车架71之间区域的下部。L形托架75通过螺栓76固定到各侧车架71下部的内侧。下护板72具有在其上表面上形成的一对托架73和对着相应托架73的一对检修孔74。分别地,螺栓76通过检修孔74插入托架73中,从而通过相应的螺栓76将托架73固定到L形托架75(参见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告(KOKAI)第6-8856号)。然而,在根据现有技术的下护板安装结构中,由于在各侧车架和下护板之间存在充分间隙,灰尘等异物或者湿气通过该间隙进入侧车架之间区域的机会较大。另外,由布置在侧车架之间区域的装置发出的噪声容易通过该间隙从该区域泄漏。此外,当在现有技术的结构中将下护板安装在侧车架上时,为了螺栓的插入和拧紧,需要使各托架与相应的L形托架互相精确定位。也就是说,侧车架和下护板在垂直、纵向和横向需要同时定位,否则就难以将螺栓插入并旋入相应的托架中。此外,需要通过相对较窄的检修孔进行以下操作,即,使用螺栓将下护板安装在侧车架上或将其从该侧车架上拆卸。这样,使得用螺栓将下护板安装在侧车架上的操作或将其从该侧车架上拆卸的操作复杂化,这会给操作人员带来许多麻烦。本专利技术关于用于工业车辆的下护板安装结构,该下护板安装结构不仅防止异物通过各侧车架和下护板之间的间隙进入侧车架之间的区域,而且与以前的操作相比,简化了将下护板安装在侧车架上的操作以及将下护板从侧车架上拆卸的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用于工业车辆的下护板安装结构包括左、右侧车架和下护板。左、右侧车架以一定间隔相对。下护板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侧车架上,用于覆盖侧车架之间区域的下部。下护板具有左、右侧部。至少侧部之一具有安装斜面,该安装斜面通过将下护板沿其纵向折叠而形成。至少侧车架之一具有被安装斜面,该被安装斜面对着下护板的安装斜面。通过下文说明,结合附图,以举例的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和优点会更为明了。附图说明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具体提出了认为是本专利技术具有新颖性的特征。通过参考本文优选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以及附图,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及其目的和优点,附图中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下护板安装结构的分解轴侧图;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下护板安装结构的正视图;图3A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下护板安装结构的局部正视图;图3B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下护板安装结构的局部正视图;图3C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下护板安装结构的局部正视图;图4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下护板安装结构的分解轴侧图;以及图5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下护板安装结构的正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图1和图2,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工业车辆的下护板安装结构(下文简称为下护板安装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下护板安装结构用于作为工业车辆的叉车。图1示出下护板安装结构的分解轴侧图。图2示出下护板安装结构的正视图。第一实施例的下护板安装结构包括左、右侧车架11,分别固定到侧车架11的左、右托架14,安装在侧车架11上的下护板17,和分别用于将下护板17固定于侧车架11的固定螺栓26。各固定螺栓26作为固定装置。用于叉车的车辆框架设有以一定间隔相对的左、右侧车架11、11(在图1中只示出右侧车架11)。如图2中所示,各侧车架11具有在其中形成的空间12。在空间12中布置诸如燃油箱或机油箱的箱体、设备等(未示出)。诸如发动机或变矩器的驱动系统装置16主要布置在左、右侧车架11之间的区域。连接部件(未示出)位于侧车架11的前面和后面,以连接侧车架11。连接部件和侧车架11形成车架。各侧车架11具有倾斜部13,沿所述侧车架11的纵向形成该倾斜部,该倾斜部倾斜地横越所述侧车架11的下表面和内侧面。通过焊接将托架14固定到倾斜部13,以将下护板17安装在侧车架11上。托架14为包括在侧车架11中的元件。托架14为基本上对应于倾斜部13的纵向的细长板。托架14的表面设置为平行于斜面13。在本实施例中,托架14的表面相当于被安装斜面。如果将侧车架11的倾斜部13用作安装托架14,则不需要将托架14固定到侧车架11。在这种情况下,倾斜部13相当于被安装斜面。托架14的表面设有前、后孔15。各孔15设有内螺纹,在将下护板17安装在托架14上的过程中,相应的螺栓26旋入该内螺纹中。现在对下护板17进行说明。下护板17覆盖侧车架11之间区域的下部,从而保护布置在侧车架11之间的装置16。通过热轧弯折金属板,提供本实施例的下护板17。下护板17具有水平部18,该水平部占下护板17的大部分;左、右侧部19,各侧部作为下护板17的侧面部分;以及延伸部20、21,该延伸部分别从水平部18的前、后端延伸。水平部18设有平坦表面,从而使侧车架11之间的装置16与外部隔开。通过将下护板17折叠两次,沿下护板17的纵向设置侧部19。如从下护板17正面所看到的,下护板17呈现凹口形状。侧部19具有内倾斜部22和外倾斜部23,该内倾斜部从水平部18延伸以向上倾斜,该外倾斜部从内倾斜部22的上端延伸以向下倾斜。外倾斜部23的上表面相当于安装斜面。在下护板17安装在侧车架11上的状态下,外倾斜部23的上表面对着相当于被安装斜面的托架14表面,同时,外倾斜部23的上表面与托架14的表面实质上紧密接触。这样,外倾斜部23的倾斜角度与侧车架11的倾斜部13的倾斜角度相对应。外倾斜部23为这样的元件,利用托架14的表面,使下护板17相对于侧车架11垂直和横向地定位。应该注意到,在本说明书中,各“安装斜面”和“被安装斜面”还表示用于使下护板17相对于侧车架11定位或安装的“斜面”。外倾斜部23设有钻孔形成的前、后通孔24。各通孔24为长孔,沿该长孔纵长方向的长轴对应于外倾斜部23的倾斜方向。换言之,尽管通孔24的纵长方向相对于下护板17倾斜,通孔24的纵长方向还是对应于下护板17的横向。在将下护板17安装在托架14上的过程中,即使下护板17没有可靠地定位到托架14,通孔24使孔15能够对着通孔24。由内倾斜部22和外倾斜部23在侧部19的下侧提供空间25。空间25形成为便于使用工具拧紧或拆卸螺栓26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螺栓26包括其上形成有外螺纹的轴部27和在轴部27的一端形成的头部28。通过弯曲,使延伸部20从水平部18的前端稍微向上倾斜。延伸部20为板状,其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防止异物从前面进入下护板17上的区域,并便于越过路面上的障碍物。同时,通过弯曲,也使延伸部21从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业车辆的下护板安装结构,包括以一定间隔相对的左、右侧车架,以及通过固定装置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侧车架上的下护板,该下护板用于覆盖所述侧车架之间区域的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护板具有左、右侧部,其中,至少所述侧部中之一具有安装斜面,所述安装斜面通过将所述下护板沿其纵向折叠而形成,其中,至少所述侧车架中之一具有被安装斜面,所述被安装斜面对着所述下护板的所述安装斜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濑贵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