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光模组、成像装置及移动终端,该滤光模组包括滤光片,其包括基片,所述基片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一滤光层和第二滤光层,所述第一滤光层和所述第二滤光层互不重叠且滤光范围不同;旋转机构,内侧固设所述滤光片,外侧具有齿部;驱动机构,具有啮合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齿部相啮合,以驱动所述旋转机构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将两滤光膜层镀在一片基片上形成滤光片,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机构旋转的方式来实现滤光片位置的轻微移动,节省了滤光片切换的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识别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滤光模组、成像装置及具有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功能的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虹膜是眼睛的瞳孔和巩膜之间的环状组织,有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作用。虹膜特征有唯一性的特点,同时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因此,可以将眼睛的虹膜特征作为每个人的身份识别对象。目前移动设备的个人信息安全和网络交互信息安全问题越发突出。为了解决该问题,已经在移动设备上集成了人脸识别的身份识别装置。然而,人脸识别技术存在识别正确率低,不能独立解决更高级别的信息安全问题,如网络交易密码替代等。相比人脸识别技术,虹膜识别具有唯一性高、稳定性强、非侵犯性等优点。在移动设备中同时集成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的功能,在低级别的个人身份认证时,例如开机身份认证可以采用人脸识别进行身份认证,而在高级别的个人身份认证,例如网上支付可以采用虹膜识别进行身份认证,如此可以满足用户不同的使用需求。目前移动终端上通过一个摄像头既实现虹膜识别又实现人脸拍摄时,存在两种方式所需的光谱波段不同的问题,通常需要采用两种不同滤光片来实现,并配备复杂的切换装置。在进行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间切换时,需要对可见光滤光片和红外光滤光片进行轮循切换。受两片滤光片所占空间以及功能切换时滤光片移动位移的影响,势必会对移动终端的轻薄化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滤光片切换方式简单、且所需切换距离微小的滤光模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实现虹膜图像采集和人脸图像采集的成像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具有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的移动终端。本专利技术的滤光模组,包括:滤光片,包括基片,所述基片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一滤光层和第二滤光层,所述第一滤光层和所述第二滤光层互不重叠且滤光范围不同;旋转机构,内侧固设所述滤光片,外侧具有齿部;驱动机构,具有啮合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齿部相啮合,以驱动所述旋转机构旋转。进一步,所述基片的表面上形成有多个第一滤光层和多个第二滤光层,所述多个第一滤光层和所述多个第二滤光层相互之间间隔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滤光层为红外光滤光层,所述第二滤光层为可见光滤光层。进一步,所述红外光滤光层允许波长为760-960纳米的光线通过,所述可见光滤光层允许波长为400-750纳米光线通过。进一步,所述旋转机构为弧形齿条,所述弧形齿条具有第一弧面和与所述第一弧面相对的第二弧面,所述第一弧面上设置有所述齿部,所述第二弧面上固设所述滤光片;所述驱动机构的所述啮合部为直线齿条或蜗杆,所述啮合部沿直线移动带动所述弧形齿条旋转。进一步,所述滤光片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弧面的圆心角为180度,以使所述滤光片贴合固设于所述第二弧面。本专利技术的成像装置,包括:成像镜头;上述的滤光模组,所述滤光模组被设置在用于获得成像光的所述成像镜头的路径中;图像传感器,用于将经过所述成像镜头获得的成像光转换为电信号;其中,当所述滤光片的所述第一滤光层旋转至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区,以对虹膜图像进行采集;当所述滤光片的所述第二滤光层旋转至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区,以对人脸图像进行米集。进一步,所述成像镜头包括光阑和多片透镜,所述滤光片设置于所述多片透镜之间。进一步,所述旋转机构带动所述滤光片旋转以进行由虹膜图像采集向人脸图像采集的切换的旋转方向,与带动所述滤光片旋转以进行由人脸图像采集向虹膜图像采集的切换的旋转方向至少有一次相同。本专利技术的移动终端,包括:上述成像装置;处理器;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所述成像装置和所述处理器;其中,当所述处理器发送虹膜图像采集指令时,驱动所述滤光片的所述第一滤光层旋转至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区,以对虹膜图像进行采集;当所述处理器发送人脸图像采集指令时,驱动所述滤光片的所述第二滤光层旋转至所述图像传感器的成像区,以对人脸图像进行米集。本专利技术将两滤光膜层镀在一片基片上形成滤光片,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旋转机构旋转的方式来实现滤光片位置的轻微移动,节省了滤光片切换的空间。【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图1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滤光模组中的滤光片的俯视图;图1B是图1A中的滤光片的A-A剖视图;图2A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滤光模组中的滤光片的俯视图;图2B是图2A中的滤光片的B-B剖视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滤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滤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成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方法、装置、实现、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变得模糊。图l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本专利技术滤光模组中的滤光片的俯视图;图lb是图1 a中的滤光片的A-A剖视图。如图la-lb所示,滤光片1包括基片11,在基片11的表面不同位置形成互不重叠的第一滤光层111和第二滤光层112。第一滤光层111和第二滤光层112紧邻的形成在一片基片11的表面上的左右两侧。基片11可以为浮法玻璃。第一滤光层111可以为红外光滤光膜层,第二滤光层112为可见光滤光膜层。红外光滤光膜层允许波长为760-960纳米的光线通过,其他波段光线截止。可见光滤光膜层允许波长为400-750纳米光线通过,其他波段光线截止。其中,红外光滤光膜层和可见光滤光膜层镀在一片基片11上所采用的方式为:先将基片11上待镀红外光滤光膜层的表面遮蔽(不暴露于空气),然后在基片11的表面上其他位置镀可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滤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滤光片,包括基片,所述基片的表面上形成有第一滤光层和第二滤光层,所述第一滤光层和所述第二滤光层互不重叠且滤光范围不同;旋转机构,内侧固设所述滤光片,外侧具有齿部;驱动机构,具有啮合部,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齿部相啮合,以驱动所述旋转机构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绘珠,何笛,张炜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诚盛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