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实现视角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上设置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一电极之间;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该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三电极;以及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该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该液晶层邻近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预倾角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在无需使用遮挡膜、不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及成本以及不牺牲开口率的条件下实现宽视角与窄视角切换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设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实现视角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节能、无福射等优点,使其广泛用于电视、个人电脑、 平板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中。目前宽视角属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主流发展方向,人们从不同 的方向观看宽视角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幕均可W看到完整且不失真的画面。但是,当设及个 人隐私W及重要信息时,宽视角的显示装置在有些场合下的使用也会使人们感到不便。因 此,除了宽视角的需求外,在需要防窥的场合下,能够将显示器切换或者调整到窄视角模式 的显示器也逐渐发展起来。 目前,主要有四种方式对显示器的宽视角与窄视角进行切换:第一种是通过百叶 遮挡膜来实现,当需要进行防窥时,利用百叶遮挡膜遮住屏幕即可缩小视角,但是运种方式 需要额外准备百叶遮挡膜,且需要使用者随身携带,给使用者造成极大的不便;第二种是在 液晶显示器中设置双光源背光系统用于调节液晶显示器的视角,通过底层导光板结合反棱 镜片改变光线的走向使得光线限制在比较窄的角度范围,实现液晶显示器的窄视角,而底 部导光板结合反棱镜片则可实现液晶显示器的宽视角,但是此种双光源背光系统会导致液 晶显示器的厚度及成本增加,不符合液晶显示器轻薄化的发展趋势;第Ξ种是将驱动电极 分成宽视角驱动电极与控制视角电极,当施加合适驱动电压可产生适当的漏光,达到宽视 角与窄视角切换的效果,但是此种电极设置方式会使得整体的开口率减小,亮度下降;第四 种方式是外加视角控制单元,即正常显示面板与视角控制模块叠加,但是此种结构同样会 使得液晶显示器的整体厚度和重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视角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W在无需使用遮挡 膜、不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及成本W及不牺牲开口率的条件下实现宽视角与窄视角切换 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可实现视角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该第一基板上设 置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该第二电极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一电极之间; 第二基板,该第二基板与该第一基板相对设置,该第二基板上设置有第Ξ电极;W 及 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该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 分子,该液晶层邻近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预倾角相同。[000引进一步地,该液晶层邻近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预倾角的范 围为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5°。进一步地,该第Ξ电极为透明电极,当该第Ξ电极被提供第一偏置电压时,该液晶 显示装置为宽视角显示模式;当该第Ξ电极被提供第二偏置电压时,该液晶显示装置为窄 视角显示模式。 进一步地,该第一偏置电压为0.IV~0.5V至-0.IV~-0.5V,该第二偏置电压为2V ~5V至-2V~-5V时。 进一步地,该第一电极与该第二电极之间的电位差为0.2V~5V,该第一电极与该 第二电极之间零灰阶下的电压差为0.2V。 进一步地,该第一电极为条状的公共电极,该第二电极为整面状的像素电极,该第 Ξ电极为偏置电压调整电极,该第Ξ电极为整面状电极或具有开口的面状电极。 进一步地,该第一电极为条状的像素电极,该第二电极为整面状的公共电极,该第 Ξ电极为偏置电压调整电极,该第Ξ电极为整面状电极或具有开口的面状电极。 进一步地,该液晶层的厚度为3.0皿~3.5皿。进一步地,该第Ξ电极朝向该液晶层的一侧设有透明平坦层,整面透明平坦层成 膜后去除对应封框胶涂布区域的部分。 进一步地,该透明平坦层的厚度为1.5WI1~3.Ομπι,该透明平坦层的介电常数为3~ 4。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液晶层设置初始预倾角相同的正性液晶分子,当在第 Ξ电极上施加第一偏置电压时,液晶分子基本保持原先较小的预倾角,从而在液晶显示装 置的屏幕斜视方向上几乎不产生漏光现象,W实现宽视角显示模式;提供第二偏置电压给 第Ξ电极时,由于正性液晶分子沿着与电场方向垂直的方向旋转,使得液晶分子的倾角由 原始范围向更大倾角变化,在液晶显示装置的屏幕斜视方向上出现漏光现象,导致液晶显 示装置的屏幕斜视方向上对比度降低,实现窄视角显示模式,因此可在无需使用遮挡膜、不 增加液晶显示器的厚度及成本、W及不牺牲开口率的条件下实现宽视角与窄视角切换的目 的。【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宽视角显示模式对应的第一偏置电压的波形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窄视角显示模式对应的第二偏置电压的波形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的视角模拟示意 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的视角模拟示意 图。 图7a至图7d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不同透明 平坦层厚度对应的视角模拟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不同第一偏置电压 对应的透过率-电压变化对比示意图。 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不同第一偏置电压 对应的透过率-电压变化对比示意图。 图10为当灰阶为0时,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的 液晶分子的旋转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当灰阶为0时,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 液晶分子的旋转状态示意图。 图12为本专利技术第Ξ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的第Ξ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专利技术第Ξ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效果示意 图。 图14为本专利技术第Ξ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显示效果示意 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W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宽视角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 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液晶显示装置在窄视角显示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液晶显 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1、与该第一基板11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12W及位于第一基板11与第 二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3。 第一基板11为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第一基板11朝向液晶层13的表面依次设置有 第二电极111、绝缘层112与第一电极113,第一电极113为条状电极,第二电极111为面状电 极,该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1均为透明电极。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3 为像素电极,第二电极111为公共电极,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13也可为公 共电极,第二电极111为像素电极。 第二基板12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第二基板12朝向液晶层13的表面依次设置有第Ξ 电极121与透明平坦层122,第Ξ电极121为透明电极。在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第Ξ电极121为偏 置电压调整电极。 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透明平坦层122开设有开口(未图示),该开口W利于第Ξ电 极121通过框胶与第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视角切换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11),该第一基板(11)上设置有第一电极(113)与第二电极(111),该第二电极(111)位于该第一基板(11)与该第一电极(113)之间;第二基板(12),该第二基板(12)与该第一基板(11)相对设置,该第二基板(12)上设置有第三电极(121);以及位于该第一基板(11)与该第二基板(12)之间的液晶层(13),该液晶层(13)内的液晶分子为正性液晶分子,该液晶层(13)邻近该第一基板(11)与该第二基板(12)的液晶分子的初始预倾角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德镇,苏子芳,姜丽梅,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