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099077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1 0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包括釜盖基座和釜盖本体,釜盖本体中心处开设有穿出釜盖基座的中心测温孔,中心测温孔内部设置向下延伸至静态高压釜内部的第一测温套管,釜盖本体上设置第一径向测温孔、第二径向测温孔和第三径向测温孔,第一径向测温孔、第二径向测温孔和第三径向测温孔均穿出釜盖基座,第一径向测温孔、第二径向测温孔和第三径向测温孔内均设置向下延伸至静态高压釜内部的第二测温套管,釜盖本体上开设压力阀门连通孔,釜盖基座上开设用于将静态高压釜内的液体从釜盖基座外侧壁引出的出液孔。该釜盖可以同时测定静态高压釜内三个径向上不同深度的多个点的温度,方便检定静态高压釜均温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釜盖,具体涉及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高压釜釜盖具备温度系统、压力系统、安全系统。其中温度系统为釜盖中央圆心处一根热电偶(热电阻)套管,在该处可插一支热电偶(热电阻)控制并显示釜内温度。核燃料包壳管产品性能检验中包含腐蚀性能检测,核工业提出腐蚀检测用静态高压釜均温区需检定径向(横向)、轴向(纵向)的要求。因此需测定静态高压釜均温区径向与轴向的温度差异,目前尚未有专门检定静态高压釜内均温区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该釜盖可以同时测定静态高压釜内三个径向上不同深度的多个点的温度,方便检定静态高压釜均温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釜盖基座和设置在所述釜盖基座上的釜盖本体,所述釜盖本体的中心处开设有穿出釜盖基座的中心测温孔,所述中心测温孔的内部设置有向下延伸至静态高压釜内部的第一测温套管,所述釜盖本体上设置有绕所述中心测温孔布设的第一径向测温孔、第二径向测温孔和第三径向测温孔,所述第一径向测温孔、第二径向测温孔和第三径向测温孔均穿出釜盖基座,所述第一径向测温孔、第二径向测温孔和第三径向测温孔内均设置有向下延伸至静态高压釜内部的第二测温套管,所述釜盖本体上开设有压力阀门连通孔,所述釜盖基座上开设有用于将静态高压釜内的液体从釜盖基座外侧壁引出的出液孔。上述的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测温孔和中心测温孔的连线与第二径向测温孔和中心测温孔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α、所述第二径向测温孔和中心测温孔的连线与第三径向测温孔和中心测温孔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β、以及所述第三径向测温孔和中心测温孔的连线与第一径向测温孔和中心测温孔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γ均为120°。上述的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基座上设置有从其外侧壁伸入其内部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盲孔。上述的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基座和釜盖本体构成一体式结构。上述的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釜盖基座的底面开设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凹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2、本技术通过设置三个径向测温孔,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仅设置一个中心测温孔而造成静态高压釜均温区鉴定不准确的缺陷,并且,通过设置三个径向测温孔,能够均匀测出三个径向方向的温度以及三个径向测温孔内不同深度的温度。3、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孔,能够方便通过插入所述安装孔内的连接件将釜盖基座与静态高压釜相连接,同时也可以通过插入所述安装孔内的工具将所述釜盖基座和釜盖本体整体运走。4、本技术的实现成本低,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合理,工作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第一测温套管和第二测温套管)。