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包括:扫描线和数据线,其中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相互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区域;像素电极,设置在每个像素区域内;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搭配产生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其中所述公共电极沿着所述数据线方向分成相互间隔的多列,所述公共电极包括位于奇数列的公共电极和位于偶数列的公共电极,位于奇数列的所述公共电极共同连接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上,位于偶数列的所述公共电极共同连接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上。本实施例通过向奇偶列的公共电极分别输入频率相同但是极性相反的交流驱动信号(AC V_com),可以在降低数据驱动IC的输出电压的同时实现列反转和点反转的极性变换方式,从而达到较佳的画面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对置的彩色滤光片基板(color filter,CF)和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FTarray)以及夹置在两者之间的液晶层(LC layer)。由于液晶的本身特性,对其长期施加一个方向的直流电压会使液晶极化,正常驱动的液晶必须施加交流电场,施加于像素电极的电压相对于公共电极而交替翻转,即像素电极的电压在正极性及负极性之间来回变化,称之为交流驱动(或反转驱动)。当像素电极的电压高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时,就称之为正极性( + ),当像素电极的电压低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时,就称之为负极性(_)。为实现对液晶的反转驱动,在数据驱动芯片(sourcedriver 1C)向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充入数据电压信号时,公共电极(common electrode)具有图1和图2两种不同的电压驱动方式。图1中公共电极的电压(参图中虚线C)是一直固定不动的,而像素电极的电压(参图中实线P)却是依照其灰阶的不同,在各帧画面之间不停上下变动,在不同帧(frame)的画面中,针对每个灰阶来说,像素电极与公共电极的压差绝对值是固定的,只不过位于液晶两端的电压,一次是正的(正极性),另一次是负的(负极性),目的就是让液晶不会一直保持在同一个转向而导致物理特性的破坏。图1所示的驱动方式,由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是固定的,称之为共电极直流驱动,也称之为DC V_com。图2中公共电极的电压(参图中虚线C)是不断变动的,而且不同灰阶的像素电极的电压(参图中实线P)也是不停的上下变动,公共电极的电压在电压大时比所有显示灰阶的电压大,在电压小时比所有显示灰阶的电压小,可同样达到让液晶两端的压差绝对值固定不变,而灰阶也不会变化的效果,实现施加在液晶上的电压极性反转的目的。图2所示的驱动方式,由于公共电极的电压是变动的,称之为共电极交流驱动,也称之为AC V_com。目前,液晶显示面板的反转驱动主要分为四种方式,即帧反转驱动(frameinvers1n)、行反转驱动(row invers1n)、列反转驱动(column invers1n)及点反转驱动(dot invers1n)。其中,帧反转显示质量较差,闪烁现象(flicker)较严重;行反转可改善闪烁现象,但水平方向上容易产生串扰现象(crosstalk),且数据线上的极性正负频繁切换产生的功耗较大;列反转可改善闪烁现象,但垂直方向上容易产生串扰现象;点反转因为极少出现闪烁现象和串扰现象,显示效果最佳。液晶显示面板的阵列基板在制作时,所有子像素的公共电极是整面连接在一起的(即公共电极为整面覆盖在基板上),而扫描驱动芯片(gate driver 1C)的驱动方式是将同一行子像素的所有薄膜晶体管(TFT)打开,以让数据驱动1C对这一行的所有子像素充电,而这一行所有子像素的公共电极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所以若选用图2所示的公共电极的电压来回变动的驱动方式,是无法在同一行TFT上同时做到显示正极性与负极性的。而列反转与点反转的极性变换方式,在同一行子像素上要求相邻的子像素拥有不同的正负极性,因此图2所示的公共电极电压变动的驱动方式仅能适用于帧反转与行反转。如图1所示,当公共电极的电压固定不变时,像素电极的最高电压需要达到公共电极电压的两倍以上,而像素电极电压的提供是来自于数据驱动1C,若图1中公共电极电压固定于5V的话,则数据驱动1C提供的工作电压范围就要达到10V以上。如图2所示,当公共电极的电压来回变动时,若图2中公共电极电压最大为5V,则数据驱动1C的最大工作电压也只要为5V就可以。也即是说,图1中DC V_com驱动方式所需的数据驱动1C的电压幅值是图2中ACV_com驱动方式所需的2倍。对数据驱动IC来说,输出电压范围越大,制程与电路的复杂度就越高,成本就越高。目前一般的半导体制程所制作的数据驱动1C只能提供小于10V的电压,若可以使数据驱动1C的输出电压范围降至小于10V,对于数据驱动1C来源的选择与功耗消耗的降低都非常有利。如上述,若选用图2所示的共电极交流驱动(AC V_com)则可以降低数据驱动1C的输出电压范围,但是图2所示的共电极交流驱动(AC V_com)却仅能适用于帧反转与行反转,不能适用于列反转与点反转,无法实现较佳的画面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数据驱动1C的输出电压范围,降低功耗,并同时实现较佳的画面显示效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扫描线和数据线,其中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相互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区域;像素电极,设置在每个像素区域内;公共电极,与所述像素电极搭配产生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其中所述公共电极沿着所述数据线方向分成相互间隔的多列,所述公共电极包括位于奇数列的公共电极和位于偶数列的公共电极,位于奇数列的所述公共电极共同连接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上,位于偶数列的所述公共电极共同连接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上。进一步地,每相邻两条数据线之间设有一列公共电极,每一列公共电极覆盖一列对应的子像素,同一列中所有子像素的公共电极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和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连接到数据驱动1C。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夹设在两者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所述像素电极和所述公共电极均形成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进一步地,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位于同一层中,但是两者相互间隔开。进一步地,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位于不同层中,并且两者之间夹设有绝缘层。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彩色滤光片基板和夹设在两者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扫描线、所述数据线和所述像素电极均形成在所述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所述公共电极形成在所述彩色滤光片基板上。进一步地,在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交叉的位置附近设有薄膜晶体管,每个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有源层、源极及漏极,其中所述栅极电连接扫描线,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相互间隔且均与所述有源层接触连接,所述源极与所述漏极之一电连接数据线,所述源极与所述漏极之另一电连接像素电极。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子像素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数据线所在的竖向方向延伸,或者所述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每个子像素的长度方向沿着所述扫描线所在的横向方向延伸。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驱动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驱动方法包括:利用所述像素电极与所述公共电极之间产生的电场驱动液晶分子偏转;通过所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向位于奇数列的所述公共电极输入第一交流驱动信号;通过所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向位于偶数列的所述公共电极输入第二交流驱动信号,其中所述第一交流驱动信号与所述第二交流驱动信号具有相同频率但是极性相反。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将公共电极沿着数据线方向分成相互间隔的多列,通过向奇偶列的公共电极分别输入频率相同但是极性相反的交流驱动信号(AC V_com),不但可以降低数据驱动1C的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扫描线(11)和数据线(12),其中多条扫描线(11)与多条数据线(12)相互交叉限定多个像素区域;像素电极(13),设置在每个像素区域内;公共电极(15),与所述像素电极(13)搭配产生驱动液晶分子偏转的电场,其中所述公共电极(15)沿着所述数据线(12)方向分成相互间隔的多列,所述公共电极(15)包括位于奇数列的公共电极(151)和位于偶数列的公共电极(152),位于奇数列的所述公共电极(151)共同连接到第一公共电极总线(16)上,位于偶数列的所述公共电极(152)共同连接到第二公共电极总线(17)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耸,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