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以及钟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35775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21: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及钟表。该开关装置具备:具有贯穿孔的壳体;具有配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贯穿孔内的小径的第一筒部以及配置上述壳体的外部的大径的第二筒部;具有能够滑动地插入上述第一筒部内的轴部以及能滑动地配置于上述第二筒部内的头部的操作部件;设置于上述第二筒部的内周面与上述头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防水部件;通过设置于上述筒状部件的通气孔以及上述筒状部件的外面与上述壳体的外面之间,使上述第二筒部内的空气与上述壳体外部的空气通气的通气路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于钟表、手机、便携信息接收端等的电子设备的开关装置以及钟表
技术介绍
例如,在手表的开关装置中,如日本特开2009-133859号公报中所记载而周知,在手表的安装孔中嵌入安装管道,在该安装管道中可滑动地插入扣部件的轴部,用防水部件覆盖从该安装管道向外突出的扣部件的轴部以及该轴部外部的头部,通过由固定部件将该防水部件安装于表壳的外面,实现防水性的结构。这种开关装置的防水部件用聚氨酯树脂和硅酮树脂等软质的合成树脂形成,在按压操作扣部件时,由于按压操作防水部件弹性变形,通过伴随该防水部件的弹性形变而使扣部件滑动,使表壳内的开关触点进行开关动作的方式构成。可是,在这样的开关装置中,防水部件的厚度厚导致防水部件弹性变形困难,由于按压操作扣部件时的按压负载变重,扣部件的操作性降低。另外,防水部件的厚度薄而导致防水部件弹性变形变得容易,由于防水部件容易破损,确保防水性就变得困难。而且,由于防水部件是软质的合成树脂,即使防水部件的厚度厚或薄,都容易劣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能够确保防水性且实现操作性的提高的开关装置以及钟表。本专利技术的方式之一是将具备具有贯穿孔的壳体、具有配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贯穿孔内的小径的第一筒部以及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外部的大径的第二筒部的筒状部件、具有可滑动地插入上述第一筒部内的轴部以及可滑动地配置于上述第二筒部内的头部的操作部件、设置于上述第二筒部的内周面与上述头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防水部件、通过设置于上述筒状部件的通气孔以及上述筒状部件的外面与上述壳体的外面之间使上述第二筒部内的空气与上述壳体的外部的空气通气的通气路径作为特征的开关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将该专利技术适用于手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放大主视图。图2是表示在图1所示的手表的A-A向视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将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主要部分拆解表示的放大立体图。图4A、图4B表示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的筒状部件,图4A是其放大主视图,图4B是其B-B向视中的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2所示的开关装置中的通气路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6是表示将该专利技术适用于手表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开关装置中的通气路径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5,关于将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手表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该手表如图1以及图2所示,具备表壳1。该表壳1由主体壳体2与第一外装壳体3以及第二外装壳体4构成。主体壳体2由硬质合成树脂构成,为在其内部埋入加固用的金属部件2a的结构。第一外装壳体3如图1~图3所示,由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在主体壳体2的外周以覆盖该主体壳体2并安装的方式构成。第二外装壳体4由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在主体壳体2的上部外周以及第一外装壳体3的上部外周以覆盖该主体壳体2及第一外装壳体3并安装的方式构成。在表壳1的上部开口部、即主体壳体2的上部开口部上,如图2所示隔着衬垫5a安装钟表玻璃5。