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2720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包括对待布放光缆进行保护的保护套、位于保护套前侧的渐变弹簧和与待布放光缆所穿入的子管连接且对渐变弹簧进行限位的管套,渐变弹簧的弹簧外径和弹簧线径均由后向前逐渐增大,管套套装在渐变弹簧的前端外侧;保护套的前部由后向前插入渐变弹簧的后端内部,保护套、渐变弹簧和管套由后向前进行布设且三者均位于同一直线上;管套包括圆形套筒和布设在圆形套筒内侧中部的限位板,限位板中部开有供待布放光缆穿过的通孔;子管的管口由前至后插入圆形套筒内且其外径不大于圆形套筒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光缆布放过程中的打背扣问题,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光缆布放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通信、信息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都需要布放管道光缆。通信管道施工中,常用子管穿放光缆。子管是一种PVC管,一般直径为Φ 25mm?Φ 32_。布放管道光缆过程中,一般是将待布放光缆的光缆头穿进子管后向前牵引进行布放,而没有穿进子管的光缆则拖在地面上。布放管道光缆过程中经常出现缆盘放缆速度和光缆布放速度不一致的情形,如缆盘放缆速度大于光缆布放速度,地面上的光缆就会有富余。光缆作为一种线材,在盘卷的过程中存在有应力;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打卷是一种必然现象,因而上述地面上富余的光缆不可避免会在地面上自动打卷。而地面上自动打卷的光缆在进入子管的管口时,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再加上前方拉拽光缆的惯性力,这些卷将会在子管的管口或其它部位形成死弯,也就是行业内常说的“背扣”。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光缆弯曲的曲率半径应大于光缆直径的15倍。若光缆弯曲的曲率半径小于上述标准,光缆中的光纤就会受到物理损坏,相应增大光纤的衰耗,而一旦形成“背扣”,光缆弯曲的曲率半径将远远小于“大于光缆直径的15倍”的标准,甚至因达不到验收标准而返工、返修。因此在光缆布放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光缆弯曲的曲率半径达到上述标准要求。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出现能防止光缆打背扣的产品。因而,需设计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的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能有效解决光缆布放过程中的打背扣问题,经济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光缆布放过程中的打背扣问题,经济实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待布放光缆进行保护的保护套、位于保护套前侧的渐变弹簧和与待布放光缆所穿入的子管连接且对渐变弹簧进行限位的管套,所述渐变弹簧的弹簧外径和弹簧线径均由后向前逐渐增大,所述管套套装在渐变弹簧的前端外侧;所述保护套的前部由后向前插入渐变弹簧的后端内部,所述保护套、渐变弹簧和管套由后向前进行布设且三者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保护套包括同轴套装在待布放光缆上的外套筒;所述管套包括圆形套筒和布设在所述圆形套筒内侧中部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圆形套筒呈垂直布设且其中部开有供待布放光缆穿过的通孔;所述外套筒为圆筒形且其外径不大于渐变弹簧后端的弹簧内径,所述渐变弹簧前端的弹簧外径不大于所述圆形套筒的内径;所述子管的管口由前至后插入所述圆形套筒内,且子管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圆形套筒的内径。上述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套还包括布设在所述外套筒后端外侧的限位环,所述外套筒为圆筒,所述限位环为圆环且其与所述外套筒呈同轴布设。上述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套由多个第一弧形套体拼接而成,多个所述第一弧形套体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上述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保护套由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套体拼接而成,两个所述第一弧形套体均为半圆形。上述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管套由多个第二弧形套体拼接而成,多个所述第二弧形套体沿圆周方向均匀布设且其结构和尺寸均相同。上述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管套由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套体拼接而成,两个所述第二弧形套体均为半圆形。上述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套装在管套外侧的管箍。上述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板为圆环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且加工制作简便,造价低。2、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操作简便且安装及拆卸方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光缆布放过程中的打背扣问题,并能起到防止子管管口损伤光缆的作用,能对光缆进行有效保护,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光缆布放施工的施工效率,经济实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使用操作简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光缆布放过程中的打背扣问题,经济实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参考图。附图标记说明:1—保护套;2—渐变弹簧; 3—管套;4—待布放光缆;5—子管;3-1—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对待布放光缆4进行保护的保护套1、位于保护套1前侧的渐变弹簧2和与待布放光缆4所穿入的子管5连接且对渐变弹簧2进行限位的管套3,所述渐变弹簧2的弹簧外径和弹簧线径均由后向前逐渐增大,所述管套3套装在渐变弹簧2的前端外侧。所述保护套1的前部由后向前插入渐变弹簧2的后端内部,所述保护套1、渐变弹簧2和管套3由后向前进行布设且三者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保护套1包括同轴套装在待布放光缆4上的外套筒。所述管套3包括圆形套筒和布设在所述圆形套筒内侧中部的限位板3-1,所述限位板3-1与所述圆形套筒呈垂直布设且其中部开有供待布放光缆4穿过的通孔。所述外套筒为圆筒形且其外径不大于渐变弹簧2后端的弹簧内径,所述渐变弹簧2前端的弹簧外径不大于所述圆形套筒的内径;所述子管5的管口由前至后插入所述圆形套筒内,且子管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光缆打背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待布放光缆(4)进行保护的保护套(1)、位于保护套(1)前侧的渐变弹簧(2)和与待布放光缆(4)所穿入的子管(5)连接且对渐变弹簧(2)进行限位的管套(3),所述渐变弹簧(2)的弹簧外径和弹簧线径均由后向前逐渐增大,所述管套(3)套装在渐变弹簧(2)的前端外侧;所述保护套(1)的前部由后向前插入渐变弹簧(2)的后端内部,所述保护套(1)、渐变弹簧(2)和管套(3)由后向前进行布设且三者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保护套(1)包括同轴套装在待布放光缆(4)上的外套筒;所述管套(3)包括圆形套筒和布设在所述圆形套筒内侧中部的限位板(3‑1),所述限位板(3‑1)与所述圆形套筒呈垂直布设且其中部开有供待布放光缆(4)穿过的通孔;所述外套筒为圆筒形且其外径不大于渐变弹簧(2)后端的弹簧内径,所述渐变弹簧(2)前端的弹簧外径不大于所述圆形套筒的内径;所述子管(5)的管口由前至后插入所述圆形套筒内,且子管(5)的外径不大于所述圆形套筒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支东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通信建设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