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水平吊杆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1874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舞台机械设备。原有设备升降速度较慢,负载有限,且钢丝绳易缠绕。本改进方案包括动力机构、吊架和连接在吊架下的吊杆,其特征在于牵引绳一端与动力机构连接,另一端经牵引定滑轮绕过牵引滑轮组固定于牵引定点;升降绳一端与吊杆连接,另一端经转向滑轮至折返定滑轮后再绕经升降滑轮组固定于升降定点。该装置构思新颖,结构紧凑,负载大,速度快,定位准确。(*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舞台机械设备,进一步说是涉及水平升降舞台灯、银幕等负载的水平吊杆升降装置。现有的舞台水平吊杆升降装置,均包括以电机为动力的动力机构;支承滑轮、钢丝绳等物件的吊架;通过钢丝绳连接在吊架上的吊杆。舞台灯、银幕等专用设备固定在吊杆上,随着吊杆的升降而升降。这些吊杆升降装置常见的结构方式为两种一种是类似卷扬机的工作方式,利用动力机构收放钢丝绳直接升降吊杆;另一种则是在上述基础上,在位于动力机构一端的钢丝绳上吊放平衡块(对重),使对重平衡力与动力机构的拉力相结合,实现吊杆的升降。这类装置升降吊杆的速度较慢,负载有限,易产生定位偏差,满足不了实际需要。随着舞台设备的不断更新,舞台灯具的重量加大,吊杆的负荷量增加,例如有时一根吊杆上要挂8-10盏重量约41.5KG的电脑灯或是挂重量约为500-600KG的大型银幕。现有的升降装置无法满足要求。此外,吊杆靠平行的多根钢丝绳牵引,并直接连接在动力机构的转盘上,实际操作中会出现钢丝绳缠绕、线盘滑落等故障,且电机的安装位置受到升降装置位置的限制,安全性差,要求使用功率较大的电机,耗能且不经济。本技术针对现有设备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提高吊杆升降速度和载重量,降低电机能耗且运行平稳、定位准确的舞台水平吊杆升降装置。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动力机构、固定滑轮的吊架和通过钢丝绳连接在吊架下的吊杆,其特征在于钢丝绳分为牵引绳和升降绳,牵引绳和升降绳通过一可在吊架上平移的滑轮架配合联动,所述的滑轮架中设有牵引滑轮组和升降滑轮组,牵引绳一端与动力机构连接,另一端经吊架的牵引定滑轮,绕过牵引滑轮组后固定在吊架上的牵引定点上。升降绳一端与吊杆连接,另一端经吊架上的转向滑轮绕过折返定滑轮后再绕过升降滑轮组,最后固定在吊架上的升降定点上。这种独特的结构使滑轮架通过牵引绳在动力机构带动下可以在吊架上水平移动,从而改变升降绳在转向滑轮与吊杆之间的长度,实现吊杆的升降。滑轮架上的升降滑轮组为上下两组,每组各有二个以上可使升降绳从中绕过的并排设定的滑轮,折返定滑轮的上方设有往返定滑轮,往返定滑轮的位置与上下两升降定滑轮组相对应。升降绳经折返定滑轮与下组升降滑轮组后再绕过往返定滑轮,最后经上组升降滑轮组与升降定点相连接。这样,升降绳经两次往返,使吊杆的升降距离为牵引绳运动距离的4倍,即牵引绳运动1米,升降距离为4米,实现快速升降,满足了牵引绳运动较慢,吊杆升降速度较快的要求,有助于准确定位。为保证吊杆水平,转向滑轮为二个以上(最好为四个),可使相应根数的升降绳灵活运动,升降绳在吊杆上平均分布,保证吊杆水平升降。牵引滑轮组和上、下二升降滑轮组与滑轮架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固定,其三个滑轮组的轴心呈等腰三角形布局,保证力的作用始终在水平方向上,从而使滑轮组运动平稳。吊架上设有可使滑轮架在其上作平行移动的圆管轨道,圆管轨道上有上、下限位止点。该滑轮架与圆管轨道之间的滑动配合结构可与申请人的专利号为98208934.1的在先专利相同。该结构可保证滑轮架运行顺畅,防止其在水平移动过程中发生颤动,从而影响水平吊杆在升降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限位止点可防止滑轮架越位工作。该装置使用的滑轮滑槽的横截面上大下小,呈倒置的等腰梯形,使钢丝绳和滑槽的接触面加大,即钢丝绳受力于滑槽的两侧边,避免钢丝绳直接置于滑槽底部产生的晃动现象,从而使吊杆升降更加平稳。该滑轮的滑槽上还设有防脱件,该防脱件可防止钢丝绳在快速滑动时脱槽、吊杆卡位等故障。在升降定点与升降滑轮组之间的升降绳上设有一紧线器,该紧线器可以微调升降绳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长度变化,使吊杆保持水平。