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输泵支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10288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1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输泵支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油气混输设备的混输泵支承装置,包括泵体及设置在泵体内的主动轴、从动轴,主动轴上设置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一圆柱滚子轴承设置在叶轮与油封端盖之间,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设置在叶轮与齿轮部件之间,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设置在齿轮部件与轴承端盖之间;从动轴上设置第二圆柱滚子轴承、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第四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柱滚子轴承、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第四圆锥滚子轴承分别与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位置相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增强混输泵径向承压能力,延长轴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输栗支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油气混输设备的混输栗支承 目.ο
技术介绍
油气混输技术是一种将原油产出物进行混合增压直接输送到联合站的技术,与传统的采油工艺比较,可以减少油、气分离设备,降低采油输送设备的基建成本投入。油气混输技术的突破,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工程投资,对于实现油田的油气全密闭集输以及延长集输半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能够降低井口回压,增加原油和天然气产量,工程投入及井下维修工作量减少,方便了生产管理。其经济和社会效益十分可观,使能源得到充分利用,环境状况得到改善。现用的混输设备多为螺杆栗,如单螺杆栗、双螺杆栗、三螺杆栗等,螺杆栗的非流线型曲面以及腔室内众多的缺陷导致其效率偏低、使用寿命短,且螺杆栗的轴向长度长、占用空间大、自吸能力差、振动大、噪音高,维修复杂。混输栗具有结构紧凑、振动小、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然而,传统的齿轮栗通常采用四盘轴承支承转子,如果用于混输设备,随着转速和压力的升高,齿轮栗径向负荷逐渐变大,轴承使用寿命变短,设备稳定性变差,容易产生振动、噪音,轴承极易损坏,影响设备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混输栗支承装置,增强混输栗径向承压能力,延长轴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本技术所述的混输栗支承装置,包括栗体及设置在栗体内的主动轴、从动轴,主动轴、从动轴上设有一对啮合的叶轮,主动轴前端连接驱动端,主动轴后端通过齿轮部件与从动轴相连,栗体前端设置油封端盖,栗体后端设置轴承端盖,所述的主动轴上设置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一圆柱滚子轴承设置在叶轮与油封端盖之间,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设置在叶轮与齿轮部件之间,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设置在齿轮部件与轴承端盖之间;从动轴上设置第二圆柱滚子轴承、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第四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柱滚子轴承、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第四圆锥滚子轴承分别与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位置相对应。圆柱滚子轴承具有较高的径向承载能力,通过在油封端盖与叶轮之间设置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二圆柱滚子轴承,能够承受叶轮压缩带来的径向压力,圆锥滚子轴承可以同时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将其设置在齿轮部件与轴承端盖之间及叶轮与齿轮部件之间,防止轴向窜动,增强了整体径向承压能力,延长轴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所述的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二圆柱滚子轴承为ΝΝ型或NNU型双列圆柱滚子轴承。所述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三圆锥滚子轴承及第四圆锥滚子轴承为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混输栗支承装置能够通过合理设置两组圆柱滚子轴承及四组圆锥滚子轴承,增强混输栗径向承压能力,延长轴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不意图。图中:1、油封端盖;2、栗体;3、第一圆柱滚子轴承;4、主动轴;5、叶轮;6、第一圆锥滚子轴承;7、齿轮部件;8、第二圆锥滚子轴承;9、轴承端盖;10、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1、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2、从动轴;13、第二圆柱滚子轴承;14、驱动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混输栗支承装置,包括栗体2及设置在栗体2内的主动轴4、从动轴12,主动轴4、从动轴12上设有一对啮合的叶轮5,主动轴4前端连接驱动端14,主动轴4后端通过齿轮部件7与从动轴12相连,栗体2前端设置油封端盖1,栗体2后端设置轴承端盖9,所述的主动轴4上设置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设置在叶轮5与油封端盖1之间,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设置在叶轮5与齿轮部件7之间,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设置在齿轮部件7与轴承端盖9之间;从动轴12上设置第二圆柱滚子轴承13、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0、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1,第二圆柱滚子轴承13、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0、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1分别与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位置相对应。圆柱滚子轴承具有较高的径向承载能力,通过在油封端盖1与叶轮5之间设置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第二圆柱滚子轴承13,能够承受叶轮5压缩带来的径向压力,圆锥滚子轴承可以同时承受轴向力和径向力,将其设置在齿轮部件7与轴承端盖9之间及叶轮5与齿轮部件7之间,防止轴向窜动,增强了整体径向承压能力,延长轴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第二圆柱滚子轴承13为NN型或NNU型双列圆柱滚子轴承,NN型轴承的外圈无挡边,内圈两侧有挡边,可以允许轴相对轴承座之间在轴向产生两个方向的位移。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0及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1为单列圆锥滚子轴承。本混输栗支承装置能够通过合理设置两组圆柱滚子轴承及四组圆锥滚子轴承,增强混输栗径向承压能力,延长轴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主权项】1.一种混输栗支承装置,包括栗体(2)及设置在栗体(2)内的主动轴(4)、从动轴(12),主动轴(4)、从动轴(12)上设有一对啮合的叶轮(5),主动轴(4)前端连接驱动端(14),主动轴(4)后端通过齿轮部件(7)与从动轴(12)相连,栗体(2)前端设置油封端盖(1),栗体(2)后端设置轴承端盖(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轴(4)上设置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设置在叶轮(5)与油封端盖(1)之间,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设置在叶轮(5)与齿轮部件(7)之间,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设置在齿轮部件(7)与轴承端盖(9)之间;从动轴(12)上设置第二圆柱滚子轴承(13)、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0)、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1),第二圆柱滚子轴承(13)、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0)、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1)分别与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位置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输栗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第二圆柱滚子轴承(13)为NN型或NNU型双列圆柱滚子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输栗支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0)及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1)为单列圆锥滚子轴承。【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混输泵支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油气混输设备的混输泵支承装置,包括泵体及设置在泵体内的主动轴、从动轴,主动轴上设置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第一圆柱滚子轴承设置在叶轮与油封端盖之间,第一圆锥滚子轴承设置在叶轮与齿轮部件之间,第二圆锥滚子轴承设置在齿轮部件与轴承端盖之间;从动轴上设置第二圆柱滚子轴承、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第四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柱滚子轴承、第三圆锥滚子轴承、第四圆锥滚子轴承分别与第一圆柱滚子轴承、第一圆锥滚子轴承、第二圆锥滚子轴承位置相对应。本技术能够增强混输泵径向承压能力,延长轴承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稳定性。【IPC分类】F04C2/14, F04C15/00【公开号】CN205117714【申请号】CN201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输泵支承装置,包括泵体(2)及设置在泵体(2)内的主动轴(4)、从动轴(12),主动轴(4)、从动轴(12)上设有一对啮合的叶轮(5),主动轴(4)前端连接驱动端(14),主动轴(4)后端通过齿轮部件(7)与从动轴(12)相连,泵体(2)前端设置油封端盖(1),泵体(2)后端设置轴承端盖(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动轴(4)上设置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设置在叶轮(5)与油封端盖(1)之间,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设置在叶轮(5)与齿轮部件(7)之间,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设置在齿轮部件(7)与轴承端盖(9)之间;从动轴(12)上设置第二圆柱滚子轴承(13)、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0)、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1),第二圆柱滚子轴承(13)、第三圆锥滚子轴承(10)、第四圆锥滚子轴承(11)分别与第一圆柱滚子轴承(3)、第一圆锥滚子轴承(6)、第二圆锥滚子轴承(8)位置相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王冠超刘海涛杨清云张传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硕博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