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SIM卡结构及移动终端,SIM卡结构包括片状的本体和两个SIM卡单元,片状的本体用以匹配移动终端的SIM卡卡槽;两个SIM卡单元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每个所述SIM卡单元表面设置有触点接触区。通过将两个SIM卡单元设置于一个本体上,可将两个手机号写入一个SIM卡结构中,从而实现两卡功能;通过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与所述SIM卡单元触点接触区相匹配的触点区域,可实现在不增加移动终端卡座的厚度及占用面积的前提下,达到双卡功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S頂卡结构及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SIM卡是(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客户识别模块)的缩写,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智能卡,移动终端必须安装SIM卡方能使用移动网络。它在一芯片上存储了移动终端客户的信息,加密的密钥以及用户数据等内容,可供移动网络进行客户身份鉴别,并对客户使用移动终端收发的信息进行加密。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多种移动网络,而传统的移动终端只能使用一张S頂卡,而每张SIM卡只能写入一个客户信息,使得用户必须准备多部移动终端才能同时工作于不同的移动网络。针对此问题,推出了可同时使用多片S頂卡的移动终端。然而,现有的使用多片S頂卡的移动终端需要设置多个卡座以容纳多片SIM卡。现有技术中,多个卡座通常采用叠层设置或者并排设置,多个卡座叠层设置会造成移动终端的厚度增加,从而无法达到轻薄的设计要求,多个卡座并排设置会造成卡座占用较多的主板面积,导致移动终端尺寸增大,无法达到小型化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可同时使用多片S頂卡的移动终端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实现占用面积小,且可具有两卡功能的S頂卡结构及移动终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S頂卡结构,包括:片状的本体,用以匹配移动终端的S頂卡卡槽;两个SIM卡单元,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每个所述SIM卡单元表面设置有触点接触区。优选的,两个所述S頂卡单元并列呈矩形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同一面。优选的,所述矩形的长度为11.5mm,宽度为8mm。优选的,两个所述S頂卡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正反两面。优选的,所述SIM卡单兀的长度为8mm,宽度的范围在4.5mm?5mm之间。优选的,所述本体的长度为25mm,宽度为15mm,厚度为0.76mm。优选的,所述本体的长度为15mm,宽度为12mm,厚度为0.76mm。优选的,所述本体的长度为12.3mm,宽度为8.8mm厚度为0.67mm。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所述S頂卡结构,所述移动终端内至少设置有两个与所述SIM卡单元触点接触区相匹配的触点区域。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将两个S頂卡单元设置于一个本体上,可将两个手机号写入一个S頂卡结构中,从而实现两卡功能;通过在移动终端上设置与所述S頂卡单元触点接触区相匹配的触点区域,可实现在不增加移动终端卡座的厚度及占用面积的前提下,达到双卡功能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标准SIM卡的整体结构TJK意图;图2为现有的Micro SIM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SIM卡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SIM卡结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S頂卡结构可包括:片状的本体B和两个S頂卡单元A,片状的本体B用以匹配移动终端的S頂卡卡槽;两个S頂卡单元A设置于本体B上,每个S頂卡单元A表面设置有触点接触区。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S頂卡单元A设置于一个本体B上,可将两个手机号写入一个SIM卡结构中,从而实现两卡功能。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S頂卡单元A并列呈矩形的设置于本体B的同一面。如图1所示,现有的标准S頂卡的长度为25mm,宽度为15mm,仅包括一个触点接触区,因此仅能写入一个手机号,而本实施例中的S頂卡可包括两个S頂卡单元A,且并列的设置于本体B的同一面(如图3和图4所示),在相同空间内,可写入两个手机号,因此可实现一卡两号的功能,且减少了在移动终端内占用的空间。在优选的实施例中,矩形的长度可以是11.5mm,宽度可以是8mm。现有的S頂卡的触点区域的长度在13.5mm左右,宽度在8mm左右,本实施例中两个S頂卡单元A构成的矩形的面积与现有的S頂卡的触点区域面积相接近,从而可达到在一个卡槽可容纳两个SIM卡单元A的目的。在优选的实施例中,两个S頂卡单元A分别设置于本体B的正反两面。当两个S頂卡单元A分别设置于S頂卡的正反两面时,S頂卡单元A的面积可以与现有的S頂卡中触点区域面积相同,或者SIM卡单元A的面积是现有触点区面积的一半左右;也可以是两个镜像对称的本体B背靠背固定在一起,且每个本体B上设置有一个S頂卡单元A,该本体B的厚度是现有SIM卡厚度的一半。在优选的实施例中,S頂卡单元A的长度可以是8mm,宽度的范围可以在4.5mm?5mm之间。当SIM卡单兀A的长度为8mm,宽度在4.5mm?5mm之间时,可使两个SIM卡单兀A构成的矩形的面积与现有的SIM卡的触点区域面积相接近,以实现一个SIM卡结构具有两卡功能的目的,同时可使用现有的卡座结构,不增加卡座的尺寸只需增加相应的接触结构即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本体B的长度可以是25mm,宽度可以是15mm,厚度可以是0.76mm。本实施例中的S頂卡结构的外形尺寸(如图3所示)与现有的标准SIM卡(如图1所示)的外形尺寸相同,且厚度相同,该结构可实现两卡功能。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本体B的长度可以是15mm,宽度可以是12mm,厚度可以是0.76mm0本实施例中的S頂卡的外形尺寸(如图4所示)与现有的Micro S頂卡(如图2所示)的外形尺寸相同,且厚度相同,该结构可实现两卡功能。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本体B的长度可以是12.3_,宽度可以是8.8mm厚度可以是0.67mm0本实施例中的SIM卡的外形尺寸与现有的nano SIM卡的外形尺寸相同,且厚度相同,该结构可实现两卡功能。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S頂卡结构,移动终端内至少设置有两个与S頂卡单元A触点接触区相匹配的触点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触点区域可与S頂卡单元A触点接触区相匹配,由于一个S頂卡结构中可设置有两个S頂卡单元A,相对于现有的S頂卡,该移动终端可实现在一个SIM卡槽的位置可容纳两个SIM卡单元A,以实现在不增加移动终端卡座的厚度及占用面积的前提下,达到双卡功能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S頂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片状的本体,用以匹配移动终端的S頂卡卡槽; 两个S頂卡单元,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每个所述S頂卡单元表面设置有触点接触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S頂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S頂卡单元并列呈矩形的设置于所述本体的同一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S頂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的长度为11.5mm,宽度为8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S頂卡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S頂卡单元分别设置于所述本体的正反两面。5.如权利要求3所述SIM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SIM卡单元的长度为8mm,宽度的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SIM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片状的本体,用以匹配移动终端的SIM卡卡槽;两个SIM卡单元,设置于所述本体上,每个所述SIM卡单元表面设置有触点接触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国兵,
申请(专利权)人: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