该情况下,钟表玻璃5的上面的外周缘被第二外装壳体4覆盖。另外,在该表壳1的下部、即主体壳体2的下部隔着防水环6a安装后盖6。在该表壳1的内部、即主体壳体2的内部,如图2所示,配置钟表模块7。钟表模块7具备用于驱动指针的钟表运动件、电力光学化表示时间等信息的显示面板等对手表功能必要的各种部件(均未图示)。该情况下,在钟表模块7与钟表玻璃5之间如图2所示,设置环状的分型部件8。该分型部件8形成为其上面从外周侧向内周侧倾斜的倾斜面,在该倾斜面上,时刻(未图示)沿圆周方向等间距设置。另外,在该分型部件8与钟表模块7之间,指针在上方运动的第一文字板9与第二文字板10以上下重合的状态配置。顺便地,在表壳1的12时侧与6时侧的各侧部上如图1所示,表链安装部11各自向外部突出设置。另外,在该表壳1的3时侧的侧部设置开关装置12,在该表壳1的2时侧、4时侧、8时侧以及10时侧的各侧部分别设置按钮开关13。开关装置12如图2以及图3所示,具备嵌合于设置在表壳1的主体壳体2上贯穿孔14的筒状部件15、可滑动地插入该筒状部件15并向表壳1的外部突出的操作部件16。该情况下,在主体壳体2的内部侧形成小径孔部14a,在外部侧形成大径孔部14b。在该大径孔部14b的外端部如图2以及图3所示形成平底部14c。该情况下,贯穿孔的大径孔部14b其轴向长度比小径孔部14a的轴向长度长,且比平底部14c的轴向长度长地形成。筒状部件15如图2~图4A、图4B所示,具备配置于主体壳体2的贯穿孔14内的第一筒部17、配置于主体壳体2的外部并从第一外装壳体3向表壳1的外部突出的第二筒部18,这些部件由金属、硬质合成树脂一体化形成。第一筒部17具备插入主体壳体2的贯穿孔14的小径孔部14a中的小径筒部17a、插入主体壳体2的贯穿孔14的大径孔部14b的大径筒部17b。该情况下,小径筒部17a如图2所示,其轴向长度比贯穿孔14的小径孔部14a的轴向长度长地形成,其内端部向主体壳体2突出。另外,在向主体壳体2内突出的小径筒部17a的内端部上安装E型环等的防脱部件19。由此,小径筒部17a通过防脱部件19抵接于主体壳体2的内周面,筒状部件15不会向主体壳体2的外部脱出。另外,大径筒部17b如图2所示,其轴向的长度与贯穿孔14的大径孔部14b的轴向长度形成为相同的长度。由此,大径筒部17b以嵌于贯穿孔14的大径孔部14b内的方式而构成。另外,在该大径筒部17b的外周面分别环状地设置压接于贯穿孔14的大径孔部14b的内周面的多个防水衬垫20。在该大径筒部17b与小径筒部17a的内部以沿轴向贯穿的方式设置轴插入孔17c。另一方面,第二筒部18如图2以及图3所示,形成为,其外径与贯穿孔14的平底部14c的内径几乎相同的大小,第二筒部18的内径比贯穿孔14的大径孔部14b大。该第二筒部18其轴向长度与第一筒部17的轴向长度几乎相同地形成。由此,第二筒部18如图2~图4A、图4B所示以位于主体壳体2侧的内端部配置于贯穿孔14的平底部14c内的状态,以外端部从主体壳体2向第一外装壳体3的外部突出的方式构成。该情况下,第二筒部18其内径比筒状部件15的大径筒部17b的外径大地形成。因此,第二筒部18如图2以及图3所示为位于主体壳体2侧的第二筒部18的内端部与第一筒部17的大径筒部17b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开关装置以及钟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贯穿孔的壳体;具有配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贯穿孔内的小径的第一筒部以及配置于上述壳体的外部的大径的第二筒部的筒状部件;具有能够滑动地插入上述第一筒部内的轴部以及能够滑动地配置于上述第二筒部内的头部的操作部件,设置于上述第二筒部的内周面与上述头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防水部件;以及通过设置于上述筒部部件的通气孔以及上述筒部部件的外面与上述壳体的外面之间使上述第二筒部内的空气与上述壳体外部的空气通气的通气路径。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9.29 JP 2014-198630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具有贯穿孔的壳体;
具有配置于上述壳体的上述贯穿孔内的小径的第一筒部以及配置于上述
壳体的外部的大径的第二筒部的筒状部件;
具有能够滑动地插入上述第一筒部内的轴部以及能够滑动地配置于上述
第二筒部内的头部的操作部件,
设置于上述第二筒部的内周面与上述头部的外周面之间的防水部件;以及
通过设置于上述筒部部件的通气孔以及上述筒部部件的外面与上述壳体
的外面之间使上述第二筒部内的空气与上述壳体外部的空气通气的通气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位于供上述空气流动的位置的上述筒状部件的外面与上述壳体的外面通
过表面加工设置微细的凹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供上述空气流动的位置的上述筒状部件的外面与上述壳体的外面
之间设置供空气流通的通气过滤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筒状部件的上述第一筒部的位于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樱泽直彦井口元船原由纪夫
申请(专利权)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