紧线器可用常见的“花兰螺丝”,最好紧挨升降定点的位置设置。本技术改变了原有装置利用动力机构的牵引力或结合对重平衡力以提升吊杆的结构,而是通过增加滑轮架和滑轮组,并将钢丝绳分为牵引绳和升降绳,使得该装置升降吊杆的速度大大提高,增加了载重量,运行稳定,定位准确,安全性好。同时可以使用较小功率的电动机实现原有设备同样的效果,降低了能耗。此外,升降绳为定长,通过滑轮组配合各行其道,避免了因钢丝绳重叠或相互缠绕而使吊杆卡死。由于牵引绳仅为一根,使得电机的安装位置非常灵活,可以很好地适应不同舞台、现场的既定布局。该技术构思新颖、结构紧凑、操作便捷,有望成为现有设备的更新换代产品。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最佳实施例。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吊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舞台水平吊杆升降装置,包括动力机构(1)、吊架(14)和在吊架下的吊杆(2),钢丝绳分为牵引绳(3)和升降绳(4),彼此通过一可在吊架上平移的滑轮架(5)配合联动,所述的滑轮架中设有牵引滑轮组(6)和升降滑轮组(7),牵引绳(3)一端与动力机构(1)连接,另一端经吊架(14)上的牵引定滑轮(9),绕过牵引滑轮组(6)后固定在吊架上的牵引定点(10)上。升降绳一端与吊杆(2)连接,另一端经吊架上的转向滑轮(11)绕过折返定滑轮(12)后再绕过升降滑轮组(7),最后固定在吊架上的升降定点(13)上。滑轮架(5)通过牵引绳(3)在动力机构(1)带动下可以在吊架(14)上水平移动,改变升降绳(4)在转向滑轮(11)与吊杆(2)之间的长度,实现吊杆的升降。滑轮架上的升降滑轮组(7)为上下两组,每组各有四个可使升降绳(4)从中绕过的并排设定的滑轮,折返定滑轮(12)的上方设有往返定滑轮(15),往返定滑轮的位置与上下两升降定滑轮组(7)相对应。升降绳(4)经折返定滑轮(12)与下组升降滑轮组后再绕过往返定滑轮(15),最后经上组升降滑轮组与升降定点(13)相连接。这样,升降绳经两次往返,使吊杆的升降距离为牵引绳运动距离的4倍,即牵引绳运动1米,升降距离为4米,实现快速升降,且稳定性好。牵引滑轮组(6)和升降滑轮组(7)与滑轮组(5)之间通过轴承连接固定,其轴心呈等腰三角形布局,保证力的作用始终在水平方向上,从而使滑轮组运动平稳。吊架上设有可使滑轮架在其上作平行移动的圆管轨道(16),圆管轨道上有上、下限位止点(17)、(8)。该滑轮组与圆管轨道之间的滑动配合结构与申请人的专利号为98208934.1的在先专利相同。该结构可保证滑轮组运行流畅,防止其在水平移动过程中发生颤动,从而影响水平吊杆在升降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限位止点可防止滑轮架越位工作。该装置使用的滑轮滑槽的横截面上大下小,呈倒置的等腰梯形,使钢丝绳和滑槽的接触面加大,使钢丝绳受力于滑槽的两侧边,避免钢丝绳直接置于滑槽底部产生的晃动现象,从而使吊杆升降更加平稳。该滑轮的滑槽上还设有防脱件,该防脱件可防止钢丝绳在快速滑动时脱槽、吊杆卡位等故障。在升降定点(13)与升降滑轮组(7)之间的升降绳(4)上设有一紧线器(18),该紧线器可以微调升降绳的长度,使吊杆(2)保持水平。紧线器可用常见的“花兰螺丝”,最好紧挨升降定点的位置设置。工作时,电机通过转动一钢丝转盘收或放牵引绳,牵引绳则带动滑轮组沿着水平轨道左右移动,改变升降绳在转向滑轮与吊杆之间的长度,从而达到使水平吊杆升降的目的。权利要求1.舞台水平吊杆升降装置,包括动力机构(1)、固定滑轮的吊架(14)和通过钢丝绳连接在吊架下的吊杆(2),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舞台水平吊杆升降装置,包括动力机构(1)、固定滑轮的吊架(14)和通过钢丝绳连接在吊架下的吊杆(2),其特征在于钢丝绳由牵引绳(3)和升降绳(4)组成,彼此通过一可在吊架(14)上平移的滑轮架(5)配合联动,所述的滑轮架(5)中设牵引滑轮组(6)和升降滑轮组(7),牵引绳(3)的一端与动力机构(1)连接,另一端经牵引定滑轮(9)绕过牵引滑轮组(6)连接在牵引定点(10)上;升降绳(4)一端与吊杆(2)连接,另一端经转向滑轮(11)至折返定滑轮(12)后再绕经升降滑轮组(7)固定在升降定点(13)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润端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东影影视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