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动提升牵引机,其特征为,构成一个机械制动器的第一衬板的外径做得比手轮轮部向内鼓起部分的内径小,第二衬板和从动盘的外径做得比制动棘轮上圆筒部分的内径小,并且第一和第二衬板是由衬垫原材料制成的,原材料性能应达到:抗压强度15(kgf/mm↑[2])或更多,最大应变12(10↑[-3]mm/mm)或更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提升牵引机,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设有手动驱动件的手动提升牵引机,该驱动件主要包括一个手轮和一个由手动驱动件操作的机械制动器,操作手动驱动件时可驱使载重滑车轮旋转,以便提升、牵引或降低载重,或松开其上的牵引。传统的手拉链动滑车是一种手动提升牵引机,曾公开而为人熟知,例如日本技术公报昭54-39231号。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手拉链动滑车的构造是,有一驱动轴通过一对轴承支承在两块侧板之间,有一通过齿轮减速机构与驱动轴联结的载重滑车轮可旋转地支承在驱动轴上,有一在其一边设有从动盘的从动件与驱动轴联接在一起,有一手轮的轮毂可通过螺旋装在驱动轴上,有一制动棘轮可与制动卡爪啮合,有一对将制动棘轮夹在其间的衬板支承在从动件圆筒部分的外周上,以上这些零件构成机构制动器。一条与手轮咬合的手链可用来操作,通过机械制动器驱使驱动轴旋转,从而驱动载重滑车轮以便提升载重或松开机械制动器使提升的载重下降。但在上述构造的手拉链动滑车中,采用的是商业上供售的通常用的衬板,例如自行的制动衬垫或在一般机构制动器上用的衬板。因此,与手轮侧面相对的衬板的直径被制成与手轮上摩擦面的直径几乎相等。工业机械上一般使用的制动衬垫在性能最好的情况下,当所要考虑的摩擦面的温度为200℃时,温度摩擦系数只有0.20或稍多些,抗压强度最大不过1000(kg/cm观2),最大应变约为8(10-2mm/mm),以上性能符合日本工业标准的规定。当将这种普通的商业产品用在手拉链动滑车的机械制动器上时,考虑到功效和质量,衬板的直径常须做得大些。手轮上与衬板相对的摩擦面的面积常须增加而将表面压力减少,使机械制动器在操作所需提升的载重时不致发生故障。为了简化搬运,手拉链动滑车在近来常被要求制成较小的尺寸,这一点目前是由改进每一零件材料的质量,提高其耐用性来实现的。但是手轮的直径却受到衬板直径的限制,不能进一步小型化,并且,手轮的轴向位置需设在机械制动器沿轴向的外边,因此手轮的轴向尺寸同样也限制其小型化。当手轮沿轴向向外设置时,在手轮的安装部分和将驱动轴支承在侧板上的轴承之间就出现一个距离,当手轮在用手链驱动时,由于作用有手轮上的载荷,致使驱动轴容易弯曲。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强行操作手链,由于驱动轴已经变形就会发生问题。并且,即使是在无载荷的状态下,其时与载重滑车轮咬合的载重链上的吊钩虽然没有吊重物,载重滑车轮可以不受影响,但由于与手轮咬合的手链的重量,手拉链动滑车体仍会发生歪斜,如图7中双点链线所示,其时如操作手链100使手轮101旋转,不仅由于手链100与手拉链动滑车体102上的滑车盖103接触会产生噪音,而且会对操作手链100产生阻力。此时手链100的操作不再能使手轮101产生惯性力,致使手链100不再能使手轮101快速旋转,从而产生载重链的吊钩不能快速提升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在一主要具有手轮的手拉链动滑车中,尽可能减少手轮上的凹窝数,并使手轮的轮部覆盖在机械制动器的上面以便使手轮沿轴向内移,靠近到支承载重滑车轮的侧板的旁边,另外还要使手轮的直径缩小以便使手拉链动滑车小型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在包括上述手拉链动滑车的手动提升牵引机中使机械制动器的摩擦面或过载防止器得到改善,借以稳定其所产生的功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手动提升牵引机中设有第一和第二侧板,用一对轴承将一载重滑车轮支承在该两侧板之间,设一驱动轴以便驱动载重滑车轮,有一具有摩擦面的从动件与驱动轴联接,另有一个驱动件可通过螺旋装在驱动轴上并具有一个与从动件摩擦面相对的摩擦面,在从动件和驱动件之间设有一个机械制动器,在该制动器的两个轴向侧上均设有摩擦面,其外周部分则可与制动卡爪啮合,在从动件和制动棘轮的摩擦面之间以及在制动棘轮和驱动件的摩擦面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和第二衬板,其特征在于每一块衬板都是由包括耐热纤维。