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及其进气软管与一种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14020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4-01 1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进气软管,包括进气软管管体和四分之一波长管,所述进气软管管体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空气过滤器出口的进气口,所述进气软管管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节气门体的出气口,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管连通于所述进气软管管体的侧壁并且位于所述进气口一端的管段上。由于本方案在进气软管上增设了四分之一波长管,增大了进气口处的进气容积,可以使高频噪声反射的声波与进气声波刚好在波峰和波谷处相遇,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进气系统高频噪音。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包括上述进气软管的发动机与一种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及其进气软管与一种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消费者对车辆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车辆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 se、Vibrat1n、Harshness的英文缩写)性能已成为消费者评价车辆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进气系统的噪声为车辆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现有技术中,由于进气软管的结构设计缺陷,导致进气系统高频噪音较大。因此,如何减小或消除进气系统的高频噪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软管,用于减小或消除进气系统的高频噪音。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两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进气软管的发动机与一种汽车。—种进气软管,包括进气软管管体和四分之一波长管,所述进气软管管体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空气过滤器出口的进气口,所述进气软管管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节气门体的出气口,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管连通于所述进气软管管体的侧壁并且位于所述进气口一端的管段上。优选地,在上述进气软管中,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管与所述进气口一端的管段平行布置。优选地,在上述进气软管中,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管的长度为160mm?230mm。优选地,在上述进气软管中,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管的长度为230mm。优选地,在上述进气软管中,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管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通于所述进气软管管体,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管的管体绕所述连接管轴线向所述出气口方向旋转预设角度。优选地,在上述进气软管中,所述预设角度为10°。—种发动机,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进气软管。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进气软管,包括进气软管管体和四分之一波长管,所述进气软管管体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空气过滤器出口的进气口,所述进气软管管体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节气门体的出气口,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管连通于所述进气软管管体的侧壁并且位于所述进气口一端的管段上。由于本方案在进气软管上增设了四分之一波长管,增大了进气口处的进气容积,可以使高频噪声反射的声波与进气声波刚好在波峰和波谷处相遇,从而最大程度降低进气系统高频噪音。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进气软管。该发动机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进气软管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该汽车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进气软管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进气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中的进气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左视图;图6为图4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中的进气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左视图;图9为图7的俯视图。图1至图9中:1-进气软管管体、2-出气口、3-曲轴箱通风管、4-进气口、5-四分之一波长管。【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进气软管,用于减小或消除进气系统的高频噪音。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中的进气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图1的俯视图。在本实施例方案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软管,包括进气软管管体I和四分之一波长管5,其中,进气软管管体I的前端为进气口 4,进气口 4连接空气过滤器的出口,进气软管管体I的后端为出气口2,出气口 2连接于发动机节气门体,四分之一波长管5连通于进气软管管体I的侧壁并且位于进气口 4 一端的管段上。具体的,进气软管管体I的侧面还连接有曲轴箱通风管3 ο空气从空气过滤器中过滤后,进入进气软管,通过进气软管将洁净的空气倒入发动机,进气软管管体I侧面的曲轴箱通风管3将曲轴箱中的油蒸汽导入进气管中参与燃烧,提高了废气利用率。由于本方案在进气软管上增设了四分之一波长管5,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无四分之一波长管的进气软管而言,本方案增大了进气口 4处的进气容积,可以使高频噪声反射的声波与进气声波刚好在波峰和波谷处相遇,通过试验分析验证,可以有效降低进气系统高频噪音。需要说明的是,进气软管管体I为弯曲的管体结构,四分之一波长管5设置在靠近进气口 4的管段上并且与进气口 4一端的管段平行布置,如图1至3所示。如此设置,可以节省进气软管的布置空间。实施例二请参照图4至图6,在本实施例方案中,对四分之一波长管5的长度进行了优化。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四分之一波长管5的长度为160mm?230mm,更加优选地,将四分之一波长管5的长度限定为230mm。相较于实施例一种的进气软管,本方案在结构上将四分之一波长管5的长度增加,可以进一步增大进气口 4处的进气容积,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进气系统的高频噪音,经试验验证有明显降噪效果。实施例三请参照图7至图9,由于优化前的四分之一波长管5与汽车车身前围板钣金距离非常小,有干涉风险,汽车行驶过程中会产生碰撞冲击噪声,影响乘坐舒适性,因此,在本实施例方案中,对四分之一波长管5的安装角度进行了优化。具体的,本专利技术中的四分之一波长管5的一端通过连接管连通于进气软管管体I,优选地,相较于上述两个实施例方案,本实施例中的四分之一波长管5的管体绕连接管轴线向出气口 2的方向旋转一定的预设角度。更加优选地,本实施例中将预设角度设定为10°。如此设置,相较于上述两个实施例方案,本方案对四分之一波长管5的安装角度进行了调整,即向出气口2方向旋转了 10°,充分利用了进气软管管体I的布置空间,从而良好地解决了四分之一波长管5与车身前围钣金干涉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如上所述的进气软管。该发动机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进气软管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该汽车产生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进气软管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专利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专利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进气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软管管体(I)和四分之一波长管(5),所述进气软管管体(I)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空气过滤器出口的进气口(4),所述进气软管管体(I)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节气门体的出气口(2),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管(5)连通于所述进气软管管体(I)的侧壁并且位于所述进气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气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软管管体(1)和四分之一波长管(5),所述进气软管管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连接空气过滤器出口的进气口(4),所述进气软管管体(1)的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发动机节气门体的出气口(2),所述四分之一波长管(5)连通于所述进气软管管体(1)的侧壁并且位于所述进气口(4)一端的管段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鑫
申请(专利权)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