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9347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30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包括导柱以及与导柱配合连接的导套,导柱内设置有第一螺母孔,导柱的右侧设置有凸柱,凸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面,凸柱内设置有第一方形孔,第一方形孔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锥形孔,第一锥形孔与第一螺母孔连通;导套内设置有凹腔,凹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斜面,凹腔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方形孔,第二方形孔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锥形孔,第二锥形孔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螺母孔。导柱和导套安装、拆卸和更换较方便;导柱和导套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对心,使用时无需调节,组合同心度小于0.006mm,组合精度高,互换性更佳;制造简单,使用方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模具配件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导向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导柱是模具导向零件中重要组成之一,另一组成是导套,它们作用是保证凸凹模在工作中准确的实现设计参数。为了提高导向精度和零件寿命,导柱和导套之间摩擦间隙应要小。导向的精度直接影响工件的成型质量。目前所使用的导柱和导套主要是通过铜棒把导柱和导套用敲打的方式打进模板上预设的通孔中,这种加工方式存在以下缺点:1.虽然使用了较软的铜棒进行敲打,但仍会对导柱和导套造成一定的损坏。2.安装难度大,容易出现安装偏斜的现象,而一但出现安装错误时,一方面对模板造成损坏,另一方面对导柱和导套造成损坏;当模板上的孔是盲孔时,拆卸就可能用到特种的加工设备如电火花等对导柱或导套进行毁坏性的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拆卸以及更换方便、耐磨防锈、自动对心和同心度高的新型导向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包括导柱以及与所述导柱配合连接的导套,所述导柱内设置有第一螺母孔,所述导柱的右侧设置有凸柱,所述凸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所述凸柱内设置有第一方形孔,所述第一方形孔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锥形孔,所述第一锥形孔与所述第一螺母孔连通;所述导套内设置有凹腔,所述凹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所述凹腔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方形孔,所述第二方形孔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锥形孔,所述第二锥形孔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螺母孔。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螺母孔设置在所述导柱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螺母孔设置在所述导套的中心位置。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其中所述导柱与所述凸柱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其中所述导柱、导套的左右两侧的边沿处均设置有倒角。优选地,上述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其中所述导柱、导套的直径均为10_50mm,所述导柱的长度为20-80mm,所述导套的长度为10-40mm。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涉及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中的导柱内设置有第一螺母孔,导套内设置有第二螺母孔,可以使用螺丝刀方便的对该导柱和导套进行安装、拆卸和更换;导柱的右端设置有凸柱,凸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导套内设置有凹腔,凹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导柱和导套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对心,使用时无需调节,组合同心度小于0.006_,组合精度高,互换性更佳;制造简单,使用方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导柱和导套组合时的横向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导柱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导套的横向剖视图。图中:1、导柱2、导套3、第一螺母孔4、凹槽 5、凸柱6、第一方形孔7、第一锥形孔 8、第一斜面9、凹腔10、第二斜面 11、第二螺母孔12、第二方形孔13、第二锥形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包括导柱I以及与导柱I配合连接的导套2,导柱I的直径大小范围为10-50mm,导柱I的长度范围为20_80mm,导柱I和导套2都是使用S136不锈钢材制成,经过真空热处理,硬度达到HRC54 — 56,耐磨防锈,使用寿命较长。导柱I的左右两侧的边沿处设置有倒角,导柱I内设置有第一螺母孔3,第一螺母孔3设置在导柱I的中心位置,导柱I的右侧设置有凸柱5,导柱I与凸柱5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4,凸柱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面8,第一斜面8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凸柱5内设置有第一方形孔6,第一方形孔6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锥形孔7,第一锥形孔7与第一螺母孔3连通。导套2的直径大小范围为10 — 50mm,导套2的长度为10-40mm,导套2的左右两侧的边沿处设置有倒角,导套2内设置有凹腔9,凹腔9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斜面10,第二斜面10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凹腔9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方形孔12,第二方形孔12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锥形孔13,第二锥形孔1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螺母孔11,第二螺母孔11设置在导套I的中心位置。可以使用螺丝刀方便的对导柱I和导套2进行安装、拆卸和更换;导柱I和导套2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对心,使用时无需调节,组合同心度小于0.006_,组合精度高,互换性更佳;制造简单,使用方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包括导柱(I)以及与所述导柱(I)配合连接的导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I)内设置有第一螺母孔(3),所述导柱(I)的右侧设置有凸柱(5),所述凸柱(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面(8),所述第一斜面(8)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所述凸柱(5)内设置有第一方形孔(6),所述第一方形孔(6)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锥形孔(7),所述第一锥形孔(7)与所述第一螺母孔(3)连通; 所述导套(2)内设置有凹腔(9),所述凹腔(9)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斜面(10),所述第二斜面(10)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所述凹腔(9)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方形孔(12),所述第二方形孔(12)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锥形孔(13),所述第二锥形孔(1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螺母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母孔(3)设置在所述导柱(I)的中心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螺母孔(11)设置在所述导套(2)的中心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I)与所述凸柱(5)的连接处设置有凹槽(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I)、导套(2)的左右两侧的边沿处均设置有倒角。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I)、导套(2)的直径均为10-50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I)的长度为20-80mm ο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套(2)的长度为10-40mm 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包括导柱以及与导柱配合连接的导套,导柱内设置有第一螺母孔,导柱的右侧设置有凸柱,凸柱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面,凸柱内设置有第一方形孔,第一方形孔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锥形孔,第一锥形孔与第一螺母孔连通;导套内设置有凹腔,凹腔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斜面,凹腔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方形孔,第二方形孔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锥形孔,第二锥形孔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螺母孔。导柱和导套安装、拆卸和更换较方便;导柱和导套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实现自动对心,使用时无需调节,组合同心度小于0.006mm,组合精度高,互换性更佳;制造简单,使用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导向装置,包括导柱(1)以及与所述导柱(1)配合连接的导套(2),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柱(1)内设置有第一螺母孔(3),所述导柱(1)的右侧设置有凸柱(5),所述凸柱(5)的外壁上设置有第一斜面(8),所述第一斜面(8)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所述凸柱(5)内设置有第一方形孔(6),所述第一方形孔(6)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锥形孔(7),所述第一锥形孔(7)与所述第一螺母孔(3)连通;所述导套(2)内设置有凹腔(9),所述凹腔(9)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斜面(10),所述第二斜面(10)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为3°,所述凹腔(9)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方形孔(12),所述第二方形孔(12)的右侧设置有第二锥形孔(13),所述第二锥形孔(13)的右侧设置有第二螺母孔(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民王军社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一精模具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