摩擦调节剂和粘合剂的衬垫原材料制成的并且具有下列性能,即当机械制动器由于驱动件的向前螺旋运动而工作时,该原材料具有的摩擦系数当有关摩擦面的温度在200℃时为0.35,具有的抗压强度当硬度(HRS)为90到120时为15(kgf/mm2),具有的最大应变为12(10-3mm/mm)或更多。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在该手拉链动滑车中,驱动件包括一个手轮和一条手链,手轮设有轮部和轮毂,可通过螺旋装在驱动轴上,手链则可与手轮的轮部咬合,轮毂在机械制动器一边的侧面上设有摩擦面,在轮部上设有最小数目的凹窝以便接纳手链上的水平链节,在轮部的内侧面具有从摩擦面向第一侧板鼓起的部分上,并且第一侧板的外径小于轮部上向内鼓起部分的内径,在制动棘轮的外周上设有向第一侧板伸展的圆筒部分,在该圆筒部分的外周上设有棘齿可与制动卡爪啮合,该棘齿的位置让开轮部向内鼓起部分而向第一侧板偏移,另外,设有摩擦面的第二衬板和从动件的外径做得比制动棘轮上圆筒部分的内径小。制动棘轮上圆筒部分最好覆盖在将载重滑车轮支承在第一侧板上的轴承的上面。并且,最好覆盖在第一和第二衬板进行摩擦接触的那些摩擦面的上面,那些摩擦面在手轮的向前螺旋运动下都会沿轴向偏移,至少设在从动件和制动棘轮上的摩擦面每一面都要设有经过电镀和热处理的摩擦控制层。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该手拉链动滑车中,驱动件包括一个制动器夹持器,该夹持器可通过螺旋装在驱动轴上,具有一个内面设有摩擦面的法兰和一个圆筒部分,驱动件还包括一个手轮和一条手链,手轮上具有轮毂在其两个轴向侧均设有摩擦面,还具有一个向内鼓起的部分,整个手轮可旋转地支承在制动器夹持器上的圆筒部分上,手链则与手轮咬合。此外还有一个载荷设定调整件,可通过螺旋装在制动器夹持器上的圆筒部分上,有一第一摩擦板设在制动器夹持器的法兰和手轮的轮毂之间,有一第二摩擦板设在该轮毂和载荷设定调整件之间,还有一块夹持板和一个弹性件设在第二摩擦板和载荷设定调整件之间以便构成过载防止器,并且,制动器夹持器上的法兰及第一和第二摩擦板的外径均做得比手轮上向内鼓起部分的内径小。在过载防止器中,最好弹性件夹持板和载荷设定调整件的外径均做得比手轮上沿轴向向外鼓起部分的内径小,以使使过载防止器可以包含在手轮轮部上两个轴向侧鼓起的平面内。并且,最好在手动提升牵引机中设有过载防止器,在与第一和第二摩擦板进行摩擦接触的那些摩擦面中至少制动器夹持器上法兰和夹持板的摩擦面上须设有由热处理过的镀层构成的摩擦控制层。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杠杆式的提升牵引机中,驱动件包括一个制动器夹持器,该夹持器可通过螺旋装在驱动轴上,具有一个内面设有摩擦面的法兰和一个圆筒部分,驱动件包括一个驱动齿轮,该齿轮具有一个在两轴向侧均设有摩擦面的轮毂,在齿轮的外周上则设有轮齿,驱动件还包括一根操作杠杆,在其上设有卡爪可与驱动齿轮上的轮齿啮合此外还有一个载荷设定调整件可通过螺旋装在制动器夹持器的圆筒部分上,有一第一摩擦板设在制动器夹持器的法兰和驱动齿轮的轮毂之间,有一第二摩擦板设在驱动齿轮的轮毂和载荷设定调整件之间,还有一个具有摩擦面的夹持板和一个弹性件设在第二摩擦板和载荷设定调整件之间以便构成过载防止器,并且,制动器夹持器上的法兰、驱动齿轮、和夹持板的每一个摩擦面均设有由热处理过的镀层构成的摩擦控制面。并且,在上述杠杆式提升牵引机中,最好摩擦控制面的镀层是由磷酸镍、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提升牵引机,设有第一和第二侧板,有一载重滑车轮通过一对轴承支承在所说第一和第二侧板之间,有一驱动轴用来驱动所说载重滑车轮,有一从动件与所说驱动轴联结并具有一个摩擦面,还有一驱动件可通过螺旋装在所说驱动轴上并具有一个与所说从动件的摩擦面相对的摩擦面,在所说从动件与所说驱动件之间设有机械制动器,该制动器有一在两轴向侧均设摩擦面的制动棘轮,该棘轮外周上的齿可与制动卡爪啮合,还有第一和第二衬板分别设在所说从动件与制动棘轮的摩擦面之间及所说制动棘轮与驱动件的摩擦面之间,所说提升牵引机在结构上的特征为, 所说两个衬板都是由含有耐热纤维、摩擦调节剂和粘合剂的衬垫原材料制成的,并能提供下列性能,由所说驱动件的向前螺旋运动操作所说的机械制动器,使每一个所说摩擦面与每一个所说衬板接触,接触表面的温度为200℃时摩擦系数应达到0. 35或更多,硬度(HRS)应为90到120,抗压强度应为15(kgf/mm↑[2])或更多,最大应变应为12(10↑[-3]mm/mm)或更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野仪雄,和田保雄,久保田治男,西义雄,本田宗信,
申请(专利权)人:象印链滑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