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包括接箍主体,所述接箍主体的中部留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通油管,所述接箍主体分为旋转体和固定体两部分,所述旋转体通过旋转装置转动安装在固定体的上方,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内圈、外圈和滚珠,所述内圈的外侧壁和外圈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且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相互匹配使用,所述内圈的上表面连接到旋转体,所述外圈的下表面连接到固定体。由于旋转体和固定体能相对旋转,可释放抽油杆柱上、下往复运动时产生的附加扭矩,解决了抽油杆因径向扭力而造成丝扣松动和脱扣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油田生产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采集装置
,具体为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
技术介绍
在油田采油技术中,有杆栗采油仍是主要方法,地面的驱动装置通过抽油杆带动抽油栗在油管栗筒内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将原油抽汲到地面,抽油杆接箍是油田有杆栗采油系统中应用广泛的零件,通过其来实现抽油杆之间的连接,抽油杆柱在井下正常工作时,抽油机带动抽油杆柱上、下往复运动,由于井斜,原油阻力、抽油杆柱与油管内壁的摩擦力等因素的影响,抽油杆就会不断受到拉伸、压缩、弯曲和附加扭矩等复杂的交变载荷,从而发生抽油杆与接箍丝扣松动而脱扣,使抽油杆落入油井内,引发井下事故,油井被迫停产,严重影响了油田的生产效率,增加了油田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包括接箍主体,所述接箍主体内安装有通油管,所述接箍主体分为旋转体和固定体两部分,所述旋转体通过旋转装置转动安装在固定体的上方,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内圈、外圈和滚珠,所述内圈的外侧壁和外圈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且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相互匹配使用,所述内圈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卡接在外圈的第二弧形凹槽内,所述内圈外侧壁的第一弧形凹槽和外圈内侧壁的第二弧形凹槽形成的间隙处安装有滚珠,且滚珠的数量至少为8个,所述内圈的上表面连接到旋转体,所述外圈的下表面连接到固定体,所述接箍主体的两端设有抽油杆卡槽。优选的,所述滚珠卡接于滚珠固定件的内腔,且滚珠固定件为圆环形。优选的,所述通油管的两端均安装有密封条。优选的,所述接箍主体的外表面涂有耐磨涂层。优选的,所述抽油杆卡槽的表面设有限位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工作时,抽油杆通过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连接后下入井内,由于旋转体和固定体能相对旋转,可释放抽油杆柱上、下往复运动时产生的附加扭矩,解决了抽油杆因径向扭力而造成丝扣松动和脱扣的问题,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延长了油井生产周期,提高了油田生产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不意图;图2为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接箍主体,11、旋转体,12、固定体,2、通油管,3、旋转装置,31、内圈,32、外圈,33、滚珠,34、滚珠固定件,4、密封条,5、抽油杆卡槽,6、限位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包括接箍主体1,所述接箍主体1内安装有通油管2,所述接箍主体1分为旋转体11和固定体12两部分,所述旋转体11通过旋转装置3转动安装在固定体12的上方,所述旋转装置3包括内圈31、外圈32和滚珠33,所述内圈31的外侧壁和外圈32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且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相互匹配使用,所述内圈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卡接在外圈32的第二弧形凹槽内,所述内圈31外侧壁的第一弧形凹槽和外圈32内侧壁的第二弧形凹槽形成的间隙处安装有滚珠33,且滚珠33的数量至少为8个,所述内圈31的上表面连接到旋转体11,所述外圈32的下表面连接到固定体12,所述接箍主体1的两端设有抽油杆卡槽5,本技术在工作时,抽油杆通过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连接后下入井内,由于旋转体11和固定体12能相对旋转,可释放抽油杆柱上、下往复运动时产生的附加扭矩,解决了抽油杆因径向扭力而造成丝扣松动和脱扣的问题,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延长了油井生产周期,提高了油田生产效益。所述滚珠33卡接于滚珠固定件34的内腔,且滚珠固定件34为圆环形,通过安装滚珠固定件34,减小了旋转装置3在转动时滚珠33的摩擦。所述通油管2的两端安装有密封条4,通过安装有密封条4,使抽油管密封性更好,避免了泄漏原油的问题。所述接箍主体1的外表面涂有耐磨涂层,增加了该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的使用年限。所述抽油杆卡槽5的表面设有限位块6,使抽油杆卡接的更加紧密,解决了抽油杆容易脱落的问题。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将抽油管卡接在两端的抽油管卡槽5内,当抽油杆产生附加扭矩时,带动旋转装置3中的内圈31通过滚珠33在外圈32内转动,通过旋转体11和固定体12的相对旋转,从而释放抽油杆柱上、下往复运动时产生的附加扭矩。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主权项】1.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包括接箍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箍主体(1)内安装有通油管(2),所述接箍主体(1)分为旋转体(11)和固定体(12)两部分,所述旋转体(11)通过旋转装置(3)转动安装在固定体(12)的上方,所述旋转装置(3)包括内圈(31)、外圈(32)和滚珠(33),所述内圈(31)的外侧壁和外圈(32)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且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相互匹配使用,所述内圈(31)的上表面和下表分别卡接在外圈(32)的第二弧形凹槽内,所述内圈(31)外侧壁的第一弧形凹槽和外圈(32)内侧壁的第二弧形凹槽的间隙处安装有滚珠(33),且滚珠(33)的数量至少为8个,所述内圈(31)的上表面连接到旋转体(11),所述外圈(32)的下表面连接到固定体(12),所述接箍主体(1)的两端设有抽油杆卡槽(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33)卡接于滚珠固定件(34)的内腔,且滚珠固定件(34)为圆环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油管(2)的两端均安装有密封条(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箍主体(1)的外表面涂有耐磨涂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油杆卡槽(5)的表面设有限位块(6)。【专利摘要】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包括接箍主体,所述接箍主体的中部留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通油管,所述接箍主体分为旋转体和固定体两部分,所述旋转体通过旋转装置转动安装在固定体的上方,所述旋转装置包括内圈、外圈和滚珠,所述内圈的外侧壁和外圈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且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相互匹配使用,所述内圈的上表面连接到旋转体,所述外圈的下表面连接到固定体。由于旋转体和固定体能相对旋转,可释放抽油杆柱上、下往复运动时产生的附加扭矩,解决了抽油杆因径向扭力而造成丝扣松动和脱扣的问题,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减少了井下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油田生产效益。【IPC分类】E21B17/10, E21B17/02【公开号】CN205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式防脱抽油杆接箍,包括接箍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箍主体(1)内安装有通油管(2),所述接箍主体(1)分为旋转体(11)和固定体(12)两部分,所述旋转体(11)通过旋转装置(3)转动安装在固定体(12)的上方,所述旋转装置(3)包括内圈(31)、外圈(32)和滚珠(33),所述内圈(31)的外侧壁和外圈(32)的内侧壁分别设有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且第一弧形凹槽和第二弧形凹槽相互匹配使用,所述内圈(31)的上表面和下表分别卡接在外圈(32)的第二弧形凹槽内,所述内圈(31)外侧壁的第一弧形凹槽和外圈(32)内侧壁的第二弧形凹槽的间隙处安装有滚珠(33),且滚珠(33)的数量至少为8个,所述内圈(31)的上表面连接到旋转体(11),所述外圈(32)的下表面连接到固定体(12),所述接箍主体(1)的两端设有抽油杆卡槽(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姜涛,李智捷,敬胜,李凯,苟枫凯,孟凡利,
申请(专利权)人:李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