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测温套管和第二测温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径向测温孔、第二径向测温孔和第三径向测温孔的位置关系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釜盖基座;2—第一径向测温孔;3—釜盖本体;4—出液孔;5—第二径向测温孔;6—压力阀门连通孔;7—中心测温孔;8—安装孔;9—第三径向测温孔;10—凹槽;11—第一测温套管;12—第二测温套管;13—封闭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包括釜盖基座1和设置在所述釜盖基座1上的釜盖本体3,所述釜盖本体3的中心处开设有穿出釜盖基座1的中心测温孔7,所述中心测温孔7的内部设置有向下延伸至静态高压釜内部的第一测温套管11,所述釜盖本体3上设置有绕所述中心测温孔7布设的第一径向测温孔2、第二径向测温孔5和第三径向测温孔9,所述第一径向测温孔2、第二径向测温孔5和第三径向测温孔9均穿出釜盖基座1,所述第一径向测温孔2、第二径向测温孔5和第三径向测温孔9内均设置有向下延伸至静态高压釜内部的第二测温套管12,所述釜盖本体3上开设有压力阀门连通孔6,所述釜盖基座1上开设有用于将静态高压釜内的液体从釜盖基座1外侧壁引出的出液孔4。本实施例中,该釜盖在使用时盖在静态高压釜上,在第一测温套管11内放置测温热电偶测出静态高压釜内与所述中心测温孔7相对应的部位的温度记为中心温度,在第一径向测温孔2内的第二测温套管12内放置测温热电偶,进而测出静态高压釜内与所述第一径向测温孔2相对应的部位的温度,记为第一径向温度,同理,在第二径向测温孔5内的第二测温套管12内放置测温热电偶,进而测出静态高压釜内与所述第二径向测温孔5相对应的部位的温度,记为第二径向温度;在第三径向测温孔9内的第二测温套管12内放置测温热电偶,进而测出静态高压釜内与所述第三径向测温孔9相对应的部位的温度,记为第三径向温度;并将第一径向温度与中心温度相比较、将第二径向温度与中心温度相比较、将第三径向温度与中心温度相比较,能够有效的检定出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三个径向测温孔,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仅设置一个中心测温孔而造成静态高压釜均温区鉴定不准确的缺陷。并且,通过设置三个径向测温孔,能够均匀测出三个径向方向的温度以及三个径向测温孔内不同深度的温度。另外,所述轴向测温孔的设置数量为三个,恰当合适,如果径向测温孔的数量少于三个,则不能准确全面的反映静态高压釜内的温度,如果径向测温孔的数量多于三个,则会增多散热点,为控制温度带来了困难,并同时也会增加静态高压釜这一压力容器的安全风险。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温套管11和第二测温套管12均由一根棒材从上端面向下钻孔制成,钻孔时没有将所述棒材钻穿,从而在套管的底部形成封闭端13。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径向测温孔2和中心测温孔7的连线与第二径向测温孔5和中心测温孔7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α、所述第二径向测温孔5和中心测温孔7的连线与第三径向测温孔9和中心测温孔7的连线之间的夹角β、以及所述第三径向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釜盖基座(1)和设置在所述釜盖基座(1)上的釜盖本体(3),所述釜盖本体(3)的中心处开设有穿出釜盖基座(1)的中心测温孔(7),所述中心测温孔(7)的内部设置有向下延伸至静态高压釜内部的第一测温套管(11),所述釜盖本体(3)上设置有绕所述中心测温孔(7)布设的第一径向测温孔(2)、第二径向测温孔(5)和第三径向测温孔(9),所述第一径向测温孔(2)、第二径向测温孔(5)和第三径向测温孔(9)均穿出釜盖基座(1),所述第一径向测温孔(2)、第二径向测温孔(5)和第三径向测温孔(9)内均设置有向下延伸至静态高压釜内部的第二测温套管(12),所述釜盖本体(3)上开设有压力阀门连通孔(6),所述釜盖基座(1)上开设有用于将静态高压釜内的液体从釜盖基座(1)外侧壁引出的出液孔(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检定的釜盖,其特征在于:包括釜盖
基座(1)和设置在所述釜盖基座(1)上的釜盖本体(3),所述釜盖本
体(3)的中心处开设有穿出釜盖基座(1)的中心测温孔(7),所述中
心测温孔(7)的内部设置有向下延伸至静态高压釜内部的第一测温套管
(11),所述釜盖本体(3)上设置有绕所述中心测温孔(7)布设的第一
径向测温孔(2)、第二径向测温孔(5)和第三径向测温孔(9),所述
第一径向测温孔(2)、第二径向测温孔(5)和第三径向测温孔(9)均
穿出釜盖基座(1),所述第一径向测温孔(2)、第二径向测温孔(5)
和第三径向测温孔(9)内均设置有向下延伸至静态高压釜内部的第二测
温套管(12),所述釜盖本体(3)上开设有压力阀门连通孔(6),所述
釜盖基座(1)上开设有用于将静态高压釜内的液体从釜盖基座(1)外侧
壁引出的出液孔(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静态高压釜均温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明华周军李中奎惠泊宁陈鑫田航渠静雯
申请(专利权)人:西部新锆核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