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23872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6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包括上基层和下基层,下基层为二灰稳定碎石层,上基层为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对现场废料进行再生利用,在路面基层中增设半柔性的上基层,既克服了半刚性基层同沥青面层之间由于材料的差异导致的界面连接薄弱的缺点,又能保证路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技术背景上个世纪末为我国的高等级公路大规模建设期,沥青路面基层大量使用二灰碎石结构,如今,这些路面随着使用年限和交通量的增长,逐步迈入维修期,其中二灰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的大量损坏是当前高等级公路维修养护的重点。如图1所示,维修前旧路破坏结构示意图,包括沥青面层01、碎石封层02和二灰碎石上基层03和下基层04,半刚性的二灰碎石上基层03将裂缝反射至沥青面层01,使得路面产生裂缝、松散、坑槽等病害。对于上述二灰碎石基层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维修方法有两种:一、采用新的水泥稳定碎石回填;二、对原二灰碎石进行就地冷再生;上述两种方法均存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问题,路面耐久性不足,且第一种方法忽略了二灰碎石潜在的循环利用价值,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鉴于上述现有路面基层维修方案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采用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对现场铣刨的二灰碎石基层废料进行再生利用,在路面基层中增设半柔性的上基层,既克服了半刚性基层同沥青面层之间由于材料的差异导致的界面连接薄弱的缺点,又能保证路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包括上基层和下基层,下基层为二灰稳定碎石层,上基层为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层。进一步地,上基层厚度为16cm?18cm。进一步地,上基层的上部与沥青面层之间设置碎石封层。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1、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层由现场进行旧路铣刨料回收再生而得,无需额外调运,节省运距;2、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相比于二灰稳定碎石可缩短养生期,由原来的7天缩短到4?5天,进而缩短维修改造整体工期;3、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层采用冷再生技术,综合性能突出,具有强度高、抗疲劳、抗水损害、防止反射裂缝等性能,能够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4、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层为半柔性的上基层,克服了半刚性基层同沥青面层之间由于材料的差异导致的界面连接薄弱的缺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维修前原路面结构破坏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路面基层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含义:01沥青面层、02碎石封层、03二灰碎石上基层、04下基层、1沥青面层、2碎石封层、3上基层、4下基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撰写。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包括上基层3和下基层4,下基层4为二灰稳定碎石层,上基层3为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层,其中,上基层3厚度为16cm?18cm ο该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上基层3的上部与沥青面层1之间通过碎石封层2连接。在路面维修处治时,通过检测后若路面上基层3部分破坏,下基层4完好,则可采用本技术所述的路面维修结构方案。具体的,先将旧沥青面层01铣刨;然后对原二灰碎石上基层03进行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得到半柔性的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上基层3,这样做无需额外调运,节省运距,使二灰碎石潜在的循环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避免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可以缩短养生期,进而缩短维修改造整体工期;同时克服了半刚性基层同沥青面层之间由于材料的差异导致的界面连接薄弱的缺点;之后在上基层3上面铺设碎石封层2,并在其上铺筑沥青面层1。这样维修处置好的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层,综合性能突出,具有强度高、抗疲劳、抗水损害、防止反射裂缝等性能,能够有效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包括上基层(3)和下基层(4),所述下基层(4)为二灰稳定碎石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层(3)为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层(3)厚度为16cm?18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层(3)的上部与沥青面层(1)之间设置碎石封层(2)。【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包括上基层和下基层,下基层为二灰稳定碎石层,上基层为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层。本技术采用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技术,对现场废料进行再生利用,在路面基层中增设半柔性的上基层,既克服了半刚性基层同沥青面层之间由于材料的差异导致的界面连接薄弱的缺点,又能保证路面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IPC分类】E01C7/18【公开号】CN205134126【申请号】CN201520917815【专利技术人】郑炳锋, 杨建强, 吴春颖, 韩少龙, 韩超, 刘伟, 张宇峰, 韦武举, 王瑛, 安丰伟 【申请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公开日】2016年4月6日【申请日】2015年11月1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半柔性沥青路面基层结构,包括上基层(3)和下基层(4),所述下基层(4)为二灰稳定碎石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层(3)为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二灰碎石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炳锋杨建强吴春颖韩少龙韩超刘伟张宇峰韦武举王瑛